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國軍隊,如何沒能夠阻止秦朝的滅亡?

愛歷史的梵同學 發佈 2019-12-31T05:01:16+00:00

自上個世紀秦始皇兵馬俑的震撼面世,立刻吸引了全球的矚目,它靜靜地向現在的人們展現出兩千多年的那支虎狼之師,這就是秦始皇得以統一六國的憑仗。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梵同學將持續帶您了解歷史,解讀歷史,共同去找尋歷史長河中隱秘的真相。

自上個世紀秦始皇兵馬俑的震撼面世,立刻吸引了全球的矚目,它靜靜地向現在的人們展現出兩千多年的那支虎狼之師,這就是秦始皇得以統一六國的憑仗。

無論是重裝步兵,還是精銳的弓弩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為我們描繪著那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隊,可就是這樣一支曾經無敵的軍隊,為何在秦朝處於危機之時未能力挽狂瀾,挽救這個自己打下的大帝國?



撥開歷史的迷霧,尋找歷史背後的真相,讓筆者來為您一一講述其中緣由。

一、天下一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傳統,那邊是每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都要舉行的儀式,即宣揚太平盛世的到來,這便是所謂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想當初秦始皇嬴政統一之初所立下的誓言便是讓世間再無兵戈之亂,他確實也做到了。

當嬴政完成了他的統一大業,便立即開始收天下之兵器,將其鑄為12個大金人,想要徹底的實現世間的和平,在平定天下之後,原本龐大的秦國戰爭機器自然也就沒有了原本的重要性,為展示自己真正和平的信念,秦始皇曾多次裁軍,將那些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秦國老兵解除兵役。



不得不說,秦始皇這麼做定然有他的道理,只是他未料到,自己的遺詔會被趙高等人篡改,他更加沒有料到自己所期待的萬世秦朝,竟然會二世而亡,自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和平之舉,竟最終削弱了秦國軍力,以至於無法挽救這個自己開創的帝國。

二、開疆拓土,鎮守邊境,國內空虛

雖然秦始皇曾多次裁軍,但他生前也考慮到軍隊的重要性,依然保留了一部分戰鬥力強悍的精銳,以此作為帝國穩定的壓艙石,但他生前曾多次對外用兵,秦國的精銳部隊基本都位於邊境,如抗擊匈奴的30萬蒙恬軍團,南下平定百越,鎮守嶺南的50萬屠睢軍團 ,這些強悍的秦國雄師為這個剛剛誕生的秦帝國開疆拓土,守衛者邊境的安寧。



曾有術士向秦始皇進言:亡秦者胡也,而秦始皇恰恰是一個十分迷信鬼神之人,從他曾多次派人尋找長生不老藥就可以看出,因而他堅信大秦帝國的主要威脅來自外部,才會將帝國的精銳重兵壓於邊境,想以此來破除傳言,保秦國的萬世江山。

可恰恰是他的這種行為,使得秦國國內兵力空虛,當陳勝吳廣揭開反秦的大旗後,天下豪傑紛紛響應,本來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的秦國軍團竟然無兵可派,最後竟然只能調派章邯的30萬驪山刑徒趕赴鎮壓起義軍,無論是北方的長城軍團,還是南方的嶺南軍團,都是太過遙遠,鞭長莫及。



三、北修長城,阿房秦陵,大興土木

秦始皇生前曾多次大型土木,去修建阿房宮,北築長城,還是為自己修建陵寢,所動用的人力都是動輒幾十萬,據後世歷史學家統計,其中投入的服役人口不下300萬,要知道當時秦朝全國人口大約也只有兩千萬,也就是說平均七個人裡面就有兩個人在服勞役。



既然人手不夠,那便只能調動軍隊了,除了鎮守邊關的將士,幾乎其他所有的閒散軍隊都投入到了秦始皇的浩大建築工程計劃中,堂堂秦國虎狼之師,竟然成為了一支建築隊,這豈不是令人可笑之極,也正是因為如此,秦國才陷入了亡國的危險之中。

繁重的勞役不僅促使底層人民起義造反,也使秦國的後備生力軍消耗殆盡,可以說秦國完全是自廢了武功,這也使得當秦王朝岌岌可危,面臨著傾覆的危險之時,竟然無軍可派,無兵可用,當初雄壯的秦國軍隊突然消失不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曾經的大帝國走上末路。


梵同學結語:

依靠強大的軍隊可以建立一個國家,但以武治國卻是無法長久的,正如秦朝的覆滅經歷,無論是曾經多麼強大無比的軍隊,當你忘卻了使命,而又不善待百姓,那可見,命運之神也不會眷顧你太久。

唯有依靠人民真正的信賴,才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而軍隊就是一個國家的保護神,它應該終牢記自己所應該扮演的角色,真正地維護這寶貴的和平。

此為愛歷史的梵同學的原創作品,喜歡的同學可以點讚並關注我,我將持續帶你了解更多的秦朝及其他朝代的歷史,去掀開一角歷史的帷幕。

史料來源:《史記》

(以上皆為梵同學原創作品,如有抄襲,必將追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