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論點:為什麼人們會有不同的性格呢?

知新了了 發佈 2019-12-21T08:02:17+00:00

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喜好、厭惡、怪癖和習性,所有這些品質構成了你獨有的性格,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你自己。研究發現,從螞蟻到猿類,所有的動物都有性格,這也被稱為「TheBig Five」。



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喜好、厭惡、怪癖和習性,所有這些品質構成了你獨有的性格,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你自己。也正是因為每個人的獨特性格,才使得生活變得更有趣(當然,有時也會更困難)。

但是性格從何而來,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呢?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心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人們的性格是由五大基本特徵組成的。每個人都具備不同程度的盡責性、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與神經質。

與通常的看法相反,人們並不局限於特定的性格類型。通常,沒有人是完全的外向型或內向型的,也沒有人是完全的潔癖或懶漢。雖然,少數人可能處於一種性格的極端,但大多數人處於中間區域。

心理學家表示,我們從研究中得出結論,人們並沒有被組織成類型。每個性格特徵都是一個連續的維度。你可以非常高,也可以非常低,而大多數人介於兩者之間。

性格也不僅只局限於人類。研究發現,從螞蟻到猿類,所有的動物都有性格,這也被稱為「The Big Five(大五類人格特徵)」。性格的普遍性也指向了進化起源。

動物和人類都有共同的生存問題,這些常見的生存問題在「The Big Five」中都有很好的闡述,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性格和動物性格有如此大的連續性的原因。

例如,盡責性包括了像計劃和深思熟慮這樣的行為,這些行為在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中,對於照顧後代、選擇配偶和群居生活非常重要。保持整潔有序,這也是盡責性的表現,也有進化上的優勢。根據一項研究,能織出整潔蛛網的蜘蛛可以捕獲更多的獵物。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達爾文雀築巢更為整潔,偽裝得更好,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配偶;更注重衛生的蜜蜂,能及時清除死去的群體成員,從而降低患病風險,增加體重,增加繁殖能力。

雖然,有些動物的行為看起來很原始,但它們卻是性格的表現。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性格是我們和其他動物表現出的所有行為的表現,這些行為使我們能夠在這個世界上適應性地發揮作用。

其實,進化是可以解釋為什麼性格差異如此之大。根據具體情況,「The Big Five」中的每一項性格特質可能都有利有弊。例如,宜人性對人際關係很重要。但如果一頭獅子向你衝來,你最好還是少一點隨和,多一點攻擊性。因為,這個世界是如此不可預測,每種人格特質的每個方面,都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有用,所以,我們不是進化出一種適合每種情況的單一類型的性格,而是保留了性格的多樣性。

事實上,對於你應該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和行為,根本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

性格的進化根源意味著特質必須遺傳。所以,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你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你的父母。事實上,對人類來說,大約一半的性格差異是遺傳的。其餘的性格變化來自於你的環境,比如生活經歷和出生順序。(老大傾向於更自信,老二則傾向於更有趣。弟弟妹妹們會用幽默來化解哥哥姐姐們對他們的控制。)

實際上,你所處的環境不僅塑造了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你還可以根據環境來調整你的性格。你可能在聚會上變現的更外向,在家中和家人相處時更融洽。但如果你需要專注於工作,你也可以很內向,或者在參加競技運動時很好鬥。專家們表示,沒有哪一種特質或一種特質的表現會讓你在一天中的每一時刻都感覺良好。畢竟,人類進化是為了從我們的環境中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意味著性格也會發生變化。人類的基因為我們的性格提供了一個起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基因會一直伴隨著我們。但也正因為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活經歷,有了更多的機會來改變你的基因起點。

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的宜人性和盡責性會暫時下降。比如,他們會更小氣,更懶。但研究表明,隨著人們從成年早期到中年,生活中的考驗和磨難(增加的責任、人際關係等),會使他們變得更隨和、更有責任心、情緒更穩定、不那麼神經質。而且,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你甚至可能會有意地去調整自己的性格。

所以,雖然性格可能決定了你是誰,但它不一定能決定你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