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宣布又發現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300光年!

痴狂科學 發佈 2020-04-16T23:11:21+00:00

隨著人類觀察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在理論上大多數恆星系都存在一個適宜生命的宜居帶,如果科學家在這些恆星的宜居範圍尋找行星,不僅能夠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甚至還能發現地外生命,近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顆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只

隨著人類觀察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在理論上大多數恆星系都存在一個適宜生命的宜居帶,如果科學家在這些恆星的宜居範圍尋找行星,不僅能夠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甚至還能發現地外生命,近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顆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只是大多數都在數百萬光年以外的地方。

現在尋找類地行星的主要方式都是通過「凌日法」,指觀測到行星遮擋恆星產生亮度微弱的變化來確定行星存在,近日NASA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新發現一顆類地行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其圍繞公轉的恆星是一顆質量只有太陽四分之一的小型恆星,目前科學家把這個新行星命名為開普勒1649C

開普勒1649C之所以得到科學家的關注,是因為該星球的大小與地球十分接近,大約是地球的1.06倍,而且表面溫度是目前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與地球最接近的星球,NASA的專家表示開普勒1649C不僅重力與地球相似,而且表面也有液態水存在,由於圍繞公轉的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在這顆星球上看到的恆星不會太刺眼,下圖就是根據對開普勒1649C環境的想像圖。

但是NASA的專家對於開普勒1649C是否就是第二顆地球還不能下結論,由於形成各個恆星系的物質並不一樣,即便是處於恆星宜居帶的星球可能不是一顆有氧行星,而且科學家發現許多行星的大氣中含有高濃度的氨氣成分,人類在這種環境下是無法生存的,同時氨行星的大氣通常泛紅,這次發現的開普勒1649C表面略微發紅有可能就是氨氣環境。

目前科學家主要是發現更多在宜居帶的行星,然後從發現的類地行星中篩選出最適合的星球,其實以人類目前在太空中的飛行速度來說,不管距離有多近的宜居行星都是無法企及的,同時對於類地行星是否宜居還有很多技術缺陷需要突破,這也就是人類為什麼要登陸火星的原因,在飛行速度沒有得到大突破前先嘗試探索系內行星。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於2018正式停止運行,但其發現的兩千多顆恆星數據給科學家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據,當下一代更先進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以後,科學家發現類地行星的效率會得到較大的突破,同時對於類地行星的數據也更加詳盡。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