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

阿呆的李子 發佈 2020-01-13T08:47:39+00:00

花兩個小時看完《小丑》,感覺很壓抑,真不是原先以為的可以放鬆的爆米花電影。此小丑非《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他不是一出場就讓人痛恨不已的惡魔,相反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花兩個小時看完《小丑》,感覺很壓抑,真不是原先以為的可以放鬆的爆米花電影。

此小丑非《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他不是一出場就讓人痛恨不已的惡魔,相反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小丑》講述了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透明人"亞瑟,經過生活的輪番蹂躪後,終於蛻變為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的"自由人"小丑。

1.亞瑟不會有美好的明天

故事發生地是哥譚市,這是一個罪惡之城,政治黑暗、經濟蕭條、階級固化、衝突不斷。亞瑟就從小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原罪的地方,他是城市裡的最微不足道的一個螻蟻。

亞瑟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沒有保險,自己靠著扮小丑掙著微薄的工資養家,糟糕的是自己還有病,需要政府的救助才能獲得治病的處方藥。這樣的家庭已經是社會的最底層了。

即便這樣,生活還要繼續施壓。亞瑟工作不順利,被同事陷害排擠,被老闆批評以至於炒魷魚,政府縮減開支,取消了社會救助。

在底層最艱難地活著,沒有時間去學習和提升,光是活著已經費盡他們的移山心力。再說,即便他們能去學習提升,社會真的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晉升的通道之門了嗎?沒有!

像維恩一樣的社會名流或高官巨賈,住著幾千平米的大院,用喝不完的茅台衝下水道,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看著反映貧苦人生活遭遇的《摩登時代》放肆大笑。

雖然他們的競選宣言可能充滿了偉大光明正確的詞彙,宣揚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但他們真正關心過、傾聽過像亞瑟一樣的"透明人"的心聲嗎?答案還是沒有。

那麼,亞瑟會有美好的明天嗎?答案有些冰冷,是絕對不會。亞瑟在哥譚市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就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有他大家也這麼過,沒他生活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像亞瑟一樣的這群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他們只是一群螻蟻,當權者不顧及他們的死活,只要不激起暴亂就可以忍受。

2.亞瑟痛苦源自內心召喚與社會馴化的撕扯

亞瑟在蛻變為小丑之前,一直是痛苦和糾結的。

他希望按照母親對他的期望,用笑臉給別人帶來歡樂,即使自己內心完全沒有一絲絲地快樂。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獲得同事和朋友的認可,掙更多的錢,讓母親過上更好的日子;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實現自己的一個小夢想,從而成為一名被社會價值評判體系認可的"大眾人"。

他希望用自己的真誠和有些拙劣的示愛技巧,獲取自己心儀女人的愛心,畢竟他內心深處也深深渴望愛情,渴望被愛的感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表面看,亞瑟生活在一個母慈子孝的家庭,但背後隱匿著殘忍的秘密。亞瑟是一名棄兒,他的母親並不是親身母親,只是她的養母。這個養母有著非常厲害的妄想症,也曾經放任男友虐待童年的亞瑟。可以說,亞瑟從小到大沒有享受到一絲陽光,他的生活底色一直是黑色的。

殘忍的是,看起來是上天對他的一絲慰藉,他與女鄰居的美好愛情、在脫口秀表演的成功表現,竟然都只是他內心的一廂情願和妄想。

女鄰居對他的不請自來如臨大敵,觀眾對他拙劣的表演充滿了嘲笑。

亞瑟一方面努力向主流社會價值體系靠攏,希望用社會認可的方式來獲取價值認同,另一方面,他內心(也許跟本身的疾病有關)又極度反感這種做法,他對主流社會價值棄如敝屣。

兩方面力量的撕扯讓亞瑟非常痛苦,他希望用死亡來結束自己悲劇的一生,獲取一點微不足道的人生意義。

3.亞瑟的出路在於尋找一套新的話語體系

前面提到,亞瑟一直生活在心靈與身體的二元撕扯中,痛苦不堪。本質上是因為他希望按照主流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生活。

亞瑟有選擇嗎?不是所有人都按照主流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生活嗎?

亞瑟本來也以為沒有,他越努力,越痛苦。

當他用槍反擊那些道貌岸然的華爾街精英時,內心的小丑開始覺醒了。

原本一直被欺壓的小人物開始感覺自己獲得了某種力量,獲得了某種自由。

這是一種超脫社會馴化的力量,這是一種擺脫主流評價的自由。

他開始反思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為,不再強求自己融入主流社會,獲得社會尊重和認可。他認可了自己就是一個被時代拋棄的人,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當他放下了心頭的包袱,他也獲得了重生,他從此蛻變成小丑。

他割捨了人世間的一切羈絆,毫無愧疚地殺掉了自己的養母、殺掉了自己幻想的愛情對象、殺掉了陷害自己的同事、自己曾經的偶像脫口秀主持人。

這時的小丑是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的人,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惡魔。自己的生命固然不吝惜,別人的生命也是草芥。

可以說,亞瑟找到了一條出路,就是拋開舊有的話語體系,新建了一套話語體系。在這套話語體系中,他是邏輯自洽的,他是二元統一的,他是自由的。

但我們也要看到,亞瑟固然值得同情,小丑卻完全不值得肯定。由亞瑟到小丑,惡之花盛開,哥譚市的罪惡實現了升級。可以說,雖然不是他原先所預想的,但實際上他讓自己原先痛恨的哥譚市變得更黑暗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則關於卓別林的信息,是他在70歲生日時寫給自己的詩,裡面充滿了一個飽經世事的老人對生命的反思。

《當我開始愛自己》

——查理·卓別林

《當我開始愛自己》
——查理·卓別林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才發現,所有的苦痛,只是在警示
我背離了本真
今天,我懂得,這是
「真實」。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才明白,有一種冒犯,是把我的欲求強加於人
儘管我知道,時機不對
那個人也沒有準備好。
有時,那個人,正是我自己。
今天,我懂得,這是

「尊重」。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不再渴求,過另一種人生,
我看到,身邊每一件事
都是在邀請我成長。
今天,我懂得,這是
「成熟」。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才發現,我一直都處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
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歸於平靜。
今天,我懂得,這是
「自信」。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便不再犧牲我的時間,
不再去勾畫宏偉的明天。
此刻,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
只做真正熱愛、由衷喜歡之事
以我的方式,
以我的節奏。
今天,我懂得,這是
「單純」。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讓自己遠離了一切不健康的
事物、人、事情,和環境,
還有一切令我墮落,令我遠離自我的東西。
以前,我認為這種態度,是「健康的自私」
今天,我懂得,我是
「自愛」。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不再奢望一直正確,
不再企圖不錯失時間。
今天,我懂得,這是
「謙遜」。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不再緬懷過去
也不再憂慮未來
我只活在當下,
進入正在發生的一切事物之中。
我充分活在每一日,
如此日復一日,
而我懂得,這,就是
「完美」。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才明白,頭腦會讓我混亂而病態
然而,當頭腦與心相連,
它就成了可信賴的夥伴。
今天,我稱這份組合為
「心之智慧」。
我們不必害怕
自己與他人的任何分歧、矛盾和問題。
即便星球也會撞擊到一起
新世界,就此而生。
今天,我懂得,這,就是
「生命」。


最後,不管大家走什麼道路,希望都能具有"心之智慧",懂得生命的意義,愛自己,也愛別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