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業仍是未來非洲農業的發展方向

非洲旅遊圈 發佈 2020-01-04T08:47:53+00:00

在非洲國家,投入數十億美元於農業生產或許並不能使人們擺脫貧困。研究顯示,每投資10億美元用於農業生產,就應再投資10億美元用於農業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務,以減少損失和創造可持續就業。


在非洲國家,投入數十億美元於農業生產或許並不能使人們擺脫貧困。研究顯示,每投資10億美元用於農業生產,就應再投資10億美元用於農業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務,以減少損失和創造可持續就業。

許多非洲國家的食品系統結構繼續受到持久殖民後遺症的影響。例如,大多數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以農村和城市經濟為特點的二元經濟,農村經濟以自給生產為主。但非洲各國不應只專注於玉米、肉類、牛奶和小麥等少數主要商品,而應能定期繪製農業前景規劃圖。

長期以來,非洲農村地區有自己的食物體系,只限於一些基本食物,如小穀物和山藥等。捲心菜、洋蔥和西紅柿等外來商品是非洲農村傳統食品體系中的新添品種。

與此同時,非洲城市越加成為(並一直保持)加工農產品的需求方,如包裝好的玉米粉、食用油、屠宰的牛或雞,大多數產品都能在商店裡找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非洲城市經濟是一種以加工製造不同商品為主的工業經濟。

從消費角度來看,農村消費者在聖誕節等節日期間會吃麵包、烤豆等加工產品。而由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親戚帶來的果醬、人造黃油、牛肉罐頭和蘋果、橙子等外來水果,農村消費者因此得以嘗試新的加工食品口味。

另一方面,在肯亞、尚比亞、辛巴威和南非等國,殖民時代以大規模農場的形式創造了獨立的經濟,這種經濟既不同於農村食品經濟,也不同於完全的城市食品經濟。

這種經濟為非洲製造業和出口生產了大量農產品。大規模農民生產的商品大部分流向城市的加工業和製造業,製成品得以在城市的零售店和超市銷售。大型農場還生產花卉等非食品作物,這些作物被出口以獲得外匯,使非洲國家能夠與其他國家進行深度貿易。

(文章轉載於中非貿易研究中心,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涉及轉載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無商業宣傳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