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旅圖|去水晶晶的南潯看徐遲、看劉鏞,看張石銘的法式紅房子

彩色港 發佈 2021-10-06T09:21:33+00:00

臨行前,一盆友發給我一個全國古鎮視頻,第一個就是南潯,看了一遍,怦然心動。南潯似乎比同里更耐人尋味:水鄉風情、絲綢之府、中西合璧,這幾個元素疊加在一起,足以勾起我對她的垂涎。

同里、南潯古鎮行(下)

▓ 花令燕子

南潯古鎮——水晶晶里的富貴閒適

本來,就是想到同里慢慢逛幾天的。臨行前,一盆友發給我一個全國古鎮視頻,第一個就是南潯,看了一遍,怦然心動。南潯似乎比同里更耐人尋味:水鄉風情、絲綢之府、中西合璧,這幾個元素疊加在一起,足以勾起我對她的垂涎。於是便有了這次小跨度的江浙古鎮自由行。

後百度,原來南潯是首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鎮。南潯古鎮,自兩宋時期開始,就以盛產優質生絲聞名,明清時期成為典型的江南絲綢市鎮,出產的輯里湖絲,成為皇家織造的指定原料,風行江湖和通商口岸,可以說南潯因蠶絲而興旺發達。因此,才有了那些富商巨賈,才有了百間樓和紅房子……

從同里打個滴滴到南潯,近一小時就到了。路上,師傅跟我說,你已經跨省了。啊?跨省?我才想起來南潯屬於浙江湖州,在江浙滬交界處。他說:跨省本來要加錢的,但你跨得不多就算了。

來到更嚮往的古鎮,迎接我的卻是狂風暴雨。不過,無論是第一印象還是再回首,仍然要說:都有小橋流水,但750年歷史的南潯古鎮,更清朗開闊,更氣象萬千,更耐人尋味。

到酒店辦理入住後,已是下午一點多。徒步往古鎮方向去,找了個飯店,點了兩個菜,正吃到一半,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傳說中的颱風真的來了,我是來看雨聽風的嗎?

寫出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徐遲,就是南潯人,而且是南潯的名門望族。水晶晶的店(題圖),這家店真會做生意唉!我一看到「水晶晶」,不由自主走進去吃飯了,然後就打雷下雨。困得要死,酒店有舒服大床不能睡,在小店躲雨半個多小時,幸虧打酒店電話,前台請服務員送了把傘。

等傘時,就看小店牆上的「水晶晶」。徐遲在晚年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江南小鎮》裡,一口氣用66個「水晶晶」抒寫他的故鄉南潯,可見他對故鄉是多麼眷戀和熱愛。

回酒店睡了一覺,雨過天晴,再出來,碧空如洗。和同里古鎮一樣,南潯古鎮5點以後隨便進,就邊走邊拍,先考察一下。以下「水晶晶」,多為看圖說話。

——————————————————

南潯百間樓——明代尚書大手筆

9月11日下午在探路過程中,得知經典網紅打卡點——百間樓在古鎮的另外一個方向,可以說跟我看夜景的地方是背道而馳。所以12日上午就專門去探訪此景點。

跨過一個公園,過兩座橋,走上一段路,約半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眼前一亮,氣勢恢宏的沿河民居群落,撲面而來,如此規模,震驚!這是江南真正意義上的臨水而居,講述著一段傳奇的演義:

曾經的明代禮部尚書董份歸隱南潯後,其孫子娶媳婦,對方茅家出100個婢女,嫌董家地方小,老尚書大手一揮:我們就蓋100間房給她們住。遂沿河而建,立屋百間,因此,才有了我們今天眼中的百間樓。

400多米的青石板路,邊走邊拍邊看,再過橋到河對岸,800米,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把百間樓巡遊完畢。

烏瓦粉牆下,古樸的木柵欄,拱形的卷洞門,三疊式的封火牆,水柱廊屋檐……還有沿河晾曬的衣物,岸邊閒坐聊天的老人,三三兩兩插肩而過的遊人,都在晶晶的河面留下了美麗的倒影。不禁想起「聲聲慢」里的歌詞:

青磚伴瓦漆

白馬踏新泥

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

屋檐灑雨滴

炊煙裊裊起

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哪裡……

南潯,一個讓時光慢下來的地方。

柔軟入心的江南水墨畫,遊人不多,幽靜閒適。

穿過長長的走廊,品味時光的印記。當年陪嫁女的閨房,如今成為當地居民的住所,有的用來作民宿。

河道蜿蜒,每走一步,都感受到當年大戶人家的底氣。

煙燻火燎,歲月浸染,河邊綠樹,牆上小花,零零碎碎,點點滴滴,依然跳躍著古樸的美好。

百間樓回眸:粉牆黛瓦聯排,河水寬闊,水波清澈,山牆錯落,炊煙裊裊,安靜愜意。來南潯,一定要到百間樓來走走。

——————————————————

紅房子——南潯富可敵國的見證

實話說,真正勾引我來南潯的就是這些傳說中的紅房子。100多年前,當國人還是長袍馬褂時,在南潯這個地方就出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令人嘆為觀止。

明清時期,民間流傳著一句話:「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潯半個鎮。」足以見得當時南潯是何其富庶與繁榮,基於蠶絲業的優越,一個多世紀前, 南潯在清代末年就是巨賈雲集的蠶絲貿易中心,巨額財富,反哺家園,南潯因此成為江南唯一一個中西合璧的古鎮。

來之前,以為南潯只有張石銘舊宅有紅房子。逛完百間樓,穿街過巷,有一位熱愛攝影的店老闆,熱心告訴我:你不去劉氏梯號看看?那裡的紅房子不錯。當時不以為然。下午直奔張氏故居,接著到南潯首富劉鏞的私家園林——小蓮莊,最後冒雨找到劉鏞的三子劉安泩的居處——崇德堂,又稱劉梯號,俗稱紅房子。原來它的面積和規模在南潯排第一,張石銘排第二。

這些充滿濃郁歐式風情的建築,足以證明南潯富商的實力,四象八牛可不是浪得虛名。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號稱「江南第一民宅」,始建於光緒年間。古鎮街上,門頭長得都差不多,一路問過去,才找到這個心心念念的地方。

庭院深深,一進二進三進四進,才發現這個紅樓,紅樓還用繩子攔起來,身子扭了又扭,才拍下它的全貌。

據說上世紀末,一位法國建築家來到了張石銘的舊宅,眼前的一幕讓這位建築家目瞪口呆,他說這完全是法國土魯斯式建築,想不到在遙遠的東方,一個江南水鄉能見識到,真是奇蹟。

紅房子固然能顯示張石銘舊居的前衛新潮,但其整個宅子——懿德堂的富麗堂皇超出人們的想像。

後人用「四絕」來形容它。第一絕便是遍布舊宅內的東陽木雕;第二絕是有牆就會有的精美磚雕;第三絕是工藝複雜的徽州石雕;第四絕是法國進口的彩色玻璃雕。

因為在庭前漏明廊窗上雕刻著寬大舒展的芭蕉葉,庭院四周圍牆上的漏窗,同樣雕刻著芭蕉葉。

從張石銘舊居出來,奔向小蓮莊。其為晚清南潯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11年,後經祖孫40年苦心經營,於1924年落成。圖為小蓮莊門前的河——鷓鴣溪,美如畫。

一進去就看到一大片荷葉,綽約多姿。剛拍完,大雨傾盆。據說因劉鏞的長孫劉承干羨慕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故稱小蓮莊。

細雨中,回望小蓮莊門前那條河,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

從小蓮莊出來,過橋,到對面,沿街問過去,才找到劉氏梯號。劉氏梯號即崇德堂,是劉鏞三兒子劉安泩所建。

穿梭在古色古香的老房,突然從天而降兩大棟紅房子,畫風突變,可謂是驚回首,有錢就是任性啊!

西式紅樓旁邊就是高高的馬頭牆,對比強烈,但也毫不違和,中西合璧如此和諧,水乳交融。

其實,這雖然是棟西歐羅馬式建築,卻在細節中融入了中式的磚木石雕藝術,內部設計和布局則是很典型的民國風。

建造者不忘在這裡保留它的中國風,於是將廣場上的西式噴水池的噴水口設計成了一尾大鯉魚。

——————————————————

再見,南潯!

9月13日中午,大雨,打了一個滴滴到湖州,高鐵回寧。天不留人,也許是給我一次再來的機會吧!

在慌張快速的今天,珍惜、品讀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無疑也是旅行的應有之義。

臨行前,風雨交加,但我一分鐘之內就打到了車,而且這位年輕師傅把車開到酒店門口,冒雨、微笑著幫我把行李箱放到後面,令人稱 。一路聊天,原來他在南京上過學,後到上海工作,再回到南潯,他說有十多年沒回南京了。言談中,透出親切。

其實,這次旅行雖然志在必得,但開始一直在猶豫,在糾結。因為提前15天看天氣預報,幾乎是天天下雨,甚至是大到暴雨。實在不想放棄,就賭!最後結果顯示:整體運氣不錯,雖然南潯虎頭豹尾、有始有終,以狂風暴雨迎往送來,但也許就是要讓我如此深度體驗這水晶晶的小鎮吧?

旅行,讓你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並慚愧自己知之甚少。這次到兩個古鎮,功課做得不多,所以做美篇時反覆查閱資料核實。正所謂: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不去讀書,就是一個郵差,風景過眼就忘,就算踏破鐵鞋,又有什麼用處呢?

老同事蓬蓬的點評

「短短5天,就這麼興沖沖地隨意行走」,有多隨意?就看她有多少次「臨時起意」:拍漢服處女照,「挖出了另一個自己」;跟著三輪車師傅,「楊梅樹前揚眉吐氣留個影」;看盆友視頻怦然心動去到南潯;得一位熱愛攝影的店老闆指點,走向不錯的紅房子……

這樣,我們才看到了受徐遲小說中「66個水晶晶」影響而作的美於前半篇的圖片說明;這樣,我們有幸從她眼中飽覽了一半詩意一半煙火的同里至「讓時光慢下來的南潯」的江南風光;這樣,我們才得以分享穿著漢服的美嬌娘和著古風古韻又做回江南溫婉女子的隨興而游和柔美情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