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鍾愛丶北城以北愛荒涼 發佈 2020-05-07T13:07:22+00:00

對於普通人來說,守陵人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他們不種田不經商,不治國不參政,也不參與軍事行動,唯一的職能就是守陵。守陵人選擇這個職業通常有三個原因,一是出於信仰,二是想混口飯吃,三是家族祖傳。

對於普通人來說,守陵人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他們不種田不經商,不治國不參政,也不參與軍事行動,唯一的職能就是守陵。守陵人選擇這個職業通常有三個原因,一是出於信仰,二是想混口飯吃,三是家族祖傳。


而歷代守陵人中,清朝皇陵的守陵人地位應該是最高的,被選中是一種榮耀,有著特殊的政治身份,享受豐厚的待遇,有獨立的宅院居住,走出去還受人尊重。



當然,要求也高,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吃這碗飯,首先你得是皇家信任的人,其次你得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清朝期間負責看守皇陵的人大多數是經過內部仔細挑選的,因為其職能特殊再加上皇陵內部存放著大量的金銀財寶,畢竟所有的皇帝死去都會把這些東西帶走一大部分的。


那些看守的人是需要世襲的,就是在他們的家人退休或者去世之後來代替這個職位,代替長輩們繼續負責看守皇陵。



大家都知道,1912年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遜位,宣告著大清的結束;但大家知道嗎?從那個時候起一直到現代,清朝皇陵都有人專門看守。


因為,從一開始清朝宣布撤退時頒布了一條法規,這條法規就是:"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工資方面,清朝正常運轉時由皇家按照一定的制度撥款,溥儀退位後,民國政府與清朝皇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不但允許溥儀依然居住於紫禁城,還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守陵人的工資就來自於這筆款項。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紫禁城,之前的承諾自然也不算數了。溥儀遷往天津,靠著清朝遺老遺少們過活,守陵人的工資他也付不起了,但愛新覺羅家族龐大,再加上還有許多滿清貴族懷念昔日的榮光,不會不管老祖宗。大家湊一湊,還是能付出工資。


在政局比較穩定的時候,民國政府偶爾也會撥款用於皇陵的維護,這畢竟是文物。但大部分時候是不穩定的,文物也就顧不上了。


再到後來,中原混亂戰火紛飛發不起工資了;但日子總得過下去,守陵人們就開始各自想辦法。




對清朝皇室忠誠度高一點的,靠著陵區內的林業收入來生活。忠誠度低一點的,就開始監守自盜,私自偷盜墓中珍品販賣,所以那個時期流失了很多珍貴文物。


不過,再忠心的守陵人,在軍閥混戰時期(民國時期的一代軍閥孫殿英,趁著國內局勢混亂,民國政府自身難保的時候,積極的開展了一場浩大的掘墓工程)



民國時期,有個大盜墓賊孫殿英,他帶著人馬去盜取清朝皇陵,那些非專業的守陵人也被他趕走。孫殿英先用炸藥炸開了慈禧的墓,把值錢的金銀財寶都拿走,連慈禧的衣服都被扒光了。隨後,他又炸開乾隆的墓,還是拿走財寶,扒光衣服,最後還不忘踐踏一下乾隆的屍體。孫殿英這一開頭,後面就有各路人馬去清東陵盜墓,溥儀對此早已有心無力。




當時的清陵墓其實大部分都被搶掠一空,只剩下關外三陵和位置較偏的部分皇陵得以倖免,大清王朝,統治了中國幾百年,最終還是難逃被人挖了祖墳這個結局,守陵人自然不能指望,普通人怎麼跟軍閥對抗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清朝滅亡後,關外三陵的守陵人散落在附近的村子,如永陵、下營子、嘉禾等,這裡也成了愛新覺羅氏最後的聚居村落。


他們表面上過著和當地人一樣的生活,但祖祖輩輩一直流傳關於守陵人的故事,祭祀禮儀雖然不再做,他們一直默默守衛在清朝祖陵附近,而且現如今他們也正在努力恢復他們的祭祀儀式!


圖文素材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