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曹操、司馬懿之自律

老張話歷史 發佈 2020-05-22T19:11:45+00:00

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能理解。大家認為一個人如果很自律,就要去逼自己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意味他失去了自由。

自律即自由

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能理解

大家認為一個人如果很自律,就要去逼自己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意味他失去了自由。

司馬懿和曹操,都是東漢末年響噹噹的英雄人物。他倆才華橫溢,戰功赫赫,手攬大權,最後都雄踞一方。

那是什麼成就了他們倆呢?

曹操靠的是熬,而司馬懿靠忍。

曹操的一生,豪放不羈,隨心所欲,征戰四方,困難重重,所以是咬碎了牙熬。而司馬懿是小心謹慎,審時度勢,步步為營,最後才一飛沖天。所以他是靠是忍。

一、群雄時代,初露鋒芒。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當時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曹操的家世很顯赫。

最早的時候,是太尉橋玄第一個發現曹操的能力不一般,然後指點曹操去找許紹,讓許紹為曹操做評。司馬防在這裡,是有想與曹家結好的意味。不久幾年,司馬懿降生。

司馬懿雖生不逢時,但志向遠大,加上父親司馬防的家教特嚴,故年紀輕輕,就滿腹經綸。開始他不屑於在曹操手下做官嗎,但是後來他對曹操的態度有了轉變。他開始討好曹操,並且支持曹操稱帝。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司馬懿心中真的接受了曹操,而是他看到父親在小人曹操面前,惶恐不安的樣子,自己心裡難過。於是,司馬懿變了,他想要變得強大。

二、隱忍不發,猥瑣發育。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司馬懿在曹丕的七八年間,幾乎沒有作為,為什麼呢?

司馬懿在曹丕差八歲,曹丕本人也是非常富有才華。所以司馬懿在曹丕眼中,並不是多麼值得另眼相看。

司馬懿在曹丕稱帝時,雖然自己到了不惑之年,但曹操時代的英雄人物都還健在,所以,司馬懿即使有心做什麼,也是勢單力薄,無處發揮。

因為曹丕稱帝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四十了。在古代,能活五六十歲,就算不錯了。

結果曹丕繼王位不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接連去世,東漢末年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正在慢慢凋零,接著曹丕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把自己的曹家兄弟,都趕出了京城,使他們遠離自己,最後曹丕突然病倒,一蹶不振,後臨終受命,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

這時機會終於來了。

三、一劍既出,英雄失色。

在當時孟達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可結果,司馬懿帶兵過去,孟達沒堅持兩個月,便被斬殺,兵敗如摧枯拉朽。司馬懿又一次,展現了他超強的才能。

又兩年,司馬懿升至大將軍,太傅鍾繇、太尉華歆相繼去世。至此,曹操、曹丕時代的優秀骨幹,基本死去的差不多了。

再往後,司馬懿猥瑣死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乾死了遼東反叛的公孫淵。然後在明帝曹叡臨終前,又一次深得信任。明帝曹叡把皇家的未來,都託付給了司馬懿。使司馬懿又一次成為少帝的輔政大臣。

四、謀誅曹爽,大勢堪成。

這是司馬懿最灰暗的時刻,少帝繼位不久,司馬懿和同為輔政大臣的大將軍曹爽爭權,最後司馬懿失敗。

但奇蹟總是那麼的令人驚奇,十年之後,少帝曹芳年幼,曹爽一人獨大,天下有苦難說。曹爽和少帝曹芳一起去城外的高平陵春遊。司馬懿瞬間抓住了機會,聯合那些對曹爽有意見的勢力,發動了政變——高平陵之變。

然後誅殺曹爽,控制大權。司馬家從此,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控制者。

十年磨一劍,劍出天下驚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