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如何避免成為「便利貼」式的老好人?

魔鬼銷售學 發佈 2020-01-30T19:46:11+00:00

林子說,現在挺糾結的,去吧,肯定是不想去的,雖說是開車去,但畢竟也挺遠的,可要是不去吧,又怕對方不開心,這不是不給人家面子嘛。

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度過春節假期最適宜的方式就是在自己家裡蹲著、坐著、癱著,躺著,總之儘量要少出門,少碰頭。

雖然儘管大多數人有這樣的意識,但難免有人抱著僥倖心理,又或者是素來熱情好客慣了,張羅著要把大家攏起來聚一聚。

大年初三的晚上,老同學林子在群里吐槽他的一位親戚太不明事理了,現在這非常時期,還總叫他去吃飯,他們兩家相距近一百里。

這位親戚是林子的長輩,初二就已經開始約他了,想著難得有機會見一面,過年豈有不聚聚的道理。

林子說,現在挺糾結的,去吧,肯定是不想去的,雖說是開車去,但畢竟也挺遠的,可要是不去吧,又怕對方不開心,這不是不給人家面子嘛。

我們幾個老同學的意見是,非常時期,最好還是別出門了,直接和這位親戚講清楚了,應該能理解的。

但林子卻說,我已經委婉地拒絕過了,可他還是約我啊。

後來,我問他是怎麼拒絕人家的,林子的回答是,馬上到時候再看吧,現在這疫情都不太敢出門了。

我對他說,那這就不怪人家了,是你自己說話有問題,要拒絕就果斷一點,別這麼含糊不清的,你說到時候再看,人家當然會繼續約你了,你就應該很直截了當的說,不去了,等疫情結束,我們再好好聚聚。

我發現,在拒絕別人的問題上,很多人都沒辦法處理好,最後常常搞得自己很是被動,特別擰巴。

這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問題和現象,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和體會。

很多時候,其實我也常深陷這樣的漩渦中,所以我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就想聊一聊這方面的感悟。

01

拒絕別人,是一個人最應具備的能力

首先表明態度。

在我看來,一個人於世間行走往往是需要有很多本事和能力傍身的,而「拒絕別人」就是其中之一,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就拿職場上的那點人和事來說:

一個人若是不懂得拒絕,不善於拒絕的話,那麼他很難會有不錯的結果,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活得比較累的,既不容易,也不如意,不僅身體上累,心裡則是更累更苦。

在職場上,有一種人叫「便利貼」,之所以有這個別致的標籤,是因為這些人就像便利貼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撕下來用,很方便,用完之後也可以隨手拋棄,大有呼之即來,揮之則去的味道。

這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好人」,對別人提出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很少會拒絕。

是因為不想拒絕嗎?

當然不是,他們也想拒絕,但又怕拒絕別人,心裡總是有兩個小人在打架,可每一次都是後者贏了,最後不得不選擇妥協,對別人的要求全盤接受,來者不拒。

照理說,這樣有求必應的人應該人際關係不錯,同事喜歡,領導器重,發展很順利才是,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老好人」式的職場人存在感大多比較低,且事業上升難。

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

有三點。

其一,瑣事纏身,做多錯多。

在職場上,如果你不懂拒絕,那麼你就會發現這樣一種很可怕的結果:什麼大事小事破事爛事都會像潮水一般涌過來。

最後直接引發更壞的結果,就是被各種原本不屬於你的瑣事纏身,且做的越多錯的也就越多,非常痛苦且無奈。

很多時候,領導並不關心這件事應該誰做,他們關注的是,這件事是誰做的,為什麼出錯了,你錯了,那你就承擔責任,即便這原本並不是你的工作。

其二,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人的骨子裡都有劣根性,且往往是粗鄙不堪的。

就以幫忙來說,張三幫了李四一百次,李四開始可能還會心存感激,但隨著次數的增多,便逐漸有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心態,所以哪天張三不再幫李四了,那麼李四將會翻臉,大罵張三不厚道。

俗話說,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人性中的一種醜陋形態,所以很多「老好人」式的人是非常可憐的,事情做了,苦也吃了,可到頭來卻不討人喜歡,甚至會被罵的一無是處。


其三,沒有脾氣,就沒人重視,更難堪大任。

不會拒絕的背後,其實是一個人較為軟弱的體現。

欺軟怕硬向來也是人的劣根性之一,所以一個人若是沒什麼脾氣,往往就不太容易被人重視。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人會給人一種難堪大任的感覺,他只能是一個好士兵,但卻不是一個好的將領,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慈不帶兵」說的就是這個理。

綜上所述,一個人若是不善於拒絕別人,往往就會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煩惱和禍事,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中,皆是如此。

所以說,拒絕別人,是一個人行走世間最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

02

學會拒絕,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既然拒絕別人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敢於拒絕,會拒絕的人,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必修課題了。

坦白講,不少人在這方面真的有待提高。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不得罪人地拒絕別人呢?

主要有三點需要注意。

1. 態度要硬,語氣要軟

有些人在拒絕別人時,喜歡採用迂迴策略,因為擔心一下子拒絕別人會導致對方不開心,他們往往會先答應下來,然後再找理由拒絕。

比如有朋友喊吃飯,怕不去不給面子,所以先答應下來,後來又找一個聽起來很有信服力的理由拒絕對方,比如家裡臨時來人了等等。

這看起來是不錯的方法,其實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的,一來次數用多了,別人就知道這是你的套路,二來容易斷自己後路。

什麼叫斷自己後路呢?

我舉個例子:朋友約你周三吃飯,你說周三沒空,卻不想請客的人改時間了,改成周五吃飯,你還用沒空的理由搪塞過去嗎?這種情況下你就很可能不得不去赴宴。

這就是拒絕時態度不夠明確造成的,很多人習慣用「到時候再看」這樣的回答來婉拒別人,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真的容易給自己挖坑。

拒絕別人,態度一定要非常明確,要一下子就讓對方斷了念想,不留下討價還價的餘地。

很多時候,真正傷人的並不是拒絕,而是你給了人家希望,結果又活生生地將希望給掐死。

但是,在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懂得笑著說「不」,也就是說話的語氣要軟,不要那麼強硬。

態度要硬,語氣要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2. 理由要合理

拒絕別人的理由,一定要是合乎情理的,這樣才能真正地不得罪人,被對方所理解。

那麼,什麼樣的理由才算合理呢?

往往有三大方面,能力不夠,精力不允許,時間對不上,這三點幾乎可以囊括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人即使再好也會有人討厭他,玫瑰花雖然有刺,卻一樣有很多人喜歡。

也就是說,不要指望所有人都能對你滿意,這不現實,所以該拒絕的就拒絕,別害怕得罪人。

如果以合情合理的理由拒絕,對方還依然生氣的話,那麼這樣的人也是不值得深交的。

3. 適當補償

給人一巴掌,再給一塊糖,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當我們在拒絕別人時,也要儘可能地幫對方想辦法解決問題,其實就是適當地進行補償。

比如說,有人找你幫忙做一件事,你拒絕了他,但你如果能給他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指導,這樣往往也能彌補對方心理上被拒絕的失落感。

我們處在一個人情社會,互幫互助是基礎,你幫我,我幫你,關係往往就是這麼拉攏起來的。

所以,能幫則幫,但該拒也得拒,但很多事往往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唯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

今天所聊的這些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學會說不,真挺重要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