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我成熟了,但大明風華也不在了

卜客思 發佈 2020-01-31T10:28:53+00:00

如果一個人的之前的人生都過得太順利,那麼當他面對挫折的時候,他會很容易被挫折擊倒。大明第六任皇帝朱祁鎮的前半生,在母親以及眾多大臣的庇佑下,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可是土木堡一戰,他遭遇到了人生巨大的挫折,不僅沒了皇位,還喪失了自由。

如果一個人的之前的人生都過得太順利,那麼當他面對挫折的時候,他會很容易被挫折擊倒。大明第六任皇帝朱祁鎮的前半生,在母親以及眾多大臣的庇佑下,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可是土木堡一戰,他遭遇到了人生巨大的挫折,不僅沒了皇位,還喪失了自由。那麼這次的挫折給了朱祁鎮怎樣的打擊,當他從挫折中爬起來後,他又有怎樣的變化?


大明第一少年天子

公元1435年,朱祁鎮接過父親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位,成為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並將自己的年號定位正統。剛剛當上皇帝的朱祁鎮年齡還不到十歲,自然不能執掌軍國大事。因此皇帝的權力暫時由朱祁鎮的祖母,當時的太皇太后張氏代行,同時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內閣大學士以及英國公張輔和禮部尚書胡濙參與輔政。在張氏和「三楊」的共同執政期間,針對宣德末年的一些弊政進行改革,並且減免了大量的冗費。


在張氏和三楊除了主持軍國大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教育幼年的朱祁鎮。畢竟朱祁鎮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皇帝。像治國理政、儒家經典這些知識和技能,主要由三楊等大臣講授。雖然這些大臣們學富五車,但畢竟他們還要處理大明的軍國大事,和小皇帝朱祁鎮相處的日子並不多,因此朱祁鎮對於教授自己經典的大臣,並沒有過多的親近感。朱祁鎮最為親近的人,是從小照顧自己的太監王振。


王振早在明成祖朱棣年間就入宮,負責服侍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仁宗皇帝朱高熾。之後宣宗皇帝即位後,王振又被明宣宗派去照顧朱祁鎮,同時還擔任著朱祁鎮的啟蒙老師的職責。因此朱祁鎮十分信任自己的這個啟蒙的「王師傅」。而王振也憑藉著朱祁鎮的信任,干涉朝政。太皇太后張氏發現了王振有干涉朝政的企圖,便將王振召到自己的面前,怒斥了王振一番,並打算賜死王振。朱祁鎮見狀趕忙跪下來替王振求情,張氏才免王振一死。


經過太皇太后這一嚇,王振在一段時間內老實了很多。但王振仍然為了日後的擅權做準備工作。因為三楊等大臣講授的儒家經典實在是太過枯燥,王振便引導朱祁鎮去參加騎射活動。此時的朱祁鎮還只是個孩子,自然對於騎射之類的活動更感興趣,而王振投其所好,使得幼年的朱祁鎮更加親近王振。

明英宗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病逝,當年輔政的五位大臣死的死,老的老,都已不在一線。而此時的少年天子朱祁鎮已經長大成人,開始親政。但一個偌大的國家,單單靠朱祁鎮一人自然無法運轉的過來,於是他自然便重用自己最信任的王振。背靠著皇帝這塊招牌,王振權傾朝野,大肆打擊忠良,把大明朝弄的烏煙瘴氣。

從宣德後期開始,大明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邊患日益嚴重,而守衛邊疆的士兵因為得不到像樣的待遇,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逃往。而內地大地主、太監以及皇室成員紛紛侵占農民土地,致使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終於到了正統十三年,江浙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內部爆發農民起義的同時,大明的北部邊疆又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敵人,這個敵人便是瓦剌。


土木堡事變,荒唐執政的代價

瓦剌是蒙古的一支。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漠北後,這些蒙古人便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再度入主中原。但是逃回漠北的蒙古人實力已大不如前,因此並不能對大明朝構成實質上的威脅。但在明英宗正統年間,瓦剌部逐漸強大起來,開始覬覦大明統治下的中原。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瓦剌四路大軍直奔明朝而來,一連攻克多個明軍的要塞。面對瓦剌的入侵,明廷上下都在尋思著如何抵禦瓦剌的進攻。太監王振在一旁勸說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一想,自己的高祖、曾祖以及父親三位皇帝都曾經御駕親征,自己作為朱家後人,自然要發揮老朱家的優良傳統。而且朱祁鎮自小在王振的引導下,就喜歡玩騎馬射箭的遊戲,這正好是展現自己多年遊戲成果的好機會。想到這,朱祁鎮不顧其他大臣的勸阻,決定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是一個能夠快速提升士氣的方式,但是真正的戰場遠比朱祁鎮宮廷里的遊戲要複雜的多。戰前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準備,朱祁鎮的曾祖父朱棣在親征蒙古之時,都準備了長達四個月的時間。而朱祁鎮此次的親征,居然要求五十萬大軍,在幾天之內就準備完畢,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皇帝的命令不能違抗。所以最終,這隨同朱祁鎮御駕親征的五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出發的。

朱祁鎮沒有任何打仗的經驗,此次進擊的線路大多由王振負責規劃。但王振也不是軍事家,其規劃的進軍線路一變再變,最後在土木堡落入了瓦剌軍隊的包圍。在瓦剌鐵騎的衝擊下,五十萬明軍亂作一團,王振在亂軍之中被殺。可憐的皇帝朱祁鎮也被瓦剌軍隊俘虜。


朱祁鎮兵敗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城後,朝中的大臣亂作一團。這時于謙挺身而出,提出迎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改元為景泰,並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于謙親自組織北京城的軍民與瓦剌軍隊作戰,最終在於謙的指揮下,瓦剌軍隊大敗,被迫放棄了繼續進攻明朝的計劃。隨後瓦剌與大明談判,最終雙方同意講和,瓦剌方面將朱祁鎮放回明朝。


土木堡一戰對於朱祁鎮而言是人生的一大打擊。原本渴望建立不世功勳的朱祁鎮,到頭來卻成了別人的階下囚。朱祁鎮原先奢靡的生活、九五之尊的威嚴,轉眼間飄散如煙。回到大明的朱祁鎮被新皇帝朱祁鈺囚禁在南宮,每天只有粗茶淡飯。皇宮裡的太監和宮女,也不拿朱祁鎮這個曾經的皇帝當回事,時常欺負他。但好在錢皇后一直陪伴在朱祁鎮的身邊,才讓這個退位皇帝在淒冷的南宮,感受到一絲人性的溫暖。


奪門之變,朱祁鎮再臨天下

景泰七年,皇帝朱祁鈺病重,眼看就將不久於人世。但病重的朱祁鈺並沒有冊立太子,這給一些野心家以可乘之機。如果此時將幽禁的朱祁鎮重新擁立為帝,那麼他們便有了擁立之功。在景泰朝失意的大臣徐有貞、將軍石亨以及太監曹吉祥等人,聯合組成了復辟集團。之後皇太后孫氏也加入到復辟集團。


景泰八年正月十四日夜晚,徐有貞等人在石亨和曹吉祥的策應下,闖進軟禁朱祁鎮的南宮,將南宮宮門打開後,將朱祁鎮請出之後朱祁鎮以及徐有貞等人來到文華殿,宣布復辟。


朱祁鎮成功復辟後,便下令逮捕抵瓦剌的功臣于謙。在剛把于謙下獄的時候,朱祁鎮還不想處死於謙,畢竟如果不是于謙拚死抵抗瓦剌人,自己也不可能有機會再臨帝位。但奪門之變的功臣徐有貞和石亨等人勸說朱祁鎮,「不殺于謙,此舉無名」。此番言論打動了朱祁鎮,經歷過南宮悽苦的朱祁鎮此時把皇位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為了確立復辟的合法性,朱祁鎮狠下心來,下令誅殺于謙。

朱祁鎮再臨皇位之時,景帝朱祁鈺還未退位。此時大明王朝出現了一朝兩帝的尷尬局面。但朱祁鈺此時已經病重,無法處理朝政,朝中大權已盡歸朱祁鎮一人。景泰八年二月,景帝朱祁鈺被廢為郕王,十多天後病逝。不久後朱祁鎮改年號為天順,正式開始了他第二段皇帝生涯。


玩轉權術,誅殺奪門功臣

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是朱祁鎮再臨皇位的功臣,在朱祁鎮登基之後,將石亨的爵位提升為忠國公,並賞賜石亨免死鐵券;曹吉祥因為是太監,不好封賞爵位,於是朱祁鎮將曹吉祥的侄子曹欽封為昭武伯;徐有貞被封為武功伯。通過朱祁鎮的封賞,石、曹、徐三人的獲得了巨大的權力,掌控了明英宗天順初年的朝政。


雖然朱祁鎮給了奪門的功臣以巨大的賞賜,但朱祁鎮並不信任。石、曹、徐三人是為了獲得權力,才擁立朱祁鎮的。今天他們可以為了權力擁戴朱祁鎮,明天他們可能為了權力去擁戴別人。這些朱祁鎮心理清楚的很。尤其是握有部分兵權的石亨和曹吉祥,是對朱祁鎮最大的威脅。


朱祁鎮曾對李賢談論到曹吉祥和石亨二人,說這二人「但依之則悅,不從便拂然見於辭色」「此輩干政,四方奏事者先造其門,為之奈何?」。

可見朱祁鎮對於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已經到了害怕的地步。

而且石亨和曹吉祥憑藉著權力,大肆收受賄賂,把朝政弄得烏煙瘴氣。因此朱祁鎮在天順初年的首要任務,是要將這些奪門功臣,清除出去。

但石、曹二人掌握兵權,手下黨羽眾多,朱祁鎮如果貿然行動,此二人必定會採取措施,這將會對朱祁鎮不利。此時的朱祁鎮決定靜觀其變,先放任石、曹二人,等到時機成熟後再一舉拿下。


從天順二年開始,朱祁鎮開始對石亨採取行動。朱祁鎮先是以貪污受賄為由,拿下了石亨的黨羽陳汝言,並拒絕了石亨推薦的人為官。朱祁鎮的這一舉動,沉重打擊了石亨在朝中的勢力。

天順三年,朱祁鎮命駐守大同的石亨之子石彪進京,但石彪拒絕離開大同。於是朱祁鎮馬上下令,捉拿石彪,並且把在北京的石亨也一併抓獲。不久後朱祁鎮以謀反罪誅殺石亨和石彪。石亨黨羽的其他官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

石亨死後,朱祁鎮下一個要對付的人就是曹吉祥和曹欽。天順五年,曹吉祥和曹欽在無比的恐懼中,決定發動兵變,罷黜朱祁鎮。但兵變還沒發動,事情就已經泄露了出去。朱祁鎮得知消息後,趕忙命人抓捕曹吉祥,並下令封閉宮門。因為朱祁鎮早做準備,曹欽的反叛很快就被鎮壓。至此奪門之變的功臣集團基本被朱祁鎮清楚乾淨。


勤政愛民與特務政治

瓦剌和南宮的生活是朱祁鎮心中永遠的痛。這些痛讓朱祁鎮意識到,只有把權力抓在自己的手裡,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同時朱祁鎮此時不再相信任何人對於有可能威脅自己權力的人,朱祁鎮一律嚴懲不待。朱祁鎮為了防止大臣結黨營私,甚至下令限制大臣之間的往來。同時內宮的太監未經允許,不能與外朝大臣有接觸。朱祁鎮的這一措施,雖然是為了鞏固皇權,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宦官的權力。


為了防止民間出現對自己不利的言論,朱祁鎮在天順年間非常重視錦衣衛的工作。在朱祁鎮的重視下,錦衣衛指揮使門達在全國布置了大量的特務,專門負責監察百官,只要百官犯一點小錯,或者發一點牢騷,就會被錦衣衛逮捕。也因此,門達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錦衣衛的大獄已經人滿為患,以至於朱祁鎮不得不下令在北京西城再建一處錦衣衛的大獄。


當然僅僅依靠特務還是不夠,從小接受儒學教育的朱祁鎮當然清楚君舟民水的道理,而且土木堡一敗更讓朱祁鎮認識到勤政愛民的重要性。


自從第二次當皇帝後,朱祁鎮一改第一次當皇帝期間玩樂的心態,非常勤於政事。這回朱祁鎮以一個聖人君主的標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後,就開始處理公文。

大學士李賢看到朱祁鎮如此勤政,都發出了「 自古賢君修德勤政,莫不皆然」的感嘆。

朱祁鎮身邊的一些人看著朱祁鎮如此辛苦,都勸他注意休息。

可朱祁鎮卻說:「朕處之如常,亦有何勞,不然怠荒且至,雖悔何追!」

在勤政的同時,朱祁鎮還重用李賢,讓他去組織內閣。在李賢內閣的主持下,大明逐漸走出了石亨、曹吉祥時代貪污腐敗的陰影。同時李賢內閣還在全國推行朱祁鎮的仁政,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對於受災的平民予以救助。正因為朱祁鎮和李賢內閣的救災活動,緩和了大明尖銳的社會矛盾。


大明風華不再

雖然第二次登基的朱祁鎮已經體現出一附明君的作風,但是依舊無法挽回朱祁鎮早年荒唐執政帶來的惡果。


首先是朱祁鎮首開宦官專權之風。朱祁鎮親政初期,重用宦官王振,使得宦官和朝臣相互勾結,加速了大明王朝朝政的腐敗。而朱祁鎮的再次登基,也依靠宦官,這進一步增加宦官在明朝政治當中的重要性。


大明以武力開國,成祖朱棣也是以武定天下,因此明朝初年大明對敵對外部勢力,往往採取主動出擊,積極防禦的策略。同時朱棣的靖難之役,也誕生了一批驍勇善戰的軍功集團。朝政有著這些人的參與,大明依舊呈現出一附對外積極進取的姿態。

但土木堡一敗,使得朱元璋和朱棣留給後世皇帝的軍功集團基本損失殆盡。雖然明朝的軍隊可以快速恢復,但大明朝廷內尚武的風氣卻無法復原。而且朱祁鎮親征的失敗,也使得之後的大明皇帝(明武宗除外)對於習武射箭的技藝的興趣大減,明朝皇室的尚武風氣也蕩然無存。

軍功集團損失殆盡後,文臣集團的勢力逐漸擴大,逐漸掌握了大明的軍權,大明也開始了文人掌兵的時代。尤其是在石亨為首的軍人集團覆滅後,明朝的軍人的地位進一步降低。

軍人地位降低,使得大明的對外政策越來越保守,原先永樂年間開拓的大片疆土,也逐步放棄。而大明的皇帝為了限制文官集團,不得不更加依賴宦官以及錦衣衛,或者有意助長文臣集團之間的黨爭。

可以說,朱祁鎮執政的時代,是大明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雖然執政後期的朱祁鎮已經頗有明君作風,但還是無法挽回大明的風華。



參考文獻

【清】張廷玉主編:《明史》

《明英宗實錄》

賈永恆:《明英宗天順年間政局轉變研究》

李華文; 王鵬:《北狩南宮之後明英宗心理變化之初探》

李方昊:《明代文人對軍隊的統領論析》

朱阿寶:《明英宗天順年間政治上的成熟》

趙毅:《正統皇帝大傳》

劉丹:《石亨新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