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到底能不能斗過小人?為啥老說遠小人,不說斗小人呢?

水月觀 發佈 2020-01-10T18:34:57+00:00

小人劇照對於小人,古人一直教導我們要遠離,如《周易》說"君子遠小人,不惡而嚴";鬼谷子也說:"知輕重,明進退;親君子,遠小人";《論語》說"近君子,遠小人";諸葛亮更是對後主劉禪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到了現代社會,媒體也不時報

縱觀歷史,歷代君王身邊總少不了小人的身影,而且在忠臣與君子的較量中,小人往往占上風,如趙高害扶蘇,秦檜害岳飛,魏忠賢殺害東林黨人……這些只是知名度高的,其他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

對於小人,古人一直教導我們要遠離,如《周易》說"君子遠小人,不惡而嚴";鬼谷子也說:"知輕重,明進退;親君子,遠小人";《論語》說"近君子,遠小人";諸葛亮更是對後主劉禪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到了現代社會,媒體也不時報導,要遠離垃圾人,不要與小人一般見識。

以前,我一直在想:為啥就沒人教導君子如何斗小人呢?只要君子占據上風,把小人都打敗、都消滅掉,這國家、社會不就風清氣正、朗朗乾坤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我才慢慢明白,這種想法的幼稚可笑。

一、真誠抵不過權變

君子,古代是指達到高尚人格境界的人,不是你有幾個優良品質,也不是你做了幾件好事,更不是你位高權重,就可以稱為君子的。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人格理想和人格追求。而人類的本性是複雜的,人心是善變的,並非像機器一樣設定好程序,一直固定不變的。如果真的分得那麼清楚的話,秦始皇能用小人趙高?趙高宗能用小人秦檜?這種簡單的分類、固定的標籤,是誤導了很多人的判斷,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無非是各人站在自己的立場、根據自己的觀點,給別人貼的標籤,下的定義。那麼在小人的心中,他是否認為君子反而是小人呢?比如秦檜,他為什麼能夠害死岳飛?皇帝不同意,他就能得逞了?歷朝歷代有作為的君主,表面上推崇君子,暗地裡卻重用做實事的小人。

正因為人性的複雜,人心的善變,所以小人才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間,更有了發揮本領進行實戰的一番天地。小人更懂人心、懂權變,靈活變通;而君子雖然道德高尚,但做事死板,諸多約束,有好心但成不了事。所以,歷史上那些成就一番大業的雄主,都算不上君子,往往都帶著小人的習氣,如呂不韋、劉邦、曹操、司馬懿等等。

二、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對自身的道德要求很高,"仁義禮智信"一樣不能少,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所以對於爭名奪利、陰謀詭計,不去研究,更不會去利用;而小人不一樣,小人正是奔著這些個功名利祿而來,而且沒那麼多思想包袱,只要對自己有利的,只要有空子可鑽,他都會撈一把,踹一腳。

其實,小人的"賤",只是把芸芸眾生內心裡的慾望想法毫無顧忌地做出來而已,而且往往得逞。比如費無極,能把楚平王的兒媳婦,轉手送給楚平王,在常人看來,違背倫理綱常,還不得人人得而誅之?但是結果怎樣?不但未受責罰,反而更受楚平王寵信。

我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君子的形象頗為了解,但對"小人"了解不多。其實"小人"就混在在人群中,讓人難以辨別。君子所憂慮的是德行,恐怕自己言行不當,名譽受損;小人思考的是田宅,滿腦子陰謀詭計,思考如何獲得利益。大部分世俗之人的本性也是爭名奪利,只是小人研究得更透徹,做起來更順手而已。

三、搗鬼有術也有限

魯迅先生說得好:"搗鬼有術也有限"。啥意思?就是說這些個小人玩物喪志、玩人喪德,雖然他依靠玩弄權術,欺上瞞下,而且坑人無數,收益不少。但是其手段畢竟上不了台面,屬於下三濫,有可能一時得逞,究竟不能長久。

費無極讒害太子,最後被殺害並滅其族;趙高被秦王子嬰設計殺掉並誅其三族;秦檜死後更是遺臭萬年。雖然這些個小人一時得逞,但後果都很悽慘。對於這些小人來說也算不得什麼,他們活著的時候,都不在乎名聲,更何況死後呢?

所以,古人為什麼諄諄教導我們:要遠小人,而不說斗小人。如果講鬥爭的話,單純依靠仁義,如宋襄公臨敵,都要等敵人準備充分了再動手,是君子之道呢?還是迂腐愚笨呢?結果怎能不敗!

其實鬼谷子是有說過如何斗小人,那就是"比小人更小人,才能真正對付小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