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之死,朱元璋抑或元兇:他們都沒料到後事禍及大明

以禮觀書 發佈 2020-02-07T21:27:55+00:00

向敬之1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在《胡惟庸傳》中卻說得很詳細:「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挾醫視,遂以毒中之。」

向敬之

1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封建專制時代君為臣綱的鐵血定律。

正是這樣一條綱常鐵律,捍衛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翦除了張狂跋扈的悍將,也屈死了不少忠臣義士。

大明開國的大軍師劉伯溫,也就是這樣一個冤死鬼。

按理,無論行軍作戰,還是民間傳說,劉伯溫都是神機妙算的形象,為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殫精竭慮,出了不少智慧。

但讓劉伯溫沒有想到是,他的死,死得離奇,與朱元璋有著莫大的關係。


《明史》在劉伯溫本傳,只是說他在洪武八年因「病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明史·劉基傳》),沒有交代死因。但是,在《胡惟庸傳》中卻說得很詳細:「御史中丞劉基亦嘗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挾醫視,遂以毒中之。」

這是說劉伯溫病重,朱元璋命時任右丞相胡惟庸帶醫生前往探視,結果被毒殺之。

言下之意,模稜兩可。究竟是胡惟庸奉旨毒殺,還是矯詔毒殺,難辨真偽。

不過,胡惟庸傳記中詳細談論此事,是作為胡惟庸的一大罪狀,而寫入史冊。

2

不論奉旨還是矯詔,只要胡惟庸是奉朱元璋的旨意而來,朱元璋都是劉伯溫之死的元兇。

胡惟庸借朱元璋的名義,為臥病在床的劉伯溫賜藥,伯溫自知是毒,也必須感激涕零地喝下。

這也是所謂的皇恩浩蕩。

至於是不是朱元璋有意毒殺,還是胡惟庸借刀殺人,各有說法。

朱元璋不滿意劉伯溫的清高。朱元璋曾在迫使李善長辭相後,和劉伯溫談話,論及楊憲、汪廣洋、胡惟庸何人堪任丞相,皆被劉伯溫否定。朱元璋請劉伯溫出任,又遭他婉言謝絕。

在此次談話中,劉伯溫評價胡惟庸如果拜相,必然會翻車。本來對其不買帳的胡惟庸,加深了對劉伯溫的仇恨。

伴君如伴虎,劉伯溫辭官不成,請假回老家,準備擇址建生壙。結果被胡惟庸大做文章,稱劉伯溫看中的是龍穴,要奪取朱明王朝的江山,還藉助兵力強取豪奪,嚇得劉伯溫趕緊回京銷假上班。朱元璋雖然沒有對劉伯溫下獄論罪,但褫奪了他的誠意伯俸祿,以示對他的懲戒。

朱元璋對劉伯溫不滿,被胡惟庸利用了。如果沒有朱元璋的不滿,胡惟庸也不敢借刀殺人。


劉伯溫也明白朱元璋對自己設了大防,故而對胡惟庸的矯詔行事,有懷疑,但不敢不執行。

當然,劉伯溫是否死於朱元璋之手,這是一樁歷史迷案。

《明史·劉基傳》云:「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剛嫉惡。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

劉伯溫在任時,性格剛直,嫉惡如仇,故而朱元璋命他任御史中丞、掌管都察院,寄望他做監察百官的一把利劍,結果劉伯溫得到了胡惟庸,遭到了胡派黨徒的圍攻和侵害。一旦他離開了朝廷,無勢可依,哪怕劉伯溫噤若寒蟬,也辨不明政敵們對自己的諸多構陷。

更何況,劉伯溫死得不清不白,朱元璋是不了了之,既沒有追諡,也不賜祭葬。更有甚者,在劉伯溫冤死的第二年,胡惟庸晉升為左丞相,為百官之首。

雖然朱元璋沒有殺劉伯溫的理由,因為他是皇帝的幫手,對皇權構不成威脅。倒是胡惟庸為排除異己,借了皇上真誠賜藥之名而行了剷除政敵之私。但是,胡惟庸與朱元璋之間的關係,在劉伯溫死後更加甜蜜。

難道是朱元璋對胡惟庸,是欲使之滅亡,先給他一個更加猖狂的高位?

歷史證明,確實如此。

劉伯溫之死,不被追責,甚至大將軍徐達也差點死在胡惟庸之死,也不過是朱元璋放縱胡惟庸的催化劑。

3

不僅如此,劉伯溫的長子劉璉,也死於胡惟庸黨羽之手。

劉伯溫死後,劉璉沒有按儒家禮教觀念,在家守制,而是在洪武十年獲授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出為江西參政。朱元璋曾考慮大用之,似乎要彌補劉伯溫,但始終沒有執行。結果,劉璉某次得罪了胡惟庸,被其黨羽迫使跳井自殺。

劉伯溫和劉璉相繼死後,朱元璋對劉伯溫次子劉璟施恩,特設閤門使以任命之,讓他負責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消息傳遞。這是一個要職,足見朱元璋對劉璟很是看重。

劉璟繼承了劉伯溫的剛直和智慧,讓朱元璋感到了欣慰,除了命他協助延安侯唐勝宗平叛,還授職他做谷王府秘書長(長史)。

他不但被朱元璋重視,還和還是燕王的朱棣下過棋,因藝高一籌而絕不讓棋,給過朱棣難堪。

難堪歸難堪,朱元璋最欣賞的第四子朱棣,靖難一役成功、做了永樂皇帝後,還是想方設法逼迫已逃回老家的劉璟出來做官。


劉璟曾經隨谷王進京勤王,獻計十六策,遺憾的是他運籌帷幄,卻碰到了草包大將軍李景隆剛愎自用,兵敗燕軍。劉璟曾深入前線,但救國無門、回天乏術,於是辭職歸里。

他對永樂之邀,以病請辭,被強制押返京師。劉璟見到新皇,不稱陛下呼殿下,明擺不識時務,弄得龍椅上的永樂帝更加難堪。

此次難堪,已是無人臣禮。朱棣大怒,劉璟抗顏回答:「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明史·劉璟傳》)

篡位稱帝,新皇大忌。永樂不再禮賢下士,將劉璟下獄,使之弔死。究竟是永樂殘忍縊殺,還是劉璟自殺殉主,不得而知。但是,朱棣還是對其家人網開一面,沒有連坐。

但有一事值得注意,當初朱元璋要劉璟襲爵誠意伯時,被他讓給大哥劉璉之子,傳之後世。崇禎皇帝死後,第六代誠意伯、劉璉的後人劉孔昭,時任水軍提督,操控長江防務大權,結果與馬士英、阮大鋮沆瀣一氣,擁立無能且荒淫的福王朱由菘做了南明的弘光帝。他雖然沒作降清的奸逆,但也是誤國的忠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