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多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家庭教育正能量 發佈 2020-06-10T08:38:43+00:00

讀書多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原創 畫荻教子主創團 畫荻教子 2019-11-15原文標題:開口就是滿分作文,央視主持人大賽火了:讀書多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1.

讀書多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原創 畫荻教子主創團 畫荻教子 2019-11-15

原文標題:開口就是滿分作文,央視主持人大賽火了:讀書多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1.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近很火的一個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19年主持人大賽》,一開播,不管是節目,還是主持人、評審團,就連選手都霸占了熱搜。

強大的陣容被網友稱為「當今中國主持界的最高水準」,也被戲稱為「神仙打架」。

先不說撒貝寧主持,康輝和董卿點評,還有敬一丹、魯健、朱迅等17位大佬級別評審,就連選手都是央視獨立節目主持人和各省台的「准一哥」、「准一姐」。

節目一上來就開始比賽,簡單直接。每個選手有3分鐘的展示時間,緊接著還有90秒的即興發揮,說完就打分,全場高能。

如果說3分鐘自我展示尚且還有準備,那麼90秒即興發揮完全就是考驗一個人的真實水平。

誰也不知道自己上場後會抽到什麼題目,可以說是絲毫準備都沒有。

抽到題目後,也沒有給你準備時間,主持人撒貝寧念完題干,短短几秒,選手就要即刻根據選到的新聞題目進行播報,並且還要在90秒內收尾。

無論是第一期遲茜的「每一個優秀的人背後,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卻不一定有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

張安琪的「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裡有詩,自在遠方」。

還是第二期孔皓的「匠心,就是在重複的歲月里,對得起每一寸光陰」。

白影的「崇尚英雄,銘記英雄,就是不忘中華民族的本來」。

選手金句頻出,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讓觀看節目的人都說「連彈幕都不敢發,太精彩了」。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

正是無數的知識儲備,肚子裡有墨水,才能出口成章。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我們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

2.讀書,培養高屋建瓴的眼光

首場比賽獲得新聞類第一名的鄒韻,本科就讀於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後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完成碩士學業。

她在90秒的即興發揮中抽到的題目是:大連老人劉增勝掛「無需讓座」的顯示牌,不讓年輕人給自己讓座的新聞。

她從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開始說,不疾不徐,鎮定從容,不像是在比賽,更像是一場聽覺盛宴。

她說:「這種情分和本分相互交融,讓我們的社會得以發展。而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紅紅的燈,點亮的是我們對老人更多關注的一種提示,也正是老人對我們的心疼和關照,點亮了我們對於向真、向美的生活有更好的期待和憧憬。」

網友都紛紛調侃:即興主持開口就是滿分作文。

取得文藝類第一的另一名選手龔凡,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是一個理工科學霸,曾在矽谷擔任IT諮詢師。

在比賽中,她將自己的理工科思維和文藝搭配起來,開闢了一種新的的主持風格:既文藝,又正經。

在比賽現場,她還用自己設計的程序為撒貝寧現場作詩,調侃了撒貝寧,又讓評委和觀眾都忍俊不禁:

雅調清圓有捷才,逢君笑口便常開;

玉容風骨些許矮,且帥還添半點呆。

最後還能精準點題:「機器的智慧從不在於如何超越人類,不管人還是機器,都在自我提升和相互學習中成長。」

她不僅僅活潑有趣,邏輯縝密,還寫得了代碼,當得了主持,站在台上的時候,整個人都閃閃發光。

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讀書就像清泉,浸潤人心,給人無限的精神和動力,使人心胸豁達,目光高遠,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人。

厚積薄發,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3.讀書,能提升人格魅力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相比先天的美貌讓人趨之若鶩,後天的有趣靈魂更讓人神魂顛倒。

作為節目主持人的撒貝寧,被網友們稱為「北大還行的芳心縱火犯」,他是這檔「神仙打架」節目2000年的冠軍得主。

當年他中英文秒切換,表述清晰,思維敏捷,穩坐冠軍寶座。

而在節目上,他憑藉超強的思維能力,幽默詼諧的魅力,和超穩的颱風再次圈粉。

有網友說:這個節目真正考核的是撒貝寧吧,從頭考到尾。

我也有同感,作為主持人,圓場控場,起承轉合,選手分數出來的時候,他那句「讓我們來看一下你和夢想的距離」太能打動人。

而他主持的節目《開講啦》,幽默逗趣,金句頻出,仿佛所有的句子都能信手拈來,就是因為有讀書的積累,有學識的支撐。

董卿說:「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2015年《我是歌手》的直播事故:決賽現場,孫楠突然宣布退賽。

這突發的直播事故,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在大家還目瞪口呆的時候,當時作為主持人的汪涵卻能快速做出反應,成功救場。

那一次,被網友們成為「教科書式的救場」。那一段救場的自白,是汪涵多年來保持讀書而得到的沉澱。

他所主持的節目《火星情報局》,有一期請來武警湖南總隊官兵們登台展現中國力量。

在節目上,他說:「如果我必須活一千次,我願意活在這裡;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也願意死在這裡,我愛你祖國。」

這段話,大氣又深情,讓觀眾內心都有共鳴。這背後,是他日復一日的沉積。

儘管一天要錄好幾個節目,但是他一直保持讀書的習慣。

每天早上,從九點半到十二點,都是他的讀書時間。

他說:

讀書不能保證你抵達理想的彼岸,你還是可以讀讀書;

讀書不能保證加工資,你還是可以讀讀書;

讀書不能保證學以致用,你還是可以讀讀書。

讀書教給我們的不是功利,而是帶我們細細品味人生的智慧。

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培養我們的眼光,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見識我們不曾涉及過的領域。

4.讀書,獲取知識,改變命運

今年7月,寒門清華女生張薇,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引起廣大網友圍觀。

她出生在甘肅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而且是黃土高原上。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匱乏,在高考前,她幾乎沒有走出過縣城,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僅僅來源於書本。

她第一次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比賽的儀器她一個都沒見過,等摸索清楚怎麼使用、開關在哪裡的時候,比賽就結束了。

這種巨大的差距,讓她清楚地知道,只有考上優秀的大學,才能接觸更好的教育資源,擺脫貧窮和落後。所以她奮力拚搏,努力讀書,最後考上了清華,離開故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考上清華後,她的學習基礎在同級學生中簡直薄弱到不值一提。

她做作業都要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體育運動不過關,班干競選選不上,但是最後體育合格了,和隊員參加辯論賽獲得冠軍,拿到獎學金,成為班長,成功逆襲。四年後,推研成功。

今年4月,華為年薪百萬聘用8名博士。這8位博士,最高年薪上限201萬,最低下限89.6萬。

他們全都畢業於國內名校,求學階段都有突出的科研成績,而這8位博士里,就有出身貧寒的以及來自貧苦農村的。

今年9月,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任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導上了熱搜。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更新信息顯示,2019年7月起任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

就在今年10月31日,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官網更新信息顯示,同樣是28歲的博士生劉惠穎評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年少有為」四個字背後,是不斷學習、不斷看書、不斷積累的結果。

羅素說:「人生應該像條河,開頭河身狹窄,夾在兩岸之間,河水奔騰咆哮,流過巨石,飛下懸崖。後來河面逐漸展寬,兩岸離得越來越遠,河水也流得較為平緩,最後流進大海,與海水渾然一體。」

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讀書時覺得苦,覺得累,學習壓力有時候會壓得人踹不過氣,想就此放棄,可是堅持到最後,你會發現,學習時吃過的苦,最後的回報會很多。

正如胡適所說的:一點點的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百倍的獎勵,社會上的獎掖只有遠遠超過我們所得的,絕沒有真正的努力而得不到社會承認的。

5.讀書,是讓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目前為止,你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年輕時捨不得吃學習的苦,導致年老時一事無成,只能喊著淚吃土。

「讀書無用論」,是弱者自欺欺人的方式,他們企圖用這個理論來掩蓋自己的不努力和自暴自棄。

讀書,可以說是最好的,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改變命運的方式,是讓自己的人生能夠有選擇的餘地。

讀書,不一定會讓你腰纏萬貫,但最起碼讓你的人生多一種選擇,讓你自信又有底氣地生活。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編轉。「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家庭教育諮詢、傳遞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更多精彩,敬請收藏和關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關視頻,您可在優酷網搜索「教師教育培訓演講王仁元」即可獲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