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專家稱,我國現有核彈足夠把美方打亡國,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

軍武世家 發佈 2020-05-11T11:11:16+00:00

近日,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稱,我國核彈頭數量應儘快達到千枚左右,以抑制美方的戰略野心和對華衝動。這個說法迅速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並收到了我國核軍控專家楊承軍大校的回答。

近日,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稱,我國核彈頭數量應儘快達到千枚左右,以抑制美方的戰略野心和對華衝動。這個說法迅速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並收到了我國核軍控專家楊承軍大校的回答。楊承軍稱,我們的核戰略是「精幹有效」——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能夠抗住敵人的第一波打擊,還能進行有效的反擊。雖然我們現有的核彈頭數量沒有美方的多,但在「反擊」中,能夠把美方「打亡國」。

楊承軍的這個能夠在反擊中將美方「打亡國」的說法,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個說法有點「驚人」,畢竟以前朱成虎將軍的說法是,「我們即使犧牲西安以東所有的城市,也會打掉美方數以百計的城市」。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楊大校的這個說法呢?

楊承軍

首先,這個「亡國」的說法是比較模糊的,應該不是指的「將其人口滅亡」。因為,楊大校同時稱,我國目前核彈頭的數量是「三位數」,也就是幾百枚。而幾百枚核彈頭的數量,是很難滅掉類似美方這樣的一個疆域、人口大國的所有人口的。網絡上是有一些文章稱,中美俄的核武器能夠將地球滅掉幾十遍,中國現有的核武器夠用了;因為,即使你能將我滅掉幾十遍又如何,我將你滅一遍就夠了——前半句的說法其實是不對的,它過於誇大了核武器的威力;後半句的說法,也並不恰當。

目前中美俄法等五常國家,服役的核彈基本是熱核彈頭,也就是氫彈,其爆炸當量通常在1-300萬噸TNT範圍。對於洲際飛彈來說,如果是單彈頭,其爆炸當量就大些;如果是分彈頭,爆炸當量就小一些。美方裝在洲際飛彈上的,基本是分彈頭,比如其W78、W87、W88等核彈頭,其爆炸當量在30-50萬噸範圍;而W76、W80、W84等核彈頭,其爆炸當量在1-20萬噸範圍。

之所以目前的核彈當量不是那麼大,是因為核彈有效殺傷半徑跟當量不是同比例增加的——爆炸當量增加10倍,有效殺傷半徑也就增加1倍左右。所以,30-300萬噸爆炸當量的核彈,其有效殺傷半徑約為5-10公里,而且還是在無建築阻擋的情況下;如果考慮目前城市高樓大廈林立,地鐵等地下加固設施繁多的因素,其實際殺傷距離還會嚴重下降。所以,通常打一個比較大的城市(目前的大城市,單是城區半徑就能達到10公里左右),需要3枚以上的核彈頭同時打擊,以保證打擊效果。

這樣,你就可以計算,如果要滅一個大國的人口,大概需要多少枚核彈頭了——類似中美這樣的大國,會有幾百個城市,幾千個縣。如果只有1000多枚核彈頭,基本只夠覆蓋各個城市的城區,以及部分縣區——美方目前戰備的核彈頭數量,基本就是如此。當然,美方還儲備有更多的核彈頭,兩者加一起,總數量在6000多枚,基本可以滿足覆蓋中國「主要人口居住區」的需要。

那麼,我國如果只有幾百枚核彈頭,能夠覆滅美方人口嗎?顯然是很難的。當然,三位數這個說法,你可以有各種理解,比如800-999枚,比如500枚上下。如果是800枚以上,那麼首先這是一個喜事,其次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胡錫進的呼籲是對的——只是不清楚目前我國最新的實際數據罷了。但即使是這樣,要想達到「覆滅美方主要人口居住區」的目標,也是比較困難的。

GBI洲際飛彈攔截彈,最初用民兵洲際飛彈改裝

畢竟,我們還要考慮到我們是在受到核打擊後的二次核反擊,這樣我們的核武庫會受到很大的損失;然後還要考慮到美方正在大力建設的全球飛彈攔截系統,包括40-60枚GBI洲際飛彈攔截彈,建設中的幾百枚標準3中遠程彈道飛彈攔截彈,建設中的幾百枚THAAD末段高空攔截彈等等,在這樣的層層攔截下,我們的核飛彈的生存率的問題——雖然攔截率沒那麼高,但總會攔截一部分的。

當然,「亡國」的說法也可以理解成讓美方分/裂,或者讓其政權崩潰,這樣的話,就比較符合500枚上下,甚至800枚以上的概念了。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楊大校在「我國目前現有核彈頭數量」方面,說的「保守」了,也就是說,實際不止「三位數」。你覺得是哪一種可能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