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彬心靈驛站:三生三世 3.4

華夏人文記錄 發佈 2021-10-04T16:30:00+00:00

第三代小時候的流星並不知曉阿海的故事,但還是蠻喜歡這個大堂伯的,因為阿海喜歡開玩笑,樂呵呵的。阿海的二女兒小月跟流星一般年紀,兩個人有一段時間關係挺要好。因為爸爸有穩定的工作,所以小月家在當時的村子裡一度很富裕,家裡比較早就有了各種電器裝備。

第三代
小時候的流星並不知曉阿海的故事,但還是蠻喜歡這個大堂伯的,因為阿海喜歡開玩笑,樂呵呵的。
阿海的二女兒小月跟流星一般年紀,兩個人有一段時間關係挺要好。因為爸爸有穩定的工作,所以小月家在當時的村子裡一度很富裕,家裡比較早就有了各種電器裝備。


小月有一個姐姐和哥哥,但她最受爸爸的寵愛。每當和大姐、二哥發生爭執時,爸爸都會很嚴厲地告訴他們要讓著妹妹。
流星每每看見小月得意的笑和她姐姐、哥哥氣憤的眼睛時,很是羨慕。
日月總是如梭,特別是當久未見面,記憶中的對方還是小時候的模樣時,猛然間
一見面,頓時覺得彼此間隔了千山萬水。


小時候的朋友,因為成長環境、生活方式的不同,會導致境遇的完全不同,人生道路的走向完全不同。
流星一鼓作氣,一直廢寢忘食在求學的路上,然後結婚、生孩子、養孩子,過起了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回頭望去,流星有時覺得人生真是如夢、如戲。
命運真的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嗎?不見得。我們可以書寫,但劇情呢?好像並不是我們能隨意決定。

很多時候,只有當我們的日子完全定格在某個不變的軌道上時,比如朋友固定,同事固定,甚至連吵架的方式都固定時,我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在不經意間,我們就已經書寫了自己人生歷程的大部分,而且是最精華的部分。而有些,並非我們所願。
最虐心的是,當回首時,我們除了接納,還是只有接納。
流星回父母家時,偶爾會在路上遇到早已退休的大堂伯,已經頗顯老態的他看見流星時,依然會開開玩笑,不過笑容里少了當年的意氣,只剩下滄桑與無力。
跟流星年齡相差不大的小月三姐弟都已陸續結婚生了孩子,聽其他人講,三姐弟也都相繼離了婚。
雖說是在同一個村里,但流星記憶中的小月大姐還是小時候的模樣。流星曾經認識小月大姐的前夫,離婚多年後,有一次在不經意間聊天時,他說:「當年遇到她是他人生的一次災難。」雖時隔多年,但仍舊不難聽出他話語裡依舊存在的揮之不去的遺憾。
小月的二哥很早就接替父親去了工廠,因為沒有任何學歷,所以在經濟轉軌的浪潮中,第一批就下崗回家。
沒有任何技術的他,性格愚誠,既吃不了農活的苦,也不夠聰明去做一份小生意,他先後討了兩個老婆,但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均離他而去,並且帶走了他不多的一點家產。


三姐弟中,小月最是聰明伶俐,若干年後流星依然清晰記得她大大的美麗眼睛和她的乖巧伶俐。
但小月對讀書不是很感興趣,她高中沒有讀完就走入了社會,很早就開始談戀愛結婚。
小月的第一任老公是公司的同事,兩人生了一個女兒,但不久後離婚。
小月的第二段感情更特別,她找了一個香港男人,不再工作,專心留守在香港男人為她購置的房子裡,甚至在四十歲的高齡時還繼續生養了一個孩子。
男人每個月給她一筆錢,包括孩子的撫養費。「就是包養的關係。」好事的村里人說時喜歡帶點神秘的語調和可以琢磨的笑。

有一次在一個親戚的婚禮宴席上,流星偶遇小月,小月穿著一件白色的羽絨大衣,多年未見,小月的眼睛依舊晶閃,因為瘦弱,眼睛似乎更大了。
兩人禮貌地笑笑,除了簡短的問候,再無任何話語。
流星腦海里迴蕩的,依然是小時候與小月在一起的那時那景。
物是人非。
第四波 三生三世


電視連續劇《三生三世》是為愛情而生,愛得長久,愛得驚心動魄。
然而生命一場,除了愛情,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奧秘。我們每個人,只是命運軌跡里的一顆棋子,就像宇宙中的一顆星,在那個既定的軌道,在某個特別的時刻,或者熠熠閃耀,或者平淡沉默。
父母孕育生命的過程,就是命運傳遞的過程,每一個生命,都會從生養的父母那裡吸取到無可替代也無法磨滅的滋養,比如性格、習慣,甚至是思考問題的方式。

認同也好,牴觸也好,都是一種傳遞,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並且是,越年少時,影響越深刻。
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明明可以開心愉悅,但偏偏會尋得很多煩惱,因為我們的思維,早就具備不顧一切的慣性。
我們的身上,不只有父母的身影,也有我們的孩子的。延續了生命,同時也延續了生命的各種客觀特徵。
所以,每個人,都是生命三生三世中間的一個接力棒,說三生三世,更多的是因為關係近,看得見,摸得著。
流星祖父家庭的親密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流星對親密關係的定義以及詮釋。
小月兄妹的生命軌跡與當年他們爺爺的生活方式與人生定義不無緊密的聯繫。
每個人,在每一個時刻,都會面臨很多困擾與抉擇,這些困擾、抉擇別人可以輕易解除,但我們自己卻不能,因為生命世代的烙印。也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最終明了生命的意義。
活著,永遠是一門學問。

本期編輯:淺夏 配圖:田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