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何在臨終前大呼「楊度誤我」?解密縱橫家楊度的傳奇人生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發佈 2020-06-06T05:53:59+00:00

20世紀末,中國音樂界評選「二十世紀經典歌曲」,它因其意義深遠,排名第一,列李叔同《送別》之前。是的,楊度便是梁啓超身後一個默默無聞的秀才,不過這不重要,誰不是從小人物開始的呢?

「長城外,河套邊,

黃沙白草無人煙。

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

君作鐃吹,觀我凱旋。」

20世紀末,中國音樂界評選「二十世紀經典歌曲」,它因其意義深遠,排名第一,列李叔同《送別》之前。

這首詞的作者叫楊度。

牛人之所以牛,首先要有個很牛的師父。蘇秦如此、張儀如此,楊度也是如此。楊度,湖南人,師從王闓運。

王闓運或許大家比較陌生,不過他擅長一門叫「帝王術」的手藝,是近代縱橫學的開山大家。他把縱橫學和儒學雜糅在了一起,創立了「帝王術」。

不過這個「帝王術」不是自己成為帝王,而是審時度勢,幫助他人成為帝王,比如他就瞄上了曾國藩,希望曾國藩能夠伺機而動,他勸說掌握兵權的曾國藩:「逐鹿中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他的建議被曾國藩拒絕了,於是感慨道「縱橫計不就」。

楊度,就是王闓運最得意的弟子。

中國近代史,註定是湖南人唱主角。

作為湖南人的楊度早早的就出現了歷史舞台上。1895年康有為、梁啓超發起的「公車上書」,楊度以此契機認識的梁啓超。是的,楊度便是梁啓超身後一個默默無聞的秀才,

不過這不重要,誰不是從小人物開始的呢?畢竟他只是個農民的兒子,他爹主業是農民,副業是吹鼓手。

既然是小人物,人生就不會那麼的一帆風順,比如他參加新開的經濟特科考試,而且考了個很不錯的成績「初取一等第二名」,這要擱過去,楊度就是榜眼。怪只怪他運氣不好,因為科舉馬上就要被廢了,而且他參加的是新開的考試,所以不能叫榜眼,算不得數。

有時候人要倒霉,躺著也會中槍,因為他在考試中的策論里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被慈禧懷疑是「新黨」,於是被除名了,甚至被通緝了。

鬱悶吧,楊度也鬱悶,他只好悶悶不樂的躲到了日本。

有時候吧,危機就是轉機。楊度到了日本,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一個叫孫文的人,他跟孫文說「先生成,度自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期在後日,無相妨也」,楊度和孫文的緣分咱們等等再講。

彼時,楊度的這一躲不要緊,反倒躲出個「滿清憲法第一人」出來。1905年清政府為了挽救危亡,準備立憲,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這一行人公款週遊世界,玩得不亦樂乎。結果旅行快結束了才想起來,「作業」還沒寫呢。

咋辦呢?他們想出了一個機智的方法,沒錯,就是找槍手。如你所想,這個槍手便是「榜眼」楊度。

於是楊度為清五大臣的出國考察寫過考察報告——《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

袁世凱、張之洞等人一看,哎吆不錯哦,咱們這居然還有懂法的人,於是聯合舉薦楊度當了四品「京堂充憲政編查館提調」。

你沒看錯,袁世凱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咱們腦補一下,學過縱橫學「帝王術」的楊度會怎麼辦呢?

沒錯,等到慈禧、光緒去世後,楊度二話不說就投入了袁世凱的懷抱,雖然彼時袁世凱剛被撤職。但是楊度的「帝王術」可不是白學的,他知道袁世凱羽翼漸豐。

於是乎,楊度成了袁世凱的心腹謀士,這是縱橫家慣用的伎倆「忤合術」,又叫「燒冷灶」。

1915年,袁世凱要復辟做洪憲皇帝時,《廣智報》發表了諷刺漫畫《走狗圖》,其中便有楊度,除此之外還有個《天演論》的作者嚴復。

為了幫助袁世凱復辟,楊度在辛亥革命之後的南北會談中,縱橫捭闔,不斷的幫助袁世凱拉攏勢力。

據說,某一天袁世凱曾經請梁啓超和楊度到府中商議復辟的事情,梁啓超明確反對,楊度則希望輔佐袁世凱為明主。結果怎麼樣呢?楊度失策了,袁世凱臨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

「楊度誤我」。

雖然楊度被梁啓超「稱讚」為「蠕蠕而動的嬖人」,但實際上這與他的「君主立憲」觀點有關係,他希望輔佐袁世凱,推行君主立憲的政策。

但因與歷史車輪背道而馳,使得袁世凱死不瞑目。

袁世凱死後,楊度躲在了天津租界裡不敢出面,一直到張勳,康有想拉攏他參加「保皇派」,而彼時的楊度宣布修禪入道,不問世事,就像個實意的政客,沒了主人的流浪狗。

事實如此嗎?非也!

還記得他曾經對孫文說過的「努力國事,期在後日」嗎?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亂,楊度受孫中山委託,作為特使去遊說曹錕,制止吳佩孚幫助陳炯明,最終幫助孫中山度過了危機。

事後,孫中山感慨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在孫中山的推薦下,楊度加入了國民黨。時間如白駒過隙,轉身已經到了民國,楊度已經輔佐過了滿清的慈禧,北洋的袁世凱,遇上了民國的孫中山。

如果僅僅如此,楊度的人生還是不夠精彩。

民國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楊度為了救一個人變賣家產。是誰值得他這麼做呢?他又想救誰呢?

這人叫,李大釗。

如果僅僅如此,楊度的人生還是不夠精彩。一年後,楊度成了杜月笙的門客,他寫的最後一篇文章就是給杜月笙寫的《杜氏家祠記》,楊度是認可杜月笙的人,認為是他是「俠而儒」的人物。

如果僅僅如此,楊度的人生還是不夠跌宕起伏,他的人生幾乎就是一部史詩。是的,1929年,經過潘漢年介紹,經過周總理批准,楊度入黨了。

只是他的身份一直鮮為人知,一直到將近50年後的1975年的冬天,周總理在彌留之際,特別交代:

「楊度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楊度是誰?

清末的那一輩文人里,楊度背負的罵名大概是最重的,他遭受的誤解大概也是最重的。滿清政府罵他走狗,袁世凱罵他誤我,國民政府罵他叛徒,朋友罵他下賤。

有人說他是政界不倒翁,處世圓滑,是個有才無德的老油子,否則再也找不到他歷經晚清、民國、洪憲、共和而不倒的原因。

但這是誤解,楊度從不關係別人的誤解,他在尋找自己的道。我想,他的心境,或許正如他為孫中山先生寫的輓聯一樣:

英雄作事無它,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一百年過去了,我似乎還能看到一個溫溫老者,他的臉上,寫滿了對於天下蒼生滿含善意的愛。從保皇到立憲,從立憲到共和,楊度一直在尋找著救亡圖存的方略。

千百年來,縱橫家的模樣由於時光久遠蘇秦、張儀的面龐已經逐漸模糊,有人嘲笑縱橫家已經滅絕了,而楊度卻站出來說:

我,縱橫家楊度,就在這裡!

★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團創始人鬼谷信原創出品,敬請私信回復「鬼谷秘籍」,贈送您道藏鬼谷子智慧內參秘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