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香味醇,飲茶首選:探尋宜興紫砂茶具背後的傳承與文化

詫寂說史 發佈 2020-05-26T07:06:18+00:00

中國的飲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宜興紫砂壺在誕生之後,充分汲取了各種文化的影響,包括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等。

中國的飲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飲茶最初作為解渴的一種物質功能逐漸演變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在文人墨客的影響下,注入了精神寄託,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在白居易看來,人生的三件事情就是吃飯、睡覺和飲茶。「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無論是好友來訪還是家人相聚,泡上一杯醇香甘甜的茶,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茶文化的流行也帶動了茶具的發展,飲茶除了好水、好茶,更需要有好的茶具。好的茶具不僅能夠提高茶的色香味,而且能夠讓喝茶的人更有一番意境。

宜興紫砂茶具在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將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集於一身,成為了飲茶茶具的首選。明人李漁說:「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必用宜壺」。那麼對於宜興紫砂茶具,作為國人的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宜興紫砂發展的歷史背景

1、宜興獨特的自然資源

宜興坐落於太湖之濱,蘇浙皖三省交界之處,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尤以陶土礦為主。宜興南部的丘陵山區,因為古地質運動的原因,使得地下礦層產生出紫砂泥。紫砂泥是夾生在陶土礦中隨著陶土一起被挖掘的,存在於深埋岩石層的礦石中,也被稱為泥中泥、岩中岩!

宜興下屬的丁蜀鎮自古以來就是優質紫砂的出產地和採掘地,鎮中的丁山、蜀山、黃龍山等擁有豐富的紫砂泥,而丁蜀鎮也因丁山和蜀山而得名。

紫砂茶具的發展離不開原材料,正因為有著優質的紫砂泥,才為紫砂茶具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自然基礎。

2、宜興悠久的制陶歷史

宜興擁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在7000多年前的新時期時代便開始進行陶器生產。通過考古挖掘,宜興周邊的丘陵地帶以及蜀山地區都發現了大量古代制陶遺址。

三國南北朝時期,因為北方戰亂,導致大量北方先民來到江南,人口的激增也帶動了當地生產經濟的發展。宜興制陶業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並確定了以日用陶器作為主要的生產方向

明清時期,宜興制陶業生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全國各地的商販都前來宜興採購陶器,出現了「商賈貿易廛市,山村宛然都會」的盛大景象。當地的百姓都紛紛投入到制陶的生產當中,以至於村村有窗,遍地是陶。

經過數千年的陶藝發展,使得宜興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制陶技藝和制陶文化。得益於這種技藝和文化,才使得紫砂泥沒有成為普通的泥土,而是變成了令人賞心悅目的茶具。

3、宜興紫砂適應了時代

明朝以前流行末茶,末茶催生了茶盞這一茶具的發展。茶盞口大而且沒有茶蓋,非常適合末茶觀賞性和即飲性的特點,所以茶盞流行也是時代必然。

明朝之後散茶替代了末茶,散茶在泡製的時候不易產生茶香,必須長時間進行沖泡。如果使用茶盞進行沖泡,等到茶香出來的時候茶水已經變涼,不便於人們飲用。

在這個時候,茶壺因為保溫性好、體積小、壺身厚,有壺蓋等特點,長時間沖泡不僅可以茶香四溢而且茶水不易變涼。所以,紫砂茶壺適應了時代的變化,逐漸取代茶盞成為了飲茶的首選。

宜興紫砂茶具的優勢

宜興紫砂茶具的優勢在於紫砂特有的物理屬性和化學屬性,使得紫砂茶具在眾多茶具中脫穎而出,成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的首選。

紫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結合能力,工匠們可以對壺身進行擠壓、拍打、雕塑,捏塑等技法。這種特性既可以滿足客戶對於紫砂壺造型的不同需求,也為工匠們的藝術創造提供了施展空間。紫砂壺使用時間越久,壺身色澤就越發光澤亮麗,氣韻溫雅。

紫砂的乾燥收縮率小,從泥身成型到燒制完成收縮率僅為百分之八左右,不易變形,工匠在製作的過程中對結構的變形可充分掌控。因此,紫砂壺燒制過程中不會出現變形的現象,這使得紫砂壺成品率較高,有利於提升產量。

紫砂的礦物組成屬於寒鐵的黏土,主要由石英、莫來石和雲母組成,這些礦物尺寸細小且均勻。紫砂的主要特徵是團粒結構,這種結構特點使得團粒內的氣孔和團粒間的斷續鏈狀氣孔形成雙重氣孔,雙重氣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同時紫砂壺能吸收茶汁的茶香味,在不對壺內進行清洗的情況下,沏茶也不會有異味,長久使用後,即使不放茶葉,注入沸水後仍會留有淡淡的茶香味。

紫砂壺的冷熱急變性能非常好,在室溫較冷的冬天,即使往壺裡澆注沸水,也不會因為溫差大導致開裂。同時紫砂傳熱性較慢,給壺內注入沸水後,手握壺柄也不會覺得燙手。即使將紫砂壺放置在火中進行加熱,也不會因為受火燒烤而造成壺身開裂。

紫砂壺因為具有以上種種優勢,不僅在民間大受歡迎,而且在清朝時期更是作為貢品進入皇宮,由此可見紫砂壺在當時受寵愛的程度非同一般。

宜興紫砂茶具的文化價值

宜興紫砂茶具在創造的過程中凝聚了無數先輩們的智慧和匠心,各種精美的工藝造型保存至今。壺身、壺嘴、壺蓋、壺柄設計精妙,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匠人精益求精,寓審美於紫砂茶具當中。通過這種對於美學的追求,紫砂壺已不僅僅被當做一種茶具使用更是作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而存在於中國歷史當中。

宜興紫砂壺在誕生之後,充分汲取了各種文化的影響,包括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等。除了在中國本土受到追捧以外,紫砂壺還流行於國外,在日本和歐洲都湧現出了紫砂壺熱。

建國後,紫砂壺也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國外政要和友人,甚至很多紫砂壺從業者也被邀請到國外作手工表演和技藝指導。宜興紫砂茶具在作為中國文化對外輸出的同時,也促進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對於增強中國傳統手工製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價值。

總結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飲茶早已不是簡單的物質需求,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寄託,宜興紫砂茶具也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孕育而出。這既是先人們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需要先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而生活方式就是歷史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對宜興紫砂茶具進行探尋,使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在紛紛擾擾的社會中,當我們取出一把紫砂壺,用沸水泡上一壺茗茶。茶香入鼻,沁人心脾,在感受這美好時光的同時,也讓我們忘卻了時間,忘卻了煩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