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了「五服」不是親戚?你知道「五服」是什麼嗎?

行者無疆83 發佈 2020-05-09T17:40:39+00:00

喜歡看古裝劇的細心觀眾,一定會注意到,某位官員若是犯了大事,就極有可能會「株連九族」,這算是「連坐」制度的頂格處罰,相當於一整個宗族都不復存在了。

喜歡看古裝劇的細心觀眾,一定會注意到,某位官員若是犯了大事,就極有可能會「株連九族」,這算是「連坐」制度的頂格處罰,相當於一整個宗族都不復存在了。

「九族」不難理解,「上自高祖,下至元孫,凡九族。」

從高祖開始數,一直到玄孫,一共九代,這裡是純指父族的幾代人。

也有種說法,將母族的幾代也包括進來。

不過就中國歷史上維護皇族統治的需要,更多學者的觀點傾向於前者,畢竟古代社會的主流是強調父宗。

為何要先解釋這個概念呢?

因為民間說法中的「五服」,實際上是這「九族」的概念。

在中國的一些地區,流行著一個說法,說若是出了這「五服」,就算不上是親戚了。

很多人眼中,這「五服」就等於是「五代」概念。

可如果真的這麼簡單,為何古人不直接用「代」字,而非得用「服」字?

看看老祖宗對這個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吧。

為什麼只株連九族?

在古籍中,「五服」用途頗廣。

其中一層意思,就是以距離的遠近劃分。

在古代王畿的外圍,以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五個服。

其中「服」的意思就是服侍天子。

這種以天子為中心,然後向外擴散的統治管理模式,和在大家族中,以祖宗為家族發展的源頭,子孫如開枝散葉般的綿延模式何其相似。

由此觀之,中國歷史上各代的這種治國方式,其實也滲透於各大家族,對宗族管理留下深遠持久的影響。

「五服」的另一層意思是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自身五代,而按照前文所提到的主流觀點,九族(也稱九代)也僅包括從高祖到玄孫九代。

九代以外的人,從血統上而論,已經和本宗族親緣關係甚遠,所以自然就不能算是「一家人」了。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統治者對一個人恨得不行的時候,直接就是拿掉九族,而不是「七族」或者「八族」。

「五服」這一概念的出處

《尚書·禹貢》里曾記錄過「甸服」一詞。這是距離統治者最近的一個「服」,半徑為500里。

在這個區域內,又細分為5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的大小,是在半徑為100里的基礎上等加。

這「五服」的最初含義,有點類似現在「行政區」的劃分。

不過是以天子所在地為中心,以這中心為圓心,然後半徑不等畫出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圓,從裡到外,冠以不同的「服」名。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便於天子對百姓臣民的管理。

相應地,不同的「服」,有各自不同的任務和職責。

這5個區域,由里向外,每年要繳納的「糧食」如下:

帶藁秸的穀物、禾穗、去掉藁芒的禾穗、帶殼的穀子、無殼的米。

中國的古人是不是特別有智慧呢?

那時沒有大數據,但是通過區域上的劃分,可以保證國家糧食的來源和質量,從而保證國家的糧倉收入,維護社會安定,畢竟一個國家如果糧食供應出了問題,那麼社會就要大亂了。

目前的史料中,《尚書·禹貢》是最早寫到「五服」這個概念,這本書其實和人口管理沒什麼關聯,它是一本區域地理著作。

那為何這「五服」後來是更多和人有了關聯?

這是因為再沒有哪個詞,能用兩個字,就概括出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

這個詞用於國家層面,是指和天子的關係從近到遠;

而到了民間,這個說法就能言簡意賅表明某個後人和某個宗族是否有親緣關係。

中國歷史上,為了記錄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還有一個「修家譜」的傳統。

不過如果按照這個出了幾服就不算一家人的說法,就算同在一個家譜繫上,大家都一個姓,有時和外人也沒有什麼區別。

「五服」對於古代婚姻的影響

由於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執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因此衍生了「嫡庶」的區別。

對於大家族而言,這後代自然繁多,若是沒有一個家譜做下登記,到了某一代,沒準就弄混了親緣關係。

不過到了現在,執行一夫一妻制度,很多家庭是一個小孩,所以,這個「出五服」的說法,可以說逐漸沒了其生存的依據。

這種說法,在以前是為了防止近親結婚,避免人口質量變差的問題。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對於婚姻」都有相對嚴苛的條件,不過到了民間,這些深晦的語言、繁瑣的規矩,對於沒有什麼文化的百姓來說,看不懂胡情況下,反而失了可行性,倒不如用「五服」這種更加直接的詞語。

也就是說,只要出了「五服」,就沒有什麼親緣關係了,兩人自然也就可以籌備婚事了。

雖然看上去,這種說法只是民間對於血緣關係最質樸的認識。

但若是按照現在的生物遺傳學分析,還真是這一個道理。

雖然父系的某個染色體一直在,但是每一代的配偶,都會為下一代帶來不同的基因,幾代下來,各分支間,基因相似的機率就會降得很低。

這種民間說法,應是在多年的經驗中積累產生,對於維護一個宗族的發展,可是說是起到了很好的「保護衣」作用。

當然,古代社會還是有不少親上加親的事例,這就是另一層面的事了,常見的原因是為了家族的長遠發展,通過穩定的婚姻關係,將強大家族之間的聯繫強化,實現仕途上的強強聯合。

這種說法的流行,從一定程度上說,還是證實了古人對於婚姻的慎重。

至於是「九代」還是「五代」,在當時的人們看來,自然是隔得越遠越穩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