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孟晚舟15歲,任正非44歲,房子漏雨了

最人物 發佈 2021-09-26T10:46:06+00:00

當《我愛你,中國》的背景樂響徹大地、CA552次航班穩穩降落在深圳機場的停機坪上時,孟晚舟從舷窗中向艙外正在等待她的同胞們致意。

被困1028天後,孟晚舟終於回到了中國。

上萬公里的飛行距離,十餘個小時的飛行時間。這條看似並不漫長的歸家路,孟晚舟走了將近三年:從2018年12月1日,到2021年9月24日。

當《我愛你,中國》的背景樂響徹大地、CA552次航班穩穩降落在深圳機場的停機坪上時,孟晚舟從舷窗中向艙外正在等待她的同胞們致意。

深圳塔台歡迎她歸航:「這裡是中國深圳寶安機場,祖國永遠是你最強大的依靠,孟晚舟女士,歡迎歸來!」

孟晚舟的漫漫回家路與大國的命運牢牢綁定在一起,而這命運的走向,用王朔曾寫過的一句話足以概括: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回看,風馳電掣。

三年來,孟晚舟在國外的情況,一直牽動著全部國民的心。而在這些國民中,有一位不凡卻也再平凡不過的人身影——華為創始人、孟晚舟的父親任正非。

1028天前,任正非與孟晚舟前往阿根廷參加國際通信會議,女兒提前兩天出發,任正非因公在外地轉機,「逃過一劫」。

被捕第二天,孟晚舟通過丈夫給任正非傳紙條:「爸爸,所有的矛頭都是對準你的,你要小心一點。」

任正非公開回應:「雖然很想念女兒,但我已經做好今生不再相見的準備。我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我絕對不會放棄大家的利益,去獲得孟晚舟的自由。我堅信我們的祖國,堅信我們的智慧,堅信孟晚舟肯定會回家!」

2021年9月24日,加拿大溫哥華,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法院外對媒體講話。

面對與女兒的漫長分別,任正非頭腦清晰、姿態堅定。他對「大國的力量」充滿自信,也相信「國家不會放棄營救每一個人」。

如今,國家做到了。

華為也表示「期待孟晚舟儘快安全回國與家人團聚」、「將繼續在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的公司訴訟中維護自己的權利」。

三年間,在眾人看不到的角落,這位在商場上久經風雨的77歲古稀老人,僅僅只是一位父親。

他一直在等女兒回家團聚。

儘管,此前他曾多次公開發表聲明:「唯有孟晚舟不會接班。」

直到2013年,媒體才知曉「華為長公主」孟晚舟的存在。彼時,她進入華為已經整20年了。

2013年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孟晚舟很少公開亮相。和同為企業二代的王思聰不同,前者坐擁4147.6萬粉絲,微博轉贊評高達1.53億。而此前,孟晚舟的微博主頁只有3條消息,最近一條還停留在8年前。

就連在華為內部,也只有極個別人知道她的身份。媒體都稱她為「華為的秘密」。

父親任正非對她要求嚴苛、不斷試煉她,甚至幾度表明「不希望她拋頭露面」。

2013年1月,孟晚舟一頭披肩長發、盛裝出現在華為2012業績預告媒體見面會上,這是她首次以華為CFO的身份面對媒體。提及任正非,她使用的稱謂是「任總」,而並非「我父親」。

從1993到2013,孟晚舟歷經20年,在公司內部,「任正非女兒」的身份並未為孟晚舟帶來任何光環和庇佑。

相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頭銜給她帶來了無數壓迫和壓力。

孟晚舟

「任正非女兒」,是壓在孟晚舟頭上一座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也無法迴避的大山。

如果有人在1993年撥通華為總部的客服電話,為他轉接分機的就是華為今天的CFO、當年年僅21歲的孟晚舟。

1993年,孟晚舟從深圳大學畢業來到華為工作,卻被父親安排去前台做接待員。

她不僅需要負責客戶接待,還同時和另外三個女孩承擔起了總機轉接和文件列印的工作。

那時,華為的總機是一個有著密密麻麻鍵盤的平板,足足有一張辦公桌那麼大。每當電話響起、紅紅綠綠的信號燈不停變幻閃爍時,孟晚舟就會手忙腳亂、渾身冒汗。

但那時,沒人知道她的身份,也沒有人對她報以同情。

日復一日瑣屑而高壓的工作,曾一度讓孟晚舟喘不過氣來。然而父親和工作都從不為她「開綠燈」。

從學生時代伊始,任正非就對女兒很嚴苛。孟晚舟一直很想出國留學,但都被任正非阻止。1996年,華為第一次參加國際通訊展,孟晚舟隨團去了莫斯科。這是24歲的她第一次出國。

在一次訪談中,任正非曾向記者透露:「她在華中理工大學讀碩士時非常節約,我給她10000塊錢,她讀完書退回9500元。」

孟晚舟所需要承受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在華為內部,孟晚舟的職責眾多——她做過秘書、協助過銷售和服務部門,負責打字、製作產品目錄、安排展覽會務等等。後來的日子裡,面對媒體,她常將自己形容為「華為早年僅有的三個秘書之一」。

秘書其實就是「打雜的」。

嚴父任正非告訴孟晚舟:「社會閱歷的第一條是對人要有認識,而打雜有助於積累這些經驗。」

相信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都能意識到任正非的這句話,是有多么正確。

而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這種愛,算不上溫柔,卻能讓一個年少的女孩,在殘酷的商業社會,慢慢成長為一個從容大度、泰山崩於前而不改面色的錚錚強人。

這種愛,跟某些企業家安排孩子在家族企業平步青雲、或一擲千金為孩子買豪車,是不一樣的。

「家人永遠不會進入接班人序列。」

任正非口中的家人,指的是現任華為首席後勤官的弟弟任樹錄,曾任華為財務副總的妹妹鄭黎、曾任華為旗下慧通公司董事長的兒子任平,和時任華為財務長的女兒孟晚舟。

在2013年的一次持股員工代表大會上,任正非描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形象——視野、品格、意志以及對價值評價的高瞻遠矚和駕馭商業生態環境的能力。

「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備。」

5年後的春天,「家人永遠不會進入接班人序列」被任正非親手打破。

在2018年初的董事會上,任正非正式辭任華為副董事長,繼任者是他的長女孟晚舟。

去清華演講時,孟晚舟曾借用培根的話,說「黃金時代,就在眼前」。她也用近似任正非那般堅定果決的決策力和一系列殺伐果斷的實際行動,為她和華為的黃金時代寫下註腳。

孟晚舟正式成為「孟總」,「孟總」卻並非一日練成的。

1998年,孟晚舟在華中理工大學就讀完會計專業後回到華為,任職於財務部門。

5年的底層歷練之後,從2003年開始,她嘗試建立全球統一的華為財務組織: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流程、財務制度和IT平台等。

她也先後擔任過華為國際會計部總監、香港華為財務總監、帳務管理部總裁、銷售融資與資金管理部總裁等職。

回憶起從事財務工作的源頭,孟晚舟再度聯想到1996年的莫斯科之旅。那年,她在國際通訊展上見到了有生以來最多的盧布。

「一疊美金居然換來好幾十捆盧布,我和同事連數都不敢數,抱起來就往賓館狂奔。回到房間,鎖上門,我們才發現少換了100美金的錢。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匯率』的放大效應。」

2011年,憑藉在財務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孟晚舟正式出任華為CFO。這一年,她39歲,負責華為的財務工作已經滿13年。

2016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高達5215億人民幣,是BAT三家的總和。其中,孟晚舟的全球統一的財務系統居功至偉。

2018年3月,經持股員工代表會投票選舉,她出任華為副董事長。

拘押期間,「孟總」也從未被擊垮,盡顯「華為長公主」的氣質與風範。

儘管腳上的電子鐐銬足以摧毀一個人全部的體面,但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孟晚舟,始終維持著一如既往的優雅、大氣和驕傲。

她穿著得體,面對媒體時始終面帶微笑、溫和有禮。甚至,她還不忘給守在她住所外的記者點上一個披薩。

這些氣節,是任正非錘鍊出來的。這種錘鍊還在繼續。

2019年2月25日,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在心聲社區發布了BBC紀錄片《華為背後的男人》。這是任正非在其女被捕後,首次接受國際媒體採訪。採訪中,他提到「不會給孟晚舟升職」。

「這樣的艱難困苦的確會對一個人的勇氣和性格產生重大影響,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當她回到華為時就會被賦予更大的責任。

她沒有技術背景。作為財務長,她可以處理財務問題,但對於公司的其他業務她無法面面俱到,也沒有領導能力。」

「不拼爹,不拼媽,一切看貢獻和能力。」即使是在面對女兒時,任正非也一視同仁地踐行著華為的價值觀。

但作為一名父親,他偶爾也會流露出對女兒掩飾不住的欣賞。

2017年,在和北大教授陳春花的一次談話中,當他被問及「華為成功的核心點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時,73歲的他回答說是「財務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

一場意料之外的「拘押」,拉近了任正非和孟晚舟的父女關係。

自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於加拿大機場被拘留以來,任正非曾多次公開向女兒流露出「很心疼」的情愫。

在此之前,類似的情感表達是從未有過的。除了工作上的協商與溝通,孟晚舟與父親的交集很少。

「在過去,我們從來沒有什麼父女之間的固定交流時間。孟晚舟可能一整年都不給我打個電話,不會問我怎麼樣,甚至不會給我發簡訊。但現在,我們的聯繫密切了許多。」

在孟晚舟心中,任正非很長一段時間內留給她的印象,不是父親,而是一個站在商業王國頂端的男人。高高在上,並且疏離。

作為任正非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孟晚舟曾見證過父親最艱難的歲月。

1987年,因為一次生意被騙,任正非背負上200多萬元的債務。在那個年人均工資不足1000元的年代裡,200萬是一個天文數字。隨後他面對的,是婚姻的結束。

那一年,他44歲,被生活逼到絕境。

他和父母、女兒、侄子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屋頂破裂的小屋裡。那時的孟晚舟年僅15歲,她不知道在將來的人生里,自己將和父親面臨怎樣的雨雪風霜。

在一篇名為《風箏》的回憶文章里,她這樣形容這段生活:「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四面透風的屋子裡,隔壁鄰居說話都能聽見。」

16歲時,孟晚舟改隨母姓,被送到貴州爺爺奶奶家讀書,與父親的距離更遠。

參加工作後的孟晚舟回憶道:

「我能見到他的時間不多。除了每個月最後一周是公司工作例會,他會在那一周在深圳露面,其它時間都在外面出差。」

孟晚舟在加拿大

在加拿大三年間,父女二人常通電話交談。父親任正非會主動提及一些和家長里短相關的瑣碎小事,會把在網上看到的趣聞發給她,甚至還會給她講笑話:

「晚舟很堅強,這幾年我反而覺得我們變得更親近了。」

有一點始終未變——「嚴父的高要求」和「選擇堅定不移相信國家的自信姿態「。

「晚舟是在受苦,但也會因此變得更強大。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我並未想過因為女兒而退步,我能堅持多挨打幾年,包括我女兒多受一些罪,也不能把中國的利益讓給美國。」

失去自由的日子裡,孟晚舟過上了久違的「輕盈的生活」。

丈夫和母親定期飛往加拿大探望她,陪伴她度過從前鮮有的家庭生活。她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畫畫和學習上。「在這期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讀完一本書,有足夠的時間細細地完成一幅油畫。」

學習工作兩不誤。除了培養興趣愛好,孟晚舟還同時每天在網上學習好幾門功課。父親任正非對此頗為欣慰。

「晚舟並沒有意志衰退,最多的時候一天學八門功課,恐怕將來是要讀一個『獄中博士』出來!每次打電話,她都說自己忙得很、充實得很。關於華為重大問題,她還在網上跟我協商。」

在2019年12月1日發表的公開信中,孟晚舟說自己這一年「經歷了恐懼和痛苦,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學會了堅強承受,從容面對,不畏未知」,還說要「感謝大家(中國人)給予的溫暖和鼓勵」。

「要感謝美國政府給孟晚舟插了一個堅強的翅膀,我相信她將來會飛翔得更好。」

這次「拘押」,對於任正非的「小家」和國人的「大家」而言,都是一次不小的磨難。

但正是這份「磨難」,使得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無間,也使得大家對彼此的愛更有底氣和安全感,讓大家變得更團結。

身處異國3年,孟晚舟錯過了父親任正非的2個生日,也錯過了與家人團聚的3個中秋月圓之夜。

2019年9月15日,一個多月後,就是任正非75歲生日。孟晚舟給父親寫了一封信。

信中,她寫道:「往年我們都會團聚在一起,你這個壽星總會親自下廚,做我們喜歡吃的各種菜菜,總是會下午四點就開始奪命連環call,催著我們趕緊回家。

今年,女兒無法陪在你身邊,嘗你的飯菜,聽你的嘮叨,摸你的皺紋,親你的笑臉,還有,受你的批評!先欠著哈!等我回來你再慢慢還。」

如今,孟晚舟雖與2021年的中秋團圓夜遺憾擦肩,卻再也不會錯過父親的78歲生日、乃至往後每一個生日了。

她形容父愛「如高山,巍峨而綿延;如天空,深遠而寬厚;如大海,永恆而深邃」。

「晚舟歸航」的背後,是兩個父親的堅持與格局——任正非作為父親,撐住了華為和孟晚舟,祖國作為另一個強大的父親,穩穩撐住了他們仨,也穩穩撐住了每一個國人的尊嚴和體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