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offer》柴律道歉:從錯誤中學習,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苑燕兒 發佈 2020-01-26T16:32:47+00:00

「永遠不要因承認錯誤而感到羞恥,因為承認錯誤也可以解釋作你今天更聰明。『』英國詩人、劇作家馬羅2020年開始的第一天,《令人心動的offer》就迎來了它的第十期結局篇,揭曉了最終的入職名單。


「永遠不要因承認錯誤而感到羞恥,因為承認錯誤也可以解釋作你今天更聰明。『』

英國詩人、劇作家馬羅

2020年開始的第一天,《令人心動的offer》就迎來了它的第十期結局篇,揭曉了最終的入職名單。

這檔由騰訊出品的律政職場觀察類節目,從開播就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

它講述了八名來自法學院的准律師,需要在律所實習的一個月內,通過不斷表現和較量來爭奪兩個令人心動的轉正offer的故事。

就和許多初入職場的小白們一樣,這幾位實習生在競爭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對手的長處。同時接受四名帶教律師的指導,努力摸索中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律政職場人。

沒有看過《令人心動的offer》的同學,可以趁著春節假期回顧下!

在這十期節目裡,有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在節目第七期中,柴律師作為發布課題的帶教律師,選擇了他認為較簡單的"訴訟可視化"案例。並且在各個小組查看進度時不斷提醒他們,"抓主幹","需要呈現得更重要"……

但最終課題呈現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八個實習生全部審題失誤,最終整體零分。

儘管他們這一天時間裡,表現得十分努力。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去學習一個陌生的知識,並將其展現出來。


無奈他們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從課題開始的方向就已偏離重心。

在實習生們還沉浸在帶教律師的點評里時,柴律師卻主動站出來,承擔起了這一次失敗的責任。

他認為是自己在一開始沒有明確說明自己的考核目的,導致了失敗的後果,因此他向所有實習生道歉。

許多人說在柴律師彎下腰的那一刻,真的讓人震撼得有想哭的衝動。既佩服於他的勇於認錯,也因為他的攬責讓人倍感暖心。

在職場中見識過越多不敢認錯和找人背鍋的經歷,才越能明白勇於承認錯誤是一件多難能可貴的事情。

看似簡單的一句道歉,實際卻克服了三重難關。

從反思開始,對事情的發展需要有正確的認知,再到承擔起認錯的後果,每一步其實都是於自己的一項挑戰。



學會反思,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

海涅曾說過,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絆倒到自己的錯誤里,難以解脫。而反思這面鏡子,正是破局之源。

在第一次課題結束後,李浩源排在了第二名。對這個成績不是很滿意的他,想知道自己失誤在什麼地方。

因此先對自己的表現進行了反思,隨後主動找排在第一名的何運晨要來課業,進行對比分析。並且虛心請教對方,寫課業時與自己的區別,以此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在自己不是很肯定,或者說尋找不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法時,他又去向帶教律師虛心討教。

優秀的人在面對自己失誤之時,第一步總是先反思,主動尋找失分點。

何運晨同樣如此。在第二期課題結束後,李浩源帶領的一組排在了第一名,而何運晨一組則落到了第二名的位置。



身為組長,何運晨自覺身負責任,因此自己總結出幾個問題所在。並帶著反思後仍未解決的疑慮,主動尋求帶教律師的幫助。

與他們的做法與之相對的,是排名一直靠後的李晨。

在第一期成績不好的情況下,第二期他做了許多準備。

看到他加班準備到凌晨,睡不到兩三個小時又爬起來背稿,沒有人能否認他的努力。

但第二期依舊發揮得不好,排在了最後。

面對這樣的結果,他陷入了努力無用的悲傷情緒中。一個人默默擦去眼淚後,他去找了柴律師。

這一段讓螢幕前的一些人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身為天賦一般的普通人,在發現如何努力都難以做出改變時,總是充滿了失落和委屈。

但這種感性的思考模式,恰恰容易使自己更加情緒化。

在做出努力時自我感動,在取不到好結局時便自我厭棄,找不到走出失敗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便是穩定好情緒,理性地去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不斷從每一個失誤里跳出的過程。

而主動反思,則是學會成長的開始。


正確認知,是做好掌舵手前的必要準備

第二期課題的失利,讓何運晨看到自己更像是一個組織者,而非領導者。

正確的選擇,往往來自於正確的認知。而一個優秀領導者的正確認知,則包括了對職責的分析,和對事情發展的正確判斷。

這一次的案例是"美顏直播打賞",向高度美顏後的主播打賞的費用,在知曉真相後是否還能索要回來。

何運晨所在小組主張應當返還打賞費用。在前期小組討論時,他曾提出了"欺詐"的概念,但在隊友的影響下,討論重點變成了"重大失誤"。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事後帶教律師曾點評,"重大失誤"一開始就將原告放在的判斷失誤的不利位置上,替對方的欺詐行為做出了辯解。

而因為判斷失誤,導致原告方這一組開局不利,導致了最終失敗。

在辯論之時,帶教律師曾明確提問,"重大失誤"是誰決定的。何運晨說是自己,他跳出來承擔了這個責任。

在這一期辯論中,何運晨幾乎是"一拖三",在對抗對面的四個人,最終還是失敗了。

有人說,雖然小組失敗了,但身為組長的他並沒有輸。

但其實每一個結果,都有其原因所在。

從最開始被隊友帶偏思路,以及各自準備的討論模式,都表明了他對職責的認知不夠明確。

在"欺詐"和"重大誤解"中徘徊,是對自己持方的不自信,也是對判斷的失誤。

而在最後獨自承擔了所有責任,將失誤攬在了自己身上,雖令人感動,但其實仍然是沒有明確好隊長和隊員的責任所在。

承擔起領導的職責,並不是將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而是要學會正確判斷,並指出團隊的不足,共同成長。



認知正確,需要經歷過思考和判斷。

一味將過錯推脫出去,或者將過錯全部接收,其實都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只有學會判斷事情發展,以及辨認自己的責任所在,才能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對於掌舵手而言,方向比努力要重要。


勇於承擔,責任使靈魂更加自由

在第七期,柴律師向全部實習生道歉。他並非完全是為照顧實習生的心情而道歉,而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真的沒有做好,因此將所有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

何炅作為"加油團"的一員,在點評里說到,雖然柴律師將責任歸咎於自身,但不被責怪不應該是實習生們鬆口氣的原因。

這段話不禁讓人思考,在有人站出來承擔了過錯的時候,自己是否就不再需要承擔責任了呢?

在職場中"背鍋"的現象並不少見,許多人在發現過錯甩到別人頭上後,總是不禁心存僥倖地呼出一口氣。

但其實,不管這口鍋是否已經有人承擔,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桿秤,秤上擺著的便是自己的責任心。

從開始做一件事開始,首先要做的便是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才能儘快明確自己是否要為失誤承擔責任。



也因此,這幾位實習生在課題結束後,主動選擇了加班到深夜,繼續努力。他們也許沒有跳出來認錯,但心裡卻明白自己做得其實也不夠好。這種改變,實際也是在默默承擔著自己的責任。

認錯這一件簡單的事情中,其實包含了人生百態。

有人認為自己的責任較小,因此不願出頭。有人因為不敢承擔失敗的後果,畏縮著不敢出頭。

責任在這個時候,似乎變得極重,壓得人不敢也不能去認錯。

但其實並非如此,責任從來就不是靈魂上的包袱。因逃避而滋生的愧疚,因脫身而產生的僥倖,其實才是成長路上的包袱。


承認錯誤,為了接受下一個更好的自己

職場上不乏錯而不認,過而不擔的人。

他們在犯錯之後,很少會主動承認錯誤,並為之負責。原因大多有三點:

  • 不會主動反思:學不會自我認知的人,也不會去反省自身的過錯。這類人常常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陷在困境裡難以成長。
  • 認知偏差:人性存在弱點,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人們常犯的一個弱點便是,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事實。

心理學家麥基說: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或想法時,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就會去現實中搜尋相關信息,最終形成一種'果真如此'心理定勢。"

因此當認知存在偏差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為自己解脫,一而再地減小自己的責任。

  • 害怕擔責:有些人在過錯發生之後,其實並不是不想道歉。但話說到嘴邊,就被可能受到的懲罰而嚇得不敢出頭。

有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慣性害怕,也有人是承擔不起某一次的失去。



由於想要擺脫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損害,他們將責任擺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在跳出責任圈後,難免心存僥倖,下一次犯錯依舊如此。

不敢承認錯誤的原因有許多,但這些都不是逃過審判的理由。

有人能一時僥倖,但卻不能永遠僥倖。也有人因為一次逃避,而終生都難走出自己的心魔。

勇於承認錯誤,其實只需要一個理由便足矣。

只有承擔起自己的應負之責,承認自己錯誤的部分,才能真正走出這一個錯誤本身。

成長,是迎接下一個更好的自己。

而承認錯誤,便是從錯誤里學會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