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觀葉植物龜背竹,開不開背都耐人尋味

園藝印象 發佈 2020-03-04T17:28:25+00:00

龜背竹屬於天南星科龜背竹屬攀緣灌木,莖粗壯,葉柄肥大,葉面翠綠而光滑,幼葉形似圓卵形或愛心狀,老葉帶有孔洞或裂紋,葉脈形同龜背,養殖時間較長的龜背竹莖上會慢慢長出索狀的褐色肉質氣根,因此也被稱之為鐵絲蘭或電線蘭。

龜背竹屬於天南星科龜背竹屬攀緣灌木,莖粗壯,葉柄肥大,葉面翠綠而光滑,幼葉形似圓卵形或愛心狀,老葉帶有孔洞或裂紋,葉脈形同龜背,養殖時間較長的龜背竹莖上會慢慢長出索狀的褐色肉質氣根,因此也被稱之為鐵絲蘭或電線蘭。

龜背竹屬於熱帶雨林植物,也是大型室內觀賞植物:

  • 龜背竹喜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適宜擺放於光線明亮的敞亮環境下,避免過於陰暗潮濕或長時間強光直射即可。
  • 龜背竹既不耐高溫也不耐嚴寒,夏季高溫時期需要安置於涼爽通風處度夏,並維持一定的盆土和空氣濕度;冬季則需要保持盆土偏乾燥而且環境溫度不低於5℃方可順利過冬。
  • 龜背竹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既不耐乾旱也不宜長時間積水,乾旱狀態下葉片容易焦枯,過於潮濕積水則容易產生葉斑病和炭疽病,甚至是爛根。4-9月份是其旺盛生長期,除了根據盆土乾濕度正常澆水,還需要經常用細噴霧噴施一些葉面水進行增濕。
  • 龜背竹較喜肥,但忌施濃肥和生肥,春秋兩季可施些稀釋的多元素複合肥或水溶肥,有利於促發新葉。噴施葉面水時也可在水壺中添加少於葉面肥,能讓葉片保持翠綠而油亮,施肥頻率以每月1-2次為宜。
  • 龜背竹繁殖以扦插和分株為主,扦插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需要將莖剪成帶氣根的段進行扦插;分株則更適宜與換盆同時進行。無論是扦插還是分株,都可以帶有氣根的當年生側枝為主。

關於龜背竹,大家討論得最多的是它為什麼不開背:

龜背竹品種很豐富,不同的品種葉片形態以及葉片上的孔洞和裂紋不一樣,既有株型小巧的迷你龜背竹,也有外形獨特的仙洞龜背竹,但栽培最為廣泛的還是斜葉龜背竹。而長久以來關於養護龜背竹大家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它為什麼不開背或是養多久才能開背?其實,龜背竹不開背的原因很簡單,主要是養殖時長不夠長以及品種退化的問題,因為龜背竹幼苗期是很難開背的,需要養殖一年以上,葉片達到5-6片時,老葉才會逐漸開背。而且由於其無性繁殖的特性,多代繁殖以後存在一定的品種退化的可能,也可導致其不開背或開背的葉片少。

相比於不開背,龜背竹開背的原因反倒更有趣!

雖然關於龜背竹不開背的原因已經引發了許多討論,但它開背的原因反而更有趣,讓人充滿了想像!對於這種外形獨特的植物,相信許多人也跟我一樣好奇:為什麼它的葉片會這麼的與眾不同,帶有這麼多的孔洞和裂紋呢?

關於龜背竹為什麼會開背的兩種遐想:

①科學派:

龜背竹屬於熱帶雨林植物,具有典型的熱帶雨林植物的突出特徵,比如葉片帶有滴水形葉尖、表面光滑而蠟質、容易長氣根等,主要是為了適應熱帶雨林高溫高濕的特殊氣候,避免葉片長時間殘留水分,而葉片上的孔洞和裂紋則是為了增加透氣性和透光性,有助於龜背竹在熱帶雨林環境下更好的生長。

②想像派:

也有一部分腦洞大開的人群,結合其生存環境作出了有趣的設想,認為龜背竹的葉片之所以帶有孔洞和裂紋主要是因為相對於其它高大的熱帶雨林植物,它則屬於矮生植物,因此而成了食草動物們爭相採食的對象,為了自保,只好表現出被蟲害蠶食的樣子,而讓食草動物們不再對其感興趣,因此而得以更好的生存。

個人觀點:相比於這兩種說法,我更傾向於前者,因為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大多汁液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才會不被食草動物們喜愛而得以長久的存活下來。而適者生存則是亘古不變的法則,所以龜背竹之所以帶有孔洞和裂紋,主要還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熱帶雨林的生存環境。

龜背竹一直是自帶話題的網紅植物,除了關於開不開背的各種討論和遐想,關於它的風水作用也一直是惹人爭議的話題,有人說它屬於長壽植物,有添福增壽的寓意;也有人說它葉片帶有孔洞和裂紋,恐有漏財的傾向……各種神乎其神的傳聞,多少都有些迷信的意思,已經偏離了盆栽植物美化環境的初衷!

關於龜背竹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說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大家一起聊一聊關於龜背竹的那些趣事!#「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生活福利社#

本文部分配圖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