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見了25個相親對象,比上班還累

27ladys 發佈 2020-01-10T16:02:30+00:00

我29歲的閨蜜,回家的車票還沒買上,已經陸陸續續收到了七大姑把大姨們二十多個相親邀請了,每天都催她——趕緊回家,我給你安排了一個非常好的小伙子。

還有 10 多天,催婚大軍即將抵達戰場,你準備好了嗎?


我29歲的閨蜜,回家的車票還沒買上,已經陸陸續續收到了七大姑把大姨們二十多個相親邀請了,每天都催她——趕緊回家,我給你安排了一個非常好的小伙子。


閨蜜苦笑,面對他們的的相親邀請,我更恐婚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恐婚,不敢結婚。


社會的理想婚姻狀態是:女人做個「賢妻良母」,男人在外面打拚。


但,從來沒人關心過:「為了婚姻,我付出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工作要加班,孩子怎麼辦?


孩子發燒生病需要照顧,落下的工作又該怎麼辦?


家庭和工作沒辦法顧全的時候,我真的要放棄事業嗎?可我真的很喜歡奮鬥的感覺啊。


如果將孩子交給別人帶,錯過了她的成長,我還能做個「稱職的媽媽」嗎?



一旦你不是按照「標準」來生活,就會有無數人來指責你、質疑你。哪有人是這麼過日子的?


更殘酷的是,你選工作,會被公婆指責「不顧家」;會被社會嘲笑「女強人沒幸福」;但是職場,卻又對育齡女性充滿了惡意。


找工作時,你會被問:「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會被要求「我們需要你 3 年內不生孩子」。


好不容易有晉升機會,卻因為你可能要放產假,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及時完成工作。


你總是要被迫面臨,要家庭還是工作的兩難選擇。在這種大環境下,太多女性,害怕因為婚姻,失去自我。




知乎上有一場關於「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恐婚」的投票, 10K 人參與。


結果,「恐懼婚姻中的未知和風險」,獲得近半票數。說白了,比起失去自我,我們更害怕婚姻失敗。


我們對婚姻,寄予太高的期望了。你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好,婚姻就應該是完美的、不會出問題的。而父母催婚時,也一直不斷給你洗腦:「結了婚就一定很幸福」。


幾乎所有人,都對婚姻有著近乎「完美且幸福」的標準。就像結婚誓詞里說的「無論順境逆境、富裕貧窮......我都會愛你,直到永遠」。


然而,這種想法一點都不現實,還會把我們逼瘋。


我們對婚姻有所期待,是很正常的。只是,你有沒想過,這樣的期待,真的合理嗎?


這種「容錯率」極低的婚姻觀,讓大多數人都害怕:萬一我婚姻失敗,怎麼辦?


這種標準帶來的巨大壓力,讓很多人覺得責任太大,而不敢輕易走入婚姻。




我們這代人,在婚姻的「統一標準」下,都活得很艱難。


女性被「賢妻良母」的標準圍困,男性被「要結婚可以,先買房」的標準捆綁。


其實呢,婚姻不該有統一標準。


婚姻本身,就是一場「合謀」。當兩個人有著共同的意願,才可以往前走。兩個人怎麼合作,怎麼生活,都應該由我們決定。

《奇葩說》中,邱晨說過的一段話:


「如果父母想讓我結婚,他們有嘗試去降低一點結婚的繁文縟節嗎?


如果伴侶想和我結婚,他們有嘗試去理解,我對婚後養育孩子、婆媳關係、父母養老這些問題的糾結嗎?


如果社會想讓我結婚,他有沒有去嘗試降低一點年輕人結婚的經濟負擔?」


如果以上三者都沒有,抱歉,請不要逼著我們結婚。


在當下這場「恐婚」與「催婚」的博弈戰中,無論是父母,還是我們,都必須明白:


第一,婚姻並不應該只有一個樣子。


第二,沒有一個人是恆定不變的,沒有任何一種婚姻,是完美的。


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即使婚姻失敗了,也沒關係,們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