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人品: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落下不少的罵聲

兔大聖公社 發佈 2020-02-07T20:13:22+00:00

劉備東征,孫權又來求和了,毫無疑問,這也是裝的,你求和是不是該賠點東西,一點東西也不賠人家,直接空口說白話你讓人劉備怎麼答應你的求和啊,好歹給劉備個台階下,不賠江陵你賠個宜都賠個武陵也好,一個都沒有,打就打吧,又一把把劉備打進白帝城了,僅以身免,慘的不要不要的,就這樣了,歷史上的

能和曹操、劉備這些梟雄扳手腕的角色,自然不會是草包,但是人品幾何就要見仁見智了。

說起孫權,他幸運地生在這個家庭,這個時代,在父兄遺留下的產業和老臣的基礎上,作出了一番事業,有守成,亦有進取,他不幸地與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乃至周瑜、張遼、龐統、滿寵、司馬懿生在了同一年代。群星璀璨之下,孫權所作所為,大致只能以人渣、蠢材、小丑來概括。

十萬大帝主要的黑點,還是連張遼八百人都搞不定,就算他率領的僅僅是10萬人的前鋒部隊,不要說他能射虎,他是自己蹲在籠子裡射虎,又不是真的和武松一樣正面剛,至於政治能力,孫大帝貶謫能將,排斥異己是常事,逼死陸遜等一大批能人,他的後代更是亂搞暴政。 他自私,內心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所以薄情、篤信鬼神、陣發心胸狹窄,有著不俗的能力,比較了解自己想要什麼、需要怎樣的人,但同時缺乏底線,總結一下,他是一個手腕高明的領導者,但是人品並不同樣高尚。

劉備東征,孫權又來求和了,毫無疑問,這也是裝的,你求和是不是該賠點東西,一點東西也不賠人家,直接空口說白話你讓人劉備怎麼答應你的求和啊,好歹給劉備個台階下,不賠江陵你賠個宜都賠個武陵也好,一個都沒有,打就打吧,又一把把劉備打進白帝城了,僅以身免,慘的不要不要的,就這樣了,歷史上的記載劉備反而牛逼哄哄的,然後權甚懼,求和,你都把人打成那樣了,你還懼懼懼個毛線啊,這裝的有點不合邏輯了。

他對曹丕,也不管人家幾歲,上去就阿諛奉承,也不管人家受了受不了,但是一談起關鍵問題比如送兒子當人質,孫權就開始裝傻賣萌拖時間,回頭一瞅,劉備這給自己揍踏實了,沒事了,馬上翻臉不認人,然後又把曹丕給揍了。稱帝,擊敗曹丕以後,群臣勸進,孫權說不不不,我特麼不當,群臣心想,你別裝了,老規矩讓幾次走個過程而已,孫權沒辦法,開會跟大家說,我是真不想當,然後吞吞吐吐的說,長江防線不穩,不敢坐皇帝位子,然後過了幾年石亭大敗曹休以後,才穩穩的把皇帝位子坐踏實,十分沒有英雄氣概,哪像劉備,關羽都敗成那德性了,稱帝照稱不誤,有什麼呀?

孫權殺了關羽以後把的腦袋送給曹操,這是嫁禍之計,幾乎沒有人會相信,但是你仔細想想,這個嫁禍之計,就算是失敗了,結果也並不比不用這個計更差,唯一受損的是孫權自己的形象,讓人覺得你孫權實在太膽兒小了,又把別人當傻子呢,但孫權還是用了,他知道沒什麼人會上當,但反正不嫁禍也是一樣的結局,不如碰一碰,至於我孫權自己形象受損,根本不重要,我不在乎。

當夜孫策重傷過世,孫權接過他的衣缽,在往後群雄爭鬥中,始終牢牢占據江東富饒之地,並在最後形成三國鼎立,稱吳大帝,孫權稱帝後,追封父親為武烈皇帝,後面孫權的兒子孫皓繼位,聽到民間有傳聞說孫奉圖謀不軌,也不怎麼徹查,直接就把孫奉殺掉了,至此,孫策一脈完結,反觀孫權,稱帝後對待孫策一家就有點不夠意思了,其一,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而只是長沙桓王,雖然對一個死人來講,當不當皇帝對其本人沒有什麼區別,但對其在史書上的名聲,以及其家屬後代還是很有影響,不然我們現代幹嘛經常有追封烈士。其二,只封給孫策兒子孫紹一個侯爵,要知道如果當年孫策自私一點,江東的主子就是孫紹了,根本沒有孫權什麼事兒,頂天了不過就是一輔臣,或許孫權以為吳國能有如此之勢都是因為自己英明神武吧。

綜上所看,孫權很可能是一個不要臉的人,他喜歡把自己弄成大家都瞧不起的那種形象,遇事猶猶豫豫畏畏縮縮,反覆無常,搞得好像自己非常沒有主見一樣,他也是一個不怕被人非議被人罵被人噴的人,他的心理其實非常強大,而且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他其實主意拿的非常定,比如現在你們喜歡叫什麼張八百,滿數十,文睡覺,孫十萬這些個稱號,他就算聽到了,也會當清風過耳一般,他的心底說不定還在嘲笑你們的淺薄,然後表面還裝出一副人畜無害的窩囊樣出來繼續以愚弄你們為樂。

  • 參考資料:《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 》、《 試論孫權的用人之道》、《孫權的"愛將多容"用人思想》
  • 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史評隨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