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周瑜」是怎麼死的?原來不是氣死的,而是重傷病死!

李夫子說史 發佈 2020-03-20T11:25:18+00:00

不一樣的周瑜 不管是三國類的影視劇,還是各類三國題材的遊戲,文臣武將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東吳的周瑜,周瑜的父親叫周異,當時是首都洛陽的市長,所以周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說起中國四大名著,那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三國演義》因沙場征戰、權謀迭起而備受男孩子喜歡,李夫子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們都記住了裡面周瑜的一句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跟諸葛亮三番兩次的鬥法,最後失敗了。失敗的結果很慘烈,吐血而亡,死了。網上有個聲音說周瑜其實是孫權給氣死的。反正關於周瑜之死,說什麼的都有。那麼歷史真是這樣嗎?今天李夫子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周瑜」這個人物。

不一樣的周瑜

不管是三國類的影視劇,還是各類三國題材的遊戲,文臣武將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東吳的周瑜,周瑜的父親叫周異,當時是首都洛陽的市長,所以周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周瑜本人長得很帥,文學底子也好,音樂、功夫等都十分了得。他在小的時候就跟孫策很要好,21歲起就跟隨著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弟弟孫權繼任。周瑜帶著部隊去奔喪,與張昭一起掌控東吳朝政!

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夸周瑜心胸寬廣,很有能力。孫權則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宋徽宗時期還追贈周瑜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武廟就是過去給大臣們塑像,能在裡面呆著的都是有能力的大將,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得以立身於武廟,受後人的憑弔,能入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七十二將,說明周瑜本身就有不尋常之處。《三國演義》中把周瑜描繪的小肚雞腸,所以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特意用了「三氣周瑜」的橋段,貶低這位美周郎。

比如「一氣周瑜」在《三國演義》中第51回有記載: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1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就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氣得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二氣周瑜」是劉備的夫人死了之後,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可沒想到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覺得這個乘龍快婿很棒,不讓孫權殺。周瑜就想讓劉備長期的跟諸葛亮、關羽、張飛這些人隔開,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奪取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

諸葛亮又用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並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說「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氣的金瘡再次崩裂。「三氣周瑜」是最嚴重的了,直接就氣死了。《三國演義》第56回記載: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虎為患,所以三番五次要求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之後,我們在還荊州為理由,但是遲遲的又不攻取西川,讓周瑜氣急敗壞,就想出了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的主意。不過被諸葛亮看破了,讓周瑜被困,又氣又急,舊傷復發,周公瑾不治身亡。

三國演義為什麼貶低周瑜?

正史上沒有這些故事,羅貫中為什麼要如此的貶損周瑜呢?差不多有三個原因,一個是為了寫書,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是根據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加工而成,那麼他所寫人物的特點就是老百姓們所想的這些特點。民間有漢室正統的觀念,曹操他是篡漢的非正統,民間不承認,那麼羅貫中所處的時代是元朝末年,民族壓迫很嚴重,民間就自然而然地痛恨這種非正統,盼望著有像劉備這樣正統的人來拯救民眾。

第二個原因是《三國演義》尊劉備為正統,那麼魏國、吳國就都是偽政權,所以就要把「吳國」的代表性人物周瑜寫成心胸狹窄的人。第三個原因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了。諸葛亮是《三國演義》裡邊的核心人物,在歷史上周瑜比諸葛亮成名要早,軍事戰績比諸葛亮也輝煌,家庭也比諸葛亮的家和睦,年紀輕輕,一國棟樑,受老闆信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能不讓人嫉妒嗎?所以只能貶損周瑜才能更加烘托諸葛亮的為人。

歷史上的周瑜

以上是基於那個年代的小說家的想法杜撰的一個三國故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什麼樣的呢?首先在正史上的記載周瑜都是「寬宏大量」。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一個著名的史學家叫「裴松之」,他注引的《江表傳》記載:在周瑜正式擔任都督之後,孫堅的老部下對周瑜其實是有情緒的。比如老將程普,追隨孫堅十幾年,後來又跟著孫策和孫權,人家幾十年的老資格,憑什麼在你這個小孩手裡做事?所以說人之常情,這些老將大多有是這種心思。但是身為都督的周瑜沒有為這事生氣,反而親自上門拜訪,請教各位前輩,人活著就為了活一個心氣,周瑜以低姿態來跟這些老將溝通,里子面子都有了,因此最終折服了這些老人,從而深得程普等人的信任。

在之前程普對周瑜那是羨慕嫉妒恨,這一溝通,立馬好了,程普就說了:「與公瑾相交,如引甘釀,不覺醉也。」什麼意思?周瑜看我來了,我跟他一來往,跟他聊天,就跟喝了美酒似的,都醉死我了。所以說跟人打交道,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但是咱換個角度出發,從這件事就能夠看出周瑜的人格魅力,所以你要說他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可信嗎?《三國志》記載: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臨終時把軍國大事託付給了孫權。當時孫吳政權所管轄的面積很小,江東的英豪也並沒有和孫家建立起君臣關係。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持孫權的是張昭、周瑜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留在孫權的身邊,任中護軍,他雖握有重兵,卻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同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其他的人自然就不敢有異動了。

還有一個故事,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之後,在建安7年,讓孫權把兒子送到自己這來做人質。孫權不願意受制於人,就招集群臣,商量這個事,文武群臣眾說紛紜,只有周瑜堅決反對,有理有據,周瑜的這番分析打動了孫權,沒有給曹操送人質。這就說明周瑜他不僅寬宏大量,還有勇有謀,不像小說裡邊設計的那樣。那麼話又說回來了,他36歲怎麼就死了?是不是氣死的?

三氣周瑜的故事純屬虛構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三國演義》中記載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但《三國志》可不是這麼記載的。剛才也說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橋段,一氣、二氣、三氣,導致舊傷復發、吐血而亡,臨終時說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名言。如果逐一的來分析這個事,不難發現周瑜的死跟諸葛亮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第一氣的南郡之戰那就是周瑜打下來的,跟諸葛亮沒有關係。南郡之戰是赤壁之戰之後很著名的一場戰役。此一戰孫劉聯盟和曹操一方都有著名的武將參戰,孫劉聯盟有周瑜、甘寧、呂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這邊有曹仁有文聘,南郡之戰是孫劉聯軍繼赤壁之後的又一次勝利。

周瑜領著東吳的兵馬跟曹仁在鏖戰期間,關羽率軍絕北道,阻截了各路支援南郡的援軍。劉備又在這個期間攻占了江南四郡,除了襄陽、樊城,在曹操手中,荊州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劉備所攻取。東吳所攻占的南郡,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把南郡借給了劉備,劉備就將治所設置在南郡公安。二氣周瑜中的嫁妹,這主意也不是周瑜出的,而是孫權,還是心甘情願的。《三國志》記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這還是孫權主動提出來的,劉備跟孫權聯姻是三國史上的一件大事。孫權主動提出來嫁妹,就是為了和劉備加強聯盟關係,完全是政治因素,就沒有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

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借道西川攻打荊州,被諸葛亮識破這個計策是有,但跟諸葛亮沒關係,當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周瑜就建議孫權說:「曹操剛剛受到挫折,正擔心自己內部不穩,我們應該進軍攻取蜀地,吞併張魯,然後跟馬超結成聯盟。最後咱們再從襄陽北上進攻曹操,北方可定矣。」在三氣周瑜的這個時期,周瑜跟孔明就沒有打過交道。那時候的諸葛亮讓劉備派出去了,去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作後勤保障工作,根本沒有跟周瑜碰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也不是諸葛亮,而是龐統。

周瑜被孫權猜忌而亡?

那麼周瑜是不是諸葛亮氣死的?真兇到底是誰呢?現在還有一種說法說肯定不是諸葛亮,有人認為是讓孫權氣死的,這個版本說的是赤壁之戰後,周瑜名震天下,老百姓都討論和崇拜東吳周瑜,但是身為主公的孫權卻沒人搭理,這個情況讓孫權心裡邊不舒服,就開始忌憚周瑜了。另外劉備在面見孫權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這個意思就是說,周瑜文韜武略是萬中無一的英才,我看他這個能力和氣量不會很長久的做別人手下的大臣。

字字誅心,所以很多人就拿這個來推斷周瑜死於孫權的猜忌。還有一種說法,赤壁之戰以後,周瑜跟孫權建議要搶在劉備之前攻取益州。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是孫權擔心周瑜入川之後擁兵自立,於是就把周瑜的家眷全都抓起來作為人質。那麼周瑜在路上就聽見這個消息了,氣得不行,連忙啟程返回東吳,但是心中實在鬱結難舒,死在了巴丘。這個說法在歷史上好像有一定的依據。陳壽在《三國志•周瑜傳》中有這麼一個記載:周瑜請求出兵攻打益州,孫權同意了,於是周瑜就快馬加鞭回江陵做準備,結果行軍到巴丘時就病死了。

周瑜真正的死因

這就說明周瑜確實是打算進攻益州,也確實是死在了巴丘,看起來好像意思差不多,但是《三國志》並沒有記載孫權抓他的家眷,連周瑜的死因也不明確,只說是病死的。也就是說孫權氣死周瑜這個說法是沒有歷史依據的。那麼這個周瑜是怎麼死的呢?作為歷史科普文章,肯定不能胡說。所以翻遍了史書,確定周瑜應該不是氣死!《三國志•周瑜傳》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性情寬宏豁達。而且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周瑜的這個特點,是專門有說明的。「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由此觀之,周瑜身為一個心胸豁達的將領,不會因為幾句話就氣出病來。陳壽在《三國志》有記載說,赤壁之戰以後,周瑜率軍奪取南郡與曹軍對戰,結果周瑜在作戰中被箭射中了右肋部,傷得很重,只得臥床養病。消息傳到曹仁那了,曹仁率大軍來犯,周瑜只能在傷病未愈的情況下爬起來,到前線激勵士兵才把曹仁打退。右肋這個部位是肺,周瑜的肺也遭受了箭傷,在那個情況下還要上前線督促士兵作戰,加上當年一直是交戰狀態,他長期的舟車勞頓沒時間休養,估計最後暴病而亡也是情理之中了。

李夫子說

雖然說他不是氣死的,但是李夫子又想起網上一句話:「不論世上的路有多窄,唯有心寬的人能通過」。心寬的人承認自己有弱點,明白其他人沒有義務向著自己,懂得順應自然,不會為失敗懊惱,不會因失去悲傷。只有心寬的人才能活的長遠,所以奉勸所有朋友們,天下事不值得生氣,踏踏實實活著比什麼都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