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麵包該如何選擇?

沐沐兮兮 發佈 2020-01-28T02:37:06+00:00

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牛奶會有的,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是早期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中瓦希里對妻子說的一句話。麵包為泛指,指的是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而愛情是精神需求。這句話是相對於「沒有麵包的愛情」而來的。

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

「牛奶會有的,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是早期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中瓦希里對妻子說的一句話。麵包為泛指,指的是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而愛情是精神需求。

這句話是相對於「沒有麵包的愛情」而來的。現在人戀愛或者婚姻普遍都會比較看重對方的經濟實力,認為幸福的愛情需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為依託,不會選擇純精神層面的愛情。

而勇於提出「有了愛,麵包會有的。」這類人則是崇尚完美的愛情,相信真愛無敵,認為兩個人只要有愛為基礎,便一定會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出無限的財富,不用說麵包,牛奶也會有的。

我們今天來討論的話題是:愛情和麵包如何選擇?

誠然,大部分的女性都想嫁給愛情,但是麵包也同樣的重要,沒有麵包的愛情到最後就會經不起現實的打擊,最終以失敗收場。

要想愛情長久永存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就像老夫老妻,時間久了愛情也難免會在各種柴米油鹽中消失殆盡。

女性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生物,在戀愛的過程當中,因為許多還不確定的因素,而男性又無法帶來安全感時,這個時候的女性就會變得非常的多疑了,因此擺在大多數女性面前的兩個選擇:嫁給愛情還是嫁給現實?要麵包還是要愛情?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蝸居》,一部圍繞房子來詮釋愛情和麵包取捨的故事,故事裡的女主人公小貝為了奢華的物質生活而拋棄了那段奮鬥中的愛情。

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為了少奮鬥而選擇安逸的物質生活,愛情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當然,也有那麼一些人會看淡物質,願意與一心人白手起家,在自行車上笑著看潮起潮落。

採訪過一位女性,她的回答比較切合實際,她說:「我想選愛情,麵包可以自己掙。但現實中我還是會選擇麵包吧,愛情這種東西不長久。」

商人們說,愛情和婚姻不過是一種交易。雖然看似無情,卻也不無道理,只不過有的人用真心換真心,有的人用青春換財富,有的人用美貌換權勢。

這個社會有它的規則,我們不多做評論。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盡力迴避不能忍受的,所謂「趨利避害」也未嘗不是幸福之道。

選擇其實無所謂對錯,因為誰都不能同時走上兩條路,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走的那條道就一定充滿光明,而另一條就伸手不見五指。重要的是能否在選擇其中一條時不回頭、不抱怨、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去惦記著另一條路上的風景。能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做自己的夢那就是不錯的本事。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對於幸福的定義也不一樣,有一部分女性選擇嫁給現實,有一部分女性選擇嫁給愛情,當然也有同時選擇麵包和而愛情的,能把麵包和愛情一起把握住的女性幸福感是比較高的。

一個女性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夠在嫁給愛情的同時能夠擁有麵包呢?

那就是她本來就有足夠的經濟基礎,這時候只要找一個真正愛的人過一生就很完美幸福了,但是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有足夠的經濟基礎的,所以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努力,兩個人一起創造出麵包,這樣既能擁有愛情又不會缺了麵包。

大多來說呢,嫁給愛情的女性,幸福感會更加的高,她們懂得為愛人付出,她們有動力為家庭努力,同時更加明白奉獻的意義,這樣的女性她們的精神是非常豐富而強大的;而擁有麵包的女性不用考慮各種經濟上會遇到的困難,有句老話說得好:你有錢,說句話都是香的。

上面我們說過,最好的結果是二者兼得,如果只能選擇其一,沒有正確或者錯誤選項,只有義無反顧,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有了愛情兩個人,共同努力下擁有麵包和牛奶,既新鮮又營養。享受現成的麵包萬一是過期的還不利於健康。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