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愛情故事裡的心理學:不要傾儘自己的全部去愛一個人

全落落 發佈 2019-12-30T00:11:39+00:00

​#情感#全落落| 情感觀點系列關鍵詞|婚姻,愛情1.愛一個人不要愛得太滿,愛得太滿,有時候會讓對方感到負擔。愛一個人不要愛得太深,愛得太深,最後可能會讓自己受傷。愛一個人也不要傾儘自己的所有,否則當繁華散去,只剩自己的孤獨作伴。


#情感#

全落落| 情感觀點系列

關鍵詞|婚姻,愛情

1.

愛一個人不要愛得太滿,愛得太滿,有時候會讓對方感到負擔。

愛一個人不要愛得太深,愛得太深,最後可能會讓自己受傷。

愛一個人也不要傾儘自己的所有,否則當繁華散去,只剩自己的孤獨作伴。

前段時間,讀者琴琴跟我說,她為了男友辭掉了家鄉安穩的公務員工作,千里迢迢去了男友的城市工作。

結果沒過幾個月,工作不順心,生活上也遭受巨變,房租還沒有付清,就因為家人生病給家裡寄去兩年的積蓄。

房東整天催她交房租,自己焦頭爛額,男友卻只顧著和狐朋狗友喝酒,根本不管她的死活。

這些天流感很嚴重,琴琴病得在床上起不來,只能打電話請假,主管對她本來就不滿意,勒令她三日內到崗。

後來她的燒一直退不了,打電話給男友,男友卻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你買點藥吃不就行了嗎?堅強一點,別那麼多事,我還忙著呢!而且要是你傳染給我,誰照顧我啊?」

琴琴聽了這些話,不禁悲從中來,這樣的男友,真的值得她從家鄉放棄一切從而相信一個只在口頭上承諾的未來嗎?

她不禁反思自己對這段感情的判斷,自己傾盡全力的愛,是不是最後傷自己最深?而且根本就不值得?



2.

琴琴的遭遇讓我想起張愛玲,這個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說出「愛情,原來是含笑飲毒酒」的女子。

這個女子當真把自己愛得低如塵埃,只為追隨胡蘭成。

胡蘭成是什麼人?一個汪偽政府的要員,一個有婦之夫。

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都充滿著傳奇色彩,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張愛玲如飛蛾撲火一般撲向胡蘭成。

胡蘭成是浙江嵊縣人,生於1906年。從小家貧,吃過很多苦。原配玉鳳過世之後,胡蘭成隻身闖世界,在掙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

後來胡蘭成不顧是非黑白地成了民族的罪人。

胡蘭成讀到《封鎖》的時候,對作者張愛玲充滿了好奇,後來收到張愛玲的文章還有她的照片,越發想結識張愛玲了。

胡蘭成興沖沖地找到張愛玲的住址,前去拜訪,張愛玲不見生客。胡蘭成卻不死心,從門縫裡遞進去一張字條,寫了自己的拜訪原因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並乞愛玲小姐方便的時候可以見一面。


3.

後來真正見了面,胡蘭成只說與他所想的全不對,卻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從品評時下流行作品,到問起張愛玲每月寫稿的收入,還問她「你的身材這樣高,怎麼可以?」

對一個初次見面的小姐問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失禮的,但「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張愛玲並未覺得反感,反而覺得親近。

或許這就是吊橋效應:「心動」不代表「喜歡」

也許你常有過這樣的感覺:某一瞬間,在某一場景下,會對一個平日裡完全沒感覺的人忽然心動,於是你以為自己喜歡上對方了,繼而做出無數行為來迎合自己的假想。

當時的環境場景引起了你生理上的緊張、心跳加速,於是你會把這種情況歸於對在你身邊的人的心動。

張愛玲就這樣以為自己喜歡上胡蘭成了吧。


4.

後來他們的交往逐漸密切,張愛玲還寫: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他們戀愛了。世人都覺得這樣的愛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都是為張愛玲惋惜的,她卻不覺得。

這或許又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在作祟:阻礙越多,感情越深。

當在對對方的情感基礎相同的情況下,外在阻力越多,他們就對對方愛得越深。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

張愛玲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

於是,她傾儘自己的全部去愛他了,就這樣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相愛了,愛得那樣用力,不顧一切。


5.

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與他離婚,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有了一個升華的機會——結婚。

但胡蘭成畢竟是個毫無責任感的人,不久以後便與漢陽醫院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後來又勾引上了范秀美。

這就不得不說到古烈治效應人類為什麼喜新厭舊?

心理學中,把人類(尤其是男性)見異思遷的情況歸於「古烈治效應」。這一效應在很多哺乳動物身上都得以體現,人類作為高等哺乳動物,同樣不可避免地保留著這一痕跡。

所以個人的自律性和責任感在此時就顯得格外重要,可是胡蘭成沒有做到忠誠,而是對曾經無比深情追求又為他傾盡所有的張愛玲棄之腦後。

張愛玲去溫州找他,卻遭到冷遇,而且覺得場面尷尬,認為范秀美眉目更似胡蘭成,心中惆悵無限。

離開時,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6.

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

這段傾世之戀由此謝幕。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淒涼。

張愛玲只覺得自己萎謝了,塵埃里開出的那朵花,並沒有盛放太久。


再想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主角,在長達18年的愛戀中,竟然可以在愛情里這樣卑微,一次一次只為這個男人可以記起自己,一生無盡的意義都比不過承歡的那幾個夜晚。

這樣真的值得嗎?

這樣兩個渴望父愛的女孩,在愛裡面淒絕地付出一切的故事,任誰看來都會覺得惋惜。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可她們與那兩個人從未遇見,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在愛情中受傷如此嚴重的女人。

因為,在愛裡面,傾盡所有,只可能讓自己失去理智。

愛情,本就是件寧缺勿濫的事,急不得。


#情感#

作者有話說:在你看來,在愛情裡面最重要的啟示是什麼?快來留言討論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