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九品中正制?曹丕為何選用這種制度

金榜01 發佈 2020-02-03T18:02:11+00:00

建安十三年曹操成為漢廷丞相,在此之前,中國北方尚未統一,戎馬倥傯,軍閥混戰,無暇嚴格按九品劃分人才。

「九品中正制」中的「九品」指把人才分為九個品級,這一制度最早成於建安年間。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成為漢廷丞相,在此之前,中國北方尚未統一,戎馬倥傯,軍閥混戰,無暇嚴格按九品劃分人才。

當時軍中選將用人,直接採用本地人互相推薦的制度。如當時曹操陣營里的「第一文官」、潁川荀氏的荀彧就向曹操推薦了同郡人才達九人之多。

雖然這種制度也帶有「鄉議」的色彩,但畢竟未經品題,缺乏標準。因此,當北方統一之後,政局穩定,選官機構的固定,也就要求選拔制度的正規化。

說到九品中正制的正式出台,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陳群。陳群出身東漢末年的世家大族——潁川陳氏,是士族門閥的代表之一。

他早先是在曹操的幕府里擔任曹掾,掌管選舉用人制度,對曹操軍中的「九品制」十分熟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魏王位,更改年號,積極圖謀篡漢稱帝。

為了爭取士族門閥的支持,曹丕開始改革中央及地方的選舉制度:他任命陳群為吏部尚書,總攬選官之制;緊接著,陳群以舊制不能盡選人才為由,把原存於曹氏軍中的九品制度移植了過來。

為使朝中人士都能接受,他選用本地的賢能之人主持當地人事檔案的調查整理工作,並給這種職務賦以「中正」的名稱。至此,「九品中正制」全面成形並以正式的選舉制度登上舞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