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越來越喜歡用手機攝影?要這樣來理解和看待

leo1980街頭攝影 發佈 2020-05-25T20:23:48+00:00

當然,每個人對「大師」的理解是不同的,雖然目前國內攝影界有很多亂象,但至少這類人,是存在的,而且一些大師,也的確有使用手機拍攝的習慣,當然,這並不等於他們成名作品是手機拍的。

最近有人問,攝影大師越來越喜歡手機攝影了,是不是因為這樣可以更顯技術高?

當然,每個人對「大師」的理解是不同的,雖然目前國內攝影界有很多亂象,但至少這類人,是存在的,而且一些大師,也的確有使用手機拍攝的習慣,當然,這並不等於他們成名作品是手機拍的。

本人不是「大師」,但也接觸過一些大師,的確很多非常優秀的,獲得過國際大獎,業界非常有名的攝影師,也會時常使用手機拍攝。

個人覺得,其實這個現象要這樣理解,會更好一些:

1、有些水平高的人,越來越不挑設備,不是喜歡用手機,而是想拍的時候,什麼設備在手,就用什麼。很多設備在手時,哪個合適就用哪個。

2、攝影作品不全部要求高畫質。好作品靠傳遞的內容、信息取勝,而不是在於「好看」。

3、高水平的人,比較了解攝影細分領域,有自己的方向。如果他是商拍為主,那工作時還得相機,平時手機記錄,一般不會被選為「工作成果」。

4、喜歡攝影的人,並不都是每天想好去拍什麼,有預謀的去拍。而是隨時隨地發現身邊有意義的東西可以拍。有預謀的拍,比如今天想好要去拍長城雲海,那攝影師肯定是帶足專用設備,但並不排除期間可以使用手機也拍幾張,便於分享,也很正常。

5、高水平的人,並不是每一張都高水平,但他們很了解自己每次出手,目的是什麼,定位是什麼。很多時候高水平的攝影師,也可以隨手記錄一些東西,如果這時候有人湊過去,說「大師,這張又要獲獎了吧!」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無從回答。

6、即使是專門拍風光的大師,也可以隨手記錄身邊的美好。大師帶著專業設備去冰島拍極光,不等於不能用手機拍小區門口的桃花。

7、拍攝樸實無華的照片的人,不等於不懂美,而可能是更理解攝影美學。建議真正想要學習或者欣賞攝影作品的人,一定要去了解一下「攝影美學」,千萬不要用自己簡單的「好看」、「真好看」來評價攝影作品。

8、如果把攝影師想像成「把什麼都能拍好看」的人,那肯定是錯的;既然知道如何拍得好看,那肯定是——「想拍好看就拍好看,想拍難看就拍難看」。

9、整天自拍、濾鏡、美顏,是成不了「大師」的,但大師也可以自拍、濾鏡、美顏啊。

10、手機攝影有很多看似致命的缺陷,但在高人的手裡,幾乎都可以秒變優勢。

如果真的喜歡攝影,就隨時隨地的去拍攝,不要每一張都去追求多麼漂亮,清清楚楚大大方方的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以下結合自己的經歷,有一些手機攝影實例,簡單說一下手機適合的一些場合:

這是一張停車場裡面的父子,牽手行走的場面。

當時正在醫院裡面做檢查,忽然發現樓下這個場景,所以不太可能手邊就有相機。

但這種場景,的確讓我聯想到很多事情:

1)漫漫人生路,曲曲折折兜兜轉轉。停車場裡的輪胎痕跡,呈現出雜亂卻又有規律的痕跡。線條,是「攝影眼」一定要努力捕捉的內容。

2)父子的感情,父母在孩子人生之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人無法代替的,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初的領路人。

以上二者結合起來,讓我對眼前的場景更加百感交集。

在醫院做檢查,不可能還隨身背著裝備,但偶爾遇到有感觸的畫面,還是要爭取記錄下來。

而且這樣的場景,完全不是需要「高畫質」來講述。

使用手機長焦,隔著醫院窗戶玻璃,排除周圍的干擾,只有「點、線、面」的元素。

一張下班路上的街頭場景。

簡單的線條,黑白的對比,路人和烏雲形狀又剛好合適。

如果路人走到烏雲裡面,效果會差很多。

在路上,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相機在手,但並不等於沒法隨時記錄。

對於手機和相機的對比,千萬不要陷入「固定場景」,而對於攝影作品,抓住一些場景,遠比固定場景,拼設備,更有意義。

上圖也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張作品,絕對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可以有很多聯想,可以引發一些情緒。

旅遊景點的一處水上遊樂設施,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少有來客。

偶爾有這一對父子,戴著口罩,很有特定時期的特點。

這裡並不是沒有帶相機,而是相機的焦段不夠合適,所以更喜歡手機的這一張。

1)疫情下,難得的遊樂項目,有遊客在,戴著口罩也點明了特殊時期;

2)特殊時期,人們社交圈子變小,人和人的界線更加清晰,「隔離」意識更強烈,而透明圓球,也象徵了這一特點;

3)遊玩之中的父子,並沒有常見的「歡樂開心」,而是略帶惆悵,這也更顯示了疫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為了使口罩更加清晰,更明顯,轉黑白時使用了藍色濾光片,弱化面部細節,強調口罩。

早高峰的路上,坐在車裡,遇到的:立交橋既是框架又是分割,公交車和密集的交通,成為兩個典型場景。

紅與藍主色調的對比,也是難得的場景。

手機長焦拍攝。

後來我也經常帶著相機走這條路,但一直沒有再遇到這麼好的瞬間。

因為這是在主路上,你不可能站在車流里等待。

這是一次戶外徒步過程中,忽然遇到日暈現象。

當時有帶手機、相機、無人機,但由於總體是按照無人機航拍來準備,相機只是輔助,並沒有帶很多鏡頭。

而當時相機帶的鏡頭剛好不太合適拍這個景觀,於是手機的廣角發揮了作用,記錄了這一時刻。

無人機很好,但第一是準備和起飛需要時間,等起飛後可能天氣現象已經變化或者消失,第二這樣的場景,並不適合高視角,俯視時很難把長城局部和日暈組合到一起,另外無人機仰拍會受到角度的很大限制。

所以最後最喜歡的場景,是手機記錄下來的。

所以再次強調,用好手邊最適合的一個

這是一張手機抓拍的街頭瞬間,有過不少的獲獎記錄。

包括,國家地理攝影賽中國賽區手機組優秀獎;

新浪微博「邊走邊拍」中國圖庫賽區冠軍,這是一項不限設備的比賽,最終這張不是風光類的手機作品,戰勝各路精美相機作品,獲得了冠軍,獎品為日本自由行一次;

還在攝影APP舉辦的比賽中,贏得過一部手機,等等。

這張照片拍攝的時候,剛好沒有帶著相機,憑藉手機的便攜,隨時抓拍能力,捕捉到了實在並不多見,更難拍到的瞬間。

框架+對稱+三分法構圖方式,使得兩個人物非常引人注意,也可以讓人有很多的聯想:

封閉的空間、窗外的世界、各有所思的表情、住房問題、城市的壓力、工作的艱辛、夢想的追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