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團貨到團果蔬,疫情之下訂單暴漲,社區團購又火了?

見微評論 發佈 2020-02-11T07:57:09+00:00

不過這都不重要,在大災面前,社區團購也在積極展現出自己優勢的一面,等到疫情過後,社區團購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而那些社群團購平台在扛過此次艱難後,也可以完成新的蛻變升級。

從團貨到團果蔬,疫情之下訂單暴漲,社區團購又火了?

社區團購的「拐點」似乎早疫情一步來了。

當下新冠肺炎肆虐,公眾紛紛閉門在家的同時,日常生活需求成了第一大問題。此時社區團購的價值被重新審視並且看好,但這樣大環境下,也並非社群團購之所願。一方面,在春節期間,社群團購難以保證供應;另一方面,搶購潮背後,對社群團購的供應鏈、配送、物流、人力、帳期等也是一大挑戰。

被趕上「風口」的社群團購多了一份擔當,疫情之下,思考的不是如何跑得快,而是現在能否守得住。

訂單暴漲之下,社區團購的機會與短板俱現。

回看2018年下半年開始火熱的社區團購,還未奔跑多久,到2019年4月就開始迅速降溫。潮起潮落,社區團購僅僅綻放了半年多時間。

2019年下半年,社區團購進行整合已經是大趨勢,不過眼下疫情在急,臨陣磨槍的社區團購再次登場。

位於湖南的一家社區團購—興盛優選,目前在湖南的復工率已經達到近70%,省外的其他業務也將在全國正式復工的2月11日陸續恢復。

這個復工程度在疫情之下來之不易。社區團購的供應鏈由供應商、平台、物流、團長、消費者組成,任何一塊出現差池,都會影響整個社區團購。

和大部分社區團購平台不同,興盛優選的團長是便利店店主,疫情爆發之初,最先受到波及的是團長,他們也被迫關閉了便利店。

其次是在物流上,平台貨運司機初一初二調休,也是在這兩天疫情突然爆發,隨後封路封村,物流也被迫停運。

雖然在2月10日全面復工,但難度卻受疫情影響擺在眼前。一面是社區團購供應鏈嚴重不足,一面是消費者購買需求暴增。

不少沒有生鮮電商、買菜APP觸達的地區,小區的居民也紛紛重拾起以前自建的團購群。

「無公害青菜20元/5斤,大蒜葉20元/3斤,菊花葉10元/0.5斤。需要的跟單。」這是江蘇某小區一個團購群的信息。

「這個團購群建起來有一年多了,當時是想和小區里的鄰居們一起團點水果、蔬菜、網紅食品等。」群主稱,真正火爆起來,還是疫情開始後的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團購。

在他看來,以前社區團購只是當副業做著玩玩,如今一天要接幾百單。

除了民營社區團購外,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地區,當地政府也以社區團購的方式,將蔬菜物資運送進社區。

2月7日,《長江日報》在武漢發起了「社區團購蔬菜」活動,24小時平台訪問量突破330萬人次。

其方式是篩選出一批有資質、有規模的生鮮、食品、農業企業入駐社區平台,市民可以通過平台直接拼單團購。

社區團購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之前很多小區業主群、門店自己的顧客群等,都做得還不錯。不過,在疫情防控這個特殊背景下,社區團購再次火爆了起來。

南京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周耿表示:「在疫情影響的背景下,社區團購是一種短期的、自發的一種消費方式,是對在線生鮮模式的良好補充。」

對於消費者來說,社區團購將商家與消費者建立直接聯繫,實現及時、按需配送,這能夠很好地滿足社區居民對家庭剛需品。同時在選擇疫情嚴峻形勢下,避免大量人流集中在超市和菜市場,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產生的傳染風險。

在這個特殊時期,社區團購為線上生鮮模式補缺補漏。

「非經營性質」的特質,讓社區團購在特殊時期證明了其價值。而值得深思的是,疫情過後,社群團購會不會像之前潮起又潮落?

用戶留存、貨源與物流、效率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疫情之下,這些對用戶來說都不是問題,畢竟是被「趕」過來的,能吃上、多久能送到都是能容忍的事。但疫情之後,公眾對於需求不會只滿足於吃,還要有得選、吃得好。

當下,大部分社區團購平台採取輕資產模式,本身不控貨。這種運營模式能夠最大程度減小平台的資金及庫存壓力,被視為平台的保命之舉。可供應直接影響平台發揮。

物流直接決定用戶體驗。社區電商平台與運輸員並非僱傭關係。這種寬鬆的合作關係,能夠減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弊端是可調度的員工有限。

相比於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如今的社群團購優勢只在於便捷,疫情之後,這一優勢也不再凸顯。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社區團購現在正紅火,但美中不足的是,商品供應不足,運力不足,以及團長的不營業,都限制了社區團購平台在此次疫情中的正常發揮。

不過這都不重要,在大災面前,社區團購也在積極展現出自己優勢的一面,等到疫情過後,社區團購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而那些社群團購平台在扛過此次艱難後,也可以完成新的蛻變升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