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獼猴桃與人工種植大有區別,你能分的清嗎?

打工的獼農二代 發佈 2020-01-01T00:56:24+00:00

四、產量不同野生獼猴桃在野外分布零散,經常一株到別外一株距離很遠,並且在山林里和各種藤類糾纏一通,由於獼猴桃樹的特性需要雄樹配合雌樹才能授粉成功,沒有人工協助下產量極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水果已是不可缺少的了,現在各式各樣的水果看的人眼花繚亂,自從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後,水果已經從滿足口腹之慾上升到顏值時代。在追求顏值的同時美妙的口感與營養不能缺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喜歡原生態的、野生的、有機的、無污染的水果。


現在開始追求野生原生態的健康水果,這裡面獼猴桃首當其衝,所以有不少人打著野生的旗號來宣傳獼猴桃,市場上獼猴桃玲琅滿目,各種說法讓人們雲山霧罩,眾說紛雲,如何能正確的辨別野生獼猴桃和人工種植的呢?看我給大家細說:

獼猴桃野生的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北緯30度一線,河南、湖北、陝西、四川一線的秦嶺山地有大量的獼猴桃野生資源,另外浙江北部和貴州山區、湖南、廣東有零星分布的野生資源。所以我國的獼猴桃產地也是以這些地方展開,形成了面積400多萬畝,產量近四百多萬噸。

那麼野生的獼猴桃和種植獼猴桃的具體有什麼不同呢?

一、外觀大小

1.由於野生的獼猴桃生長在山裡的森林裡,生長的環境險惡且肥力不足,加上害蟲侵襲比較嚴重果實其實很小。果實的大小只有大棗子和桌球大小、個頭非常的不均勻,幾乎沒有兩個同樣形狀大小一樣的。外皮呈深褐色上面密密的黃棕色柔毛,柔毛比較長。但是因為沒有受到化學藥品的污染而是純正的綠色水果,成熟後味道很甜但口感比較單一,果子一旦採摘下來後就不能很好的保存。

2.人工種植的獼猴桃就在於它具有人工的干預性。是按人們的意願朝著價值化、美觀化等的方向定向發展,為了產量會使用大量的化肥,為了口感會人為改變它的基因。人工種植的獼猴桃果實大多為橢圓狀,生長初期果實呈綠色,隨著日漸成就會就能成紅褐色稍微偏黃點,果皮表皮長有濃密短小的絨毛。個頭由於品種不同差距很大。但同一品種個頭差距不大,比較均勻,每一個重量段均勻分布。

二、氣味及果肉

1.野生獼猴桃的果肉為純的明亮綠色,特別鮮明。果實成熟軟化後甜香濃郁,而裡面種子特別的多,密密麻麻的,像火龍果種子的樣子,這是與人工種植的獼猴桃主要差別之一。


2.人工種植的獼猴桃人工干預後果肉的有呈綠色、有的呈金黃色它們中間都有一排黑色的種子、也有的種子周圍的果肉呈紅色,這就是人工種植的三個顏色的獼猴桃,品種至少有20幾個品種,綠色果肉的主要有徐香、翠香、海沃得等,黃色果肉的主要有有金艷、金桃、陽光等,紅色果肉的主要有有紅陽、楚紅、東陽等品種。特別是綠肉的徐香是鮮食獼猴桃中的佼佼者,具有果肉柔嫩,酸甜適中。它複雜的味道被人們形象的比喻為是菠蘿+草莓+香蕉的組合,特別是它九分甜一分酸的口感征服無數人,成為它忠實的擁護者。


三.營養方面

營養方面現在沒有確切的不同之處,但就以綠色、原生態、健康角度,野生獼猴桃占上風,畢竟野生的沒有使用大量的化肥,是自然生長的,沒有用過一次農藥,是完完全全自己生長的一種水果,口感和外觀沒有人工種植的好,味道也和人工種植的有差異。但勝在沒有農藥殘留,沒有添加劑殘留。就憑這,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

四、產量不同

野生獼猴桃在野外分布零散,經常一株到別外一株距離很遠,並且在山林里和各種藤類糾纏一通,由於獼猴桃樹的特性需要雄樹配合雌樹才能授粉成功,沒有人工協助下產量極低。一天的採摘量最多不過百十斤,根本不不夠需求。

人工種植的獼猴桃在人工干預下,配合水肥、人工授粉,往往畝產超千斤,最多可達幾千斤,且品種繁多。

所以,野生的獼猴桃和人工種植的區別很大,在市場上買的如果掛野生的招牌,可以用以上幾種辦法,可以分辨出個七七八八,不說了再說砸了人家飯碗就不好了。旨在大家不要上當受騙,畢竟野生的價格和人工種植的小果價格差了幾倍不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