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斥責兒子,大S「怒懟」:男孩子為什麼就不能哭?

貝貝媽媽談育兒 發佈 2020-02-06T20:30:20+00:00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男子漢不能哭哭啼啼,成了大多數家庭養育男孩的觀念。其實這已經不是汪小菲第一次表達不準兒子哭的態度了,他曾在一個節目中表示:「女兒摔了一個跟頭哭了,我會特別傷心難過。但如果我兒子摔跤哭了,我就會覺得沒什麼好哭的,男孩要有男孩的樣子。」

「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子漢流血流汗不流淚」,大多數家裡有男孩的家長對這些話肯定不陌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男子漢不能哭哭啼啼,成了大多數家庭養育男孩的觀念。

台灣發生地震後,正在外地錄製節目的大S,第一時間打給家中的兒女,詢問情況。

電話那端的兒子回答:「怕。」旁邊家人補充道:「他嚇得大哭。」這時在旁的汪小菲斥責兒子:「你一男孩子,地震有什麼好哭的?」大S怒懟汪小菲,讓丈夫閉嘴,接著溫柔地安慰兒子,並教他不再害怕的「魔法親親」,最後不忘連說三次「我愛你」。

其實這已經不是汪小菲第一次表達不準兒子哭的態度了,他曾在一個節目中表示:「女兒摔了一個跟頭哭了,我會特別傷心難過。但如果我兒子摔跤哭了,我就會覺得沒什麼好哭的,男孩要有男孩的樣子。」

可是,這樣的教養方式,真的好嗎?

美國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在《男孩不該走的路》書中指出:

傳統文化對男性的刻板觀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的情感發展。

這種錯誤的情感教育,使男孩們遠離了健康的溝通、情感的認知及表達。

負面情緒沒有出口的人,會變的特別容易叛逆,或者抑鬱。

對於孩子來說,哭鬧,就是他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男孩經常發脾氣、哭鬧,往往是在向父母傳遞一種信號:我生氣了,我不開心了,我需要安撫,需要被看見,需要被接納。

男孩也可以哭。

每一個孩子從小都自然而然地會用哭聲發泄自己的情緒,男孩也並不例外。

孩子的行為與大人的行為是「複製」的關係,當大人總是對孩子有同理心,未來孩子也會對父母和他人有同理心,孩子也會變得善解人意。2016年《家庭心理學》雜誌有一項研究證明,來自家庭的支持,是孩子們壓力的「緩衝器」,家庭的支持對孩子足夠多,對孩子充滿同理心,孩子會從這樣的家庭受益,孩子們會在應對壓力時有更大的優勢,陷入抑鬱的機率也會比較低。男孩們尤其如此。

作為父母,面對男孩的哭泣,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憤怒,不是制止,而是接納和引導。

在他哭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生氣,孩子現在很需要我。然後,擁抱他,告訴他不必堅強,父母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

在他哭完的時候,告訴他:孩子,你可以哭,但別一直哭。

要記得,即使是男孩,他也只是一個孩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