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當代藝術群落綜述

藝術眼artspy 發佈 2020-06-03T06:46:07+00:00

「群落」一詞最早作為一個生物學名詞出現,指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它的幾個基本前提是生物體集合、建立關係的規律組合和一定的生活環境。

「群落」一詞最早作為一個生物學名詞出現,指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它的幾個基本前提是生物體集合、建立關係的規律組合和一定的生活環境。而社會學中的「文化群落」概念是指「文化個體對超越其上的超越價值作向上的文化認同,在此個體性的文化認同中,個體自由發展,生成意義,以此達成個體之間以此超越價值為號召的相互認同,這種個體之間相互認同產生的集體形態就是文化群落」 。「藝術群落」即以「藝術」為共同標籤的生活環境中形成的人群聚集群落,主要以藝術區的形式展現。

2019年與藝術區有關的大事件有北京環鐵藝術區、羅馬湖藝術區的拆遷以及廣州的紅專廠藝術區的關閉。這引起了對於北京、廣州兩地乃至全國各個藝術區和藝術區內的藝術家生存境遇的討論,進一步延伸到對藝術區的流變與發展歷史的追溯和梳理。佩斯北京宣布關閉798原有展廳也引起了人們對藝術區內畫廊行業的經營狀態的討論。除此之外,如北京的798藝術區、上海的西岸藝術區這類發展穩定的藝術區依然受到大家的關注,新的經營形式以及藝術區內新的商業模式下建立的藝術機構也受到討論。總的來說,2019年對於藝術群落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藝術區發展歷史悠久的一線城市。其中北京地區最為集中,廣州因為紅專廠的關閉也引起人們對於廣州藝術區生態的一波討論的熱潮,而上海地區的藝術區以其持續穩定的發展也保持著一定的關注度。

中國的幾個主要大城市都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藝術群落。藝術區的分布明顯與城市的經濟文化發達程度有著直接關係。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一線城市的藝術區的數量和規模相較於其他城市更為突出。在2019年,三座城市的藝術區也都面臨著一些積極或者消極的事件,受到了比較多的關注。

//

北京地區

01·

北京地區

北京目前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商業化最成功的藝術區是798藝術區。798同中國很多其他藝術區一樣是從工業園區改建而來,20世紀初包浩斯風格的建築和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一批藝術家進駐。在2019年的「《遷徙的烏托邦》第一季——798藝術區與《暖冬》」論壇上,幾位藝術從業者回憶了798藝術區的建立與發展。最早入駐798藝術區的是藝術家黃銳,藝術家徐勇和出版人羅伯特則回憶了798藝術區早期的形成過程,兩人都在2002年進駐798。藝術家張瑋則把798出現的時間推到了1999年央美舉辦的「擴散——當代雕塑7人展」時期,彼時已經有藝術家在798園區完成自己的作品。徐勇回憶798藝術區走上市場化的道路是在2005年以後,隨著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大量藝術家和藝術機構蜂擁而至。到2006年,798藝術區被政府正式命名為當代藝術文化園區,2006年以後被政府管控並且秩序化。

隨著商業化、市場化的發展,798藝術區逐漸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文化名片和風向標,擁有了很大規模和知名度。2019年8月30日,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了第二屆北京當代·藝術展,在以「思考與引領:798文化發展新維度」為主題的論壇上,798藝術區的創始人王彥伶對於798的定位做出了闡釋。他在發言中指出,要將798打造為包括世界文化使館區、國際藝術機構聚集區、藝術產業交易中心、文化旅遊休閒區、文化自貿區、國際青年藝術家交流平台在內的戰略定位。事實上,798藝術區在此戰略定位下,在2019年也舉辦了一些活動,吸引到了許多藝術從業者與觀眾參與。2019年3月22日至29日舉辦了第三屆畫廊周北京,期間還加入了展示青年藝術家的「新勢力單元」、增進國際交流的「藝訪單元」和在戶外空間進行展出的「公共藝術單元」。同期舉辦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旨在聚焦中國及全球當代藝術領域所面臨的最為迫切的議題並提供洞察及見解,就影響當下中國以及全世界當代藝術的根本性因素進行交流與探討。此外,798藝術區還在10月份舉辦了「798迎國慶——暨798系列藝術展」和「798藝術之夜」,「798藝術之夜」旨在在北京推進「夜間經濟」的號召下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費品牌,這也是798在政策與經濟驅動下對自身價值做出的維護與挖掘。

宋莊藝術區同樣是北京最具有知名度的藝術區之一。最早進駐宋莊的是90年代從圓明園畫家村被驅逐出來的一批藝術家。根據方力鈞的回憶,2004年胡介報開始擔任宋莊鎮黨委書記,在此之後,宋莊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宋莊藝術節從那時開始舉辦。宋莊發展迅速,除了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批評家等藝術從業人員進駐以外,也有宋莊美術館、上上美術館、樹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定期舉辦展覽。2018年方力鈞接任宋莊美術館館長一職,也給這個全國最大的村級美術館帶來了一個利好。然而近幾年宋莊藝術區在自身發展和定位上也面臨著問題。有人指出,除了藝術從業者外,這裡比較火爆的產業是特色餐飲、咖啡店、小酒吧、高考美術培訓、國展班、營銷公司和網絡直拍,因此相對於798,宋莊就顯得更加魚龍混雜。

此外,2019年關於宋莊藝術區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專業學習博士課程的秦竩的著作《當代藝術與宋莊的三重解讀》獲得了第十三屆AAC藝術中國藝術出版物提名獎。從2012年年末著手田野調查到2018年書稿成型,她從人類學、社會學角度對「宋莊」與「當代藝術」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書中闡述了宋莊藝術場域的建立歷程,從藝術家群體交往行為到中國當代藝術知識與權力,點明了宋莊在當代藝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然而,相對於798和宋莊藝術區得到的相對穩定的發展,北京其他藝術區面臨的命運則比較坎坷。隨著藝術區的流變,不斷有藝術區在北京的藝術版圖上消失。在2019年消失的兩個藝術區是環鐵藝術城和羅馬河藝術區。環鐵藝術區的規模比較大,環鐵的不同區域,拆遷時間也不相同。在環鐵藝術區騰退通知之前,周邊的違建已經在陸續拆除。最早拆除的是2017年的環鐵會館,環鐵一線及直線段的拆遷時間是2019年4月。在2019年7月7日,朝陽區將台鄉人民政府貼出騰退通告,要求在七日內自行清理、騰空並辦理場地。同樣在2019年面臨拆除的藝術區還有羅馬湖藝術區。2019年6月13日上午,藝術區被貼上了強制拆除公告,告知上寫著:「近期將對此違法建築進行拆除,請各承租人予以理解、配合與支持。請您於2019年6月22日之前自上述違法建築內搬離,2019年6月24日拆除。」最後羅馬湖藝術區於2019年7月10日早上開始實施了拆除。

《檢察日報》2017年8月18日對環鐵藝術區拆遷的評論文章截圖。

上海地區

02·

上海地區

上海作為一座文化產業發達的城市,出現過M50、五角場、威海路696、紅紡等大大小小許多藝術區。其中創建時間最早的藝術區是坐落於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的M50藝術區,其前身是上海春明粗紡廠。2000年,藝術家薛松將自己的工作室搬到M50, 2002年香格納畫廊在M50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空間,M50逐漸吸引了更多藝術家和畫廊入駐。經過了早期粗放發展的階段,在2008年之後,M50確立了品牌化運營戰略,優化了園區系統,將「藝術、創意、生活」確立為品牌核心價值,開始進行品牌化探索。而2016年,園區里的香格納畫廊、艾可畫廊和沒頂畫廊都搬到了西岸,這給園區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近幾年上海備受矚目的是位於黃浦江西側的西岸藝術區。西岸藝術區與其他藝術區的不同在於,西岸一開始就是政府政策支持下的產物。2011年徐匯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打造「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2014年龍美術館和余德耀美術館先後投入運營,同年,西岸開始舉辦品牌活動「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2016年,原在M50的香格納畫廊、艾可畫廊和沒頂畫廊搬入西岸。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西岸藝術區得到了飛速發展。2019年11月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揭幕「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同時上海余德耀美術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卡達博物館群三家機構也宣布將聯合開發、共享展覽和項目。11月7日,新一屆的西岸藝博會拉開帷幕。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西岸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和西岸音樂節等構架了「西岸藝術季」,每年推出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超過100場。這些成績都是西岸藝術區藝術影響力的表現。在11月「上海藝術季」中舉辦的「大藝無疆——全球藝術館高峰會議」上,徐匯區負責人表示,未來的西岸將成為亞洲最大規模的藝術集聚區。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外景,圖片來源:新浪網(http://collection.sina.com.cn/yjjj/2019-11-07/doc-iicezuev7737536.shtml)

2019年上海也有新的藝術區出現,位於閔行區梅隴鎮的上海觀緣文化藝術創意園區作為上海西南地區最大的文化創意園區於2019年正式亮相,這一文化創意園區以視覺藝術的創作、展覽、配套服務為特色。2019年,上海觀緣文化藝術創意園區成為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的主要基地,同時藝術區的首個藝術展覽「尋覓江南:樂震文、陸春濤雙個展」也在2019年9月開展。目前,上海觀緣文化藝術創意園區正力求打造成為長三角藝術文化服務新型平台,服務長三角的藝術機構、藝術家等。

//

廣州地區

03·

廣州地區

廣州作為和北京、上海並列的一線城市,也出現了紅專廠、柯木朗等藝術區。2019年對於廣州藝術園區最大的事件是運行十年的紅專廠藝術區的關閉,這引起了人們對於廣州藝術區現狀乃至廣州當代藝術情況的討論。

紅專廠被認為是廣州眾多文化創意園區中藝術氛圍較為濃厚的一個藝術區。從工業園區遺址發展而來的紅專廠因其紅色磚材的廠房和「又紅又專」的年代背景而得名。2008年,鷹金錢公司按照廣州市「退二進三」的規劃要求,將廠房從員村搬遷至從化。集美組設計公司於次年和鷹金錢簽下合同,由集美組主導,邀請一批藝術家對其進行改造,打造「紅專廠藝術生活創意基地」。2009年,廣州市相關領導來到改造後投入使用的紅專廠考察,提出紅專廠應該十年不變地保留原狀。這條建議還被寫入了《關於廣州北岸文化碼頭建設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

自媒體關於紅磚廠拆遷的信息,圖片來源: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325466262_120044108)

然而僅僅一年後,廣州市政府在研究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總體思路會議上,提出了將員村片區打造成國際金融城的概念。2012年,時任廣州市長陳建華表示要將廣州國際金融城打造成為「廣州的華爾街」。在此背景下,2013年,紅專廠第一次傳出拆遷消息。拆遷的起因是集美組與鷹金錢簽訂的租賃合同即將到期,同時紅專廠地塊被納入了廣州國際金融城的規劃範圍。到了2018年,廣州市中院終審判決集美組公司清退租戶,歸還土地,集美組公司又拖了半年,以市長會議紀要里十年不變保留原狀的內容為理由拖到了2019年。

最終在2019年11月21日,廣州紅專廠當代藝術館暨紅專廠藝術與設計工廠宣布這個運行十年的當代藝術機構以及它所在的藝術園區即將關閉,當時的展覽「關聯與斷裂:紅專廠當代藝術館藏品中的超驗圖像」及其他所有與本園區相關的展覽和活動亦均予取消和關閉。

事實上面臨拆除的創意園不止紅專廠。與紅專廠齊名的客村TIT創意園也公示了要建造總部大樓的規劃。如果規劃通過,那麼將來TIT也將變成矗立著廣州科學館和寫字樓的地塊,不再是目前都是低層建築的面貌。

但也應該注意到,就在紅專廠、TIT拆除和即將拆除的同時,從2018年到2019年,樹德之光、B.I.G.海珠灣藝術園、O2青創社等創意園又不斷湧現。過去十年被認為是廣州市創意園井噴的十年,而樹德之光、北島創意園等為代表的創意園更加強調整體的設計感和對園區企業的服務,被認為是宣告了創意園新的時代的到來。在未來,廣州的創意園數量可能還會增加。

//

其他地區

除了北上廣這幾個超一線城市外,中國的其他城市也分布著以文化創意園等形式存在的藝術園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藝術區也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或省會城市。這些藝術區主要是通過對舊有的第二產業工業園區進行改造而產生的,同樣也面臨著商業化發展、拆遷等問題,有著各自獨特的發展脈絡與流變歷史。

廈門有文化產業園的例子,例如位於廈門市湖裡區華昌路132號、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的聯發華美空間文創園。園區曾是華美捲菸廠,由大空間廠房、倉庫和臨街獨立庭院式建築改造而成。園區分為時尚創意空間、文創商業體驗區和創意辦公空間,然而除了位於邊緣處的巴秋美術館外,鮮有一定規模的純藝術空間。位於廈門市的北岸藝術園和藝術西區相對於聯發華美空間文創園規模要小許多,然而面臨的問題更大,園區內的藝術空間展廳少有觀眾參觀。據悉,在未來,北岸藝術園區將增加商業配套,將藝術區的定位進行調整、轉型。

南京的「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最早是晚清的軍工建築,2007年,在秦淮區政府和晨光集團的共同打造下進行改造。園區內有近百家公司,涉及文化創意、設計辦公、科技研發、總部經濟四類業態,是南京工業遺產改造為文化創意園的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此外,南京最早的藝術區是「聯手創庫」藝術區,「聯手創庫」是南京當代藝術發展歷程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區,雖然它存在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對於很多藝術家來說意義非凡。2019年,由藝術家吳翦發起的「聯手·十八」當代藝術展在南京市寧海中學美術館舉辦,展覽回顧了「聯手創庫」形成的歷史與藝術家的心路歷程。

(文章來源於鳳凰藝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