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油臉,有人到年紀消失,有人卻在加重,聽皮膚科醫生分析

皮毛醫生 發佈 2020-03-18T08:25:59+00:00

參考資料[1]蘭曉玲.痤瘡患者心理量化分析及護理[C]// 東南亞地區醫學美容學術大會. 2009.[2]王聰敏, 李海濤, 張華, et al. 護理干預對改善痤瘡患者心理狀況的研究[J]. 護理管理雜誌, 2011, 11.[4]王愛民. 98例青春期後痤瘡臨床分析[J].

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媽媽會跟我們講過很多事情。有件事情,在青春期,估計不少人都聽媽媽講過,就是臉上的痘痘在長大之後,或者說到了上班的年紀,就會自然消失!對於這個神奇的預判,媽媽給的答案多數是「大家都這樣」。

待我們成長之後,有人發現,媽媽講的對,痘痘真消失了;也有人發現,媽媽騙人,油臉加重、痘痘變多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在一定程度上 你媽說的沒錯!

痤瘡,初發於青春期,所以又稱青春痘。男性發病高於女性,且病情相對嚴重,與內分泌、皮脂和微生物感染有關。有研究發現,青春痘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85%。因其常遺留瘢痕和色素沉著, 嚴重影響美觀,對青少年有很大打擊的心理,易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有自愈幾率但要重視影響

青春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青春期後,性激素分泌趨於穩定。一般情況下,會在25歲以後不再出現青春痘,或原有的青春痘會自愈。這也是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都認為,青春痘到了一定年紀,具體就是到了上班年紀,痘痘就會自然消失。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家長因此對孩子的青春痘有所忽視,任何既然會自愈,就可以放任自流。的確,並不是所有的青春痘都需要接受治療,像一些輕微的粉刺、少量的丘疹,平時注意科學的皮膚清潔、改變不良習慣、作息正常即可。

但是,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對於發病較早、有家族史、與內分泌因素有關的患者,需要及時就醫;當痤瘡病情嚴重時,或是因勿信偏方秘方,或使用錯誤的方法和藥物是,痘痘預後易留下瘢痕。

青春痘的心理危害易忽視

最令人擔心的是,青春痘對孩子心理的影響,輕則敏感、焦慮、失眠,重則可能引發抑鬱。而且這些負面情緒,反過來會加重痤瘡病情,形成惡性循環。尤其是在初高中時期,會被周圍的人有意或無意的調侃、歧視、疏離,多數孩子又不會跟父母傾訴,這時期造成的心理壓力和陰影,不是危言聳聽,對孩子的整個人生都有影響!在臨床上,我們發現,因青春痘就診的群體,不少人敏感而自卑,缺乏自信,自訴青春痘對他們的性格影響很大。

因此,家長朋友對於孩子的青春痘問題時,一定要主動關注,密切觀察,如孩子(有青春痘)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情緒上的異常,要做好心理疏導,必要時請就醫;另外,痤瘡具有遺傳性,而遺傳性的痤瘡病情一般較重,年輕父母的孩子雖然還未長大,但要及早引起重視,不要讓自己遭遇的痛苦,再傳給下一代!

在很大程度上 你媽說的有偏差!

很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改變。青春痘就是其中之一,為什麼?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環境污染的存在以及工作學習節奏的加快,使得患青春痘的患者群體不僅更加龐大,且向兩個年齡段發展,一是青春期更早期,二是青中年階段。尤其是青中年階段,與媽媽以前說的情況截然相反,不僅沒有消失,反而病情更為頑固,治療難度也大。

青春期後痤瘡 女性是高發人群

今天,我們重點講下青中年階段痤瘡,稱為青春期後痤瘡,臨床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青春期就有痤瘡,一直持續到25歲以後,即持久性痤瘡;一類是25歲以後才出現痤瘡,即遲發性痤瘡。女性朋友是青春期後痤瘡的高發群體,表現多為輕中度痤瘡。

調查發現,油性皮膚、喜歡油膩食物、工作壓力大、伴發溢脂性皮炎的青春期後痤瘡患者症狀都比較嚴重,25歲-29歲是高發階段,主要原因是該年齡階段皮脂分泌旺盛、雄激素水平高。女性朋友(職業女性),長期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是多發人群,尤其是不善於處理心理壓力的人,還會加重症狀

因此,這類女性朋友,在治療方面,除了常規治療,還需要放鬆壓力,但整體效果不佳。因此,如有此類痤瘡,一般更建議女性去醫院就醫。臨床醫生除進行對症治療外,還會給與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導,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必要時還可使用一些藥物,儘快改善心理狀態,幫助痤瘡病情緩解。

總結

事實上,不管是青春痘,還是青春期後痤瘡,不管是青少年,還是青中年,痤瘡對於群體的學習、生活、工作、交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要科學對待。

尤其對於青少年和女性群體來說,青少年因正處於生理髮育期,外界因素對於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影響,家長朋友一定要重視;而女性朋友因為心理更為細膩敏感,在對待痤瘡時,要注意做好心理釋壓,必要時可求助專業醫生。

參考資料

[1]蘭曉玲. 痤瘡患者心理量化分析及護理[C]// 東南亞地區醫學美容學術大會. 2009.

[2]王聰敏, 李海濤, 張華, et al. 護理干預對改善痤瘡患者心理狀況的研究[J]. 護理管理雜誌, 2011, 11(4):245-247.

[3]李亞娟, 郭慶, 曾凡欽. 青春期後痤瘡嚴重程度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誌, 2006, 5(2).

[4]王愛民. 98例青春期後痤瘡臨床分析[J]. 臨床皮膚科雜誌, 2001, 30(6):366-36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