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葛根品質上乘,葛根全身都是寶,蝶形花冠,紫紅色

奇文導航 發佈 2020-03-11T11:16:46+00:00

豆科,葛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塊根肥厚圓柱狀,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

野生葛根,別名葛藤、甘葛、野葛等。豆科,葛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塊根肥厚圓柱狀,長可達8米,全體被黃色長硬毛,莖基部木質,有粗厚的塊狀根。

野生葛根葉互生,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背著,卵狀長圓形,具線條;小托葉線狀披針形,與小葉柄等長或較長;小葉三裂,偶爾全緣,頂生小葉寬卵形或斜卵形,長7-15(-19)厘米,寬5-12(-18)厘米,先端長漸尖,側生小葉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黃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被黃褐色絨毛。

野生葛根總狀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紅色。總狀花序長15-30厘米,中部以上有頗密集的花;苞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遠比小苞片長,早落;小苞片卵形,長不及2毫米;花2-3朵聚生於花序軸的節上;花萼鐘形,長8-10毫米,被黃褐色柔毛,裂片披針形,漸尖,比萼管略長;花冠長10-12毫米,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有2耳及一黃色硬痂狀附屬體,具短瓣柄,翼瓣鐮狀,較龍骨瓣為狹,基部有線形、向下的耳,龍骨瓣鐮狀長圓形,基部有極小、急尖的耳;對旗瓣的1枚雄蕊僅上部離生;子房線形,被毛。

野生葛根莢果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長硬毛。

野生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蘿的塊根,是中國南方一些省區的一種常用食材,其味甘涼可口,常作煲湯之用,也可作藥物。

野生葛根內含12%的黃酮類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黃酮苷、花生素等營養成分,還有蛋白質、胺基酸、糖、和人體必需的鐵、鈣、銅、硒等礦物質,是老少皆宜的名貴滋補品,有「千年人參」之美譽。其中,火山粉葛,澱粉含量多,無渣、質鮮、肉嫩,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

該種是傳統的中藥材之一,主產於廣東北部,湖北、江蘇、江西、河南等地,尤其在中國廣東車八嶺國家自然保護區、湖北鍾祥、江蘇句容茅山、寶華山地區及連雲港雲台山地區資源十分豐富,品質上乘。葛根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均可入藥。葛根是中國衛生部批准的藥食同源植物,既有藥用價值,又有營養保健之功效。莖皮纖維供織布和造紙用。古代應用甚廣,葛衣、葛巾均為平民服飾,葛紙、葛繩應用亦久。葛粉和葛花用於解酒。莖皮纖維可檸成繩索,塊根含澱粉可制葛粉或釀酒。中國新石器時代使用這種植物的纖維作紡織原料。《韓非子·五蠹》記載,堯怕服裝,是「冬日麑裘,夏日葛衣。」1972年江蘇吳縣草鞋山出土的三塊織物殘片就是用葛纖維織造的。也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分布幾遍全國。生於山地疏或密林中。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願為你導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