萬物有靈,放過野生動物就是人類在自救

牧風芳華 發佈 2020-02-02T01:11:51+00:00

記得一次到大草原旅遊,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成群的羊兒在吃草,可是仔細觀察發現,無論草兒多麼鮮嫩茂密,羊兒只吃一口就換地方,不是在一個地方吃飽吃足。

記得一次到大草原旅遊,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成群的羊兒在吃草,可是仔細觀察發現,無論草兒多麼鮮嫩茂密,羊兒只吃一口就換地方,不是在一個地方吃飽吃足。

難道羊兒也知道環境保護?知道不能一次吃光,給後來者留一口?

牧羊人告訴我,不是羊兒有素質,而是草兒進化的好:被吃掉一口後,草兒會分泌一種特殊的液體,讓草的口感變得生澀難吃,所以羊才換個地方在啃。

萬物有靈,在漫長的進化史中,草兒為了保護自己演化成這種自我救護的防禦機制。

草兒如此,萬物亦復如是。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寫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是天地是公平公正的,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公平公正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在第二章還有這樣一句話: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意思是: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這裡老子強調一種萬物平等,自然相長,和諧相處的無為思想。

反觀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媒體報導病毒可能是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人類因為貪婪好吃,捕殺販賣野生動物,其實就違背了自然之道,所以人類受到了懲罰。

萬物有靈,野生動物尤其深重。

比如蝙蝠,在地球上已存在8800萬年,與恐龍是同時代的物種,歷經近一億年,已經進化成暗黑騎士的精靈。蝙蝠身上攜帶包括17年前SASS病毒和這次的新冠狀病毒等上百種,之所以蝙蝠能和病毒和諧相處,是因為8000多萬年以來蝙蝠已經演化出一套嚴密的硬核防禦免疫力。蝙蝠已經夠低調得了,進化成這種醜惡的模樣,晝伏夜出,但是人類還不放過,竟然把它煮了喝湯,別說蝙蝠不同意,它身上的病毒也不樂意呀,你把它的宿主吃了,它當然要把你當做新的宿主,盤上你,感染你。

再比如蛇。中國古代有個傳說故事《白蛇傳》大家都知道,小白和小青是兩條蛇,修煉千年幻化成人形,其中小白愛上了與她有緣的書生許仙,演繹了一番盪氣迴腸的人蛇戀。雖是傳說,但也表明在民間蛇是有靈性的通靈物種。你吃了它,觸犯了它的靈性,就要受到懲罰,更何況它身上攜帶的病毒呢!

黃鼠狼也是民間傳聞通靈的動物,動物學上稱它為黃鼬,是小型的食肉動物。棲息於平原、沼澤、河谷、村莊、城市和山區等地帶。俗稱黃先生,黃大仙。它們體內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氣,也就是擴散病毒,在遇到威脅時,起到麻痹敵人的作用。見到黃先生你不僅不能傷害它,還要對它畢恭畢敬,膜拜禱告。可是有些人捕殺它,不僅吃了它的肉,還剝了它的皮售賣。

還有野生鲶魚,烏龜等等。其實人類也是欺軟怕硬,你去捕殺個老虎獅子野狼吃試試?

人類從遠古以來應該是食素動物。如果真想吃葷過過嘴癮,可以去吃人類飼養的家禽家畜。千萬別碰野生動物。

據說野生動物的肉還可以更鮮美,原因就是人類在捕殺它們的時候,長期與大自然相處相生的野生動物已具備了靈性,臨死之前,它們對人類的怨恨狠毒導致自身分泌一種激素,使肉質帶上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怨氣。儘管如此,它們的鮮美口味仍然吸引無數貪婪的人類去捕獵殺戮烹食。

就像開頭提到的草兒一樣,為了保護自己,千萬年以來的進化,大自然也會讓野生動物自帶病毒保護自己,你食了它的肉,喝了它的湯,就得接受大自然封印給你的懲罰!

新冠狀病毒告訴我們,萬物有靈,放過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人類在自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