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臣,外戚與宗室的對皇權掣肘看唐朝為什麼不能避免宦官專權

史學微末 發佈 2020-01-28T12:13:40+00:00

但朝臣因為不是自己人,皇帝很難對他們放下戒心;宗室就更不用說了,唐朝皇帝還嫌兄弟鬩牆,手足相殘的事情還少嗎,不行;選來選去,只有宦官是最讓皇帝順眼的,因為宦官本身是個不完整的人,是根本不可能成為皇帝的人,宦官集團的特殊性,註定了宦官只能是皇權下面的一條狗。


唐朝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堪稱中晚唐兩大毒瘤,這兩顆毒瘤附在唐王朝的肌膚中,年復一年的吸食唐王朝的血液。唐王朝在得到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兩個不治之症時,沒有任何能根治他們的辦法,只能苟延殘喘的活到了10世紀初,最終亡於昔日臣子朱溫之手。


今天,我們重點講一下唐王朝宦官專權吧!

唐朝宦官專權和為害,為什麼會如此嚴重呢?

唐朝宦官專權嚴重是中國歷史出了名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誰都怨不著,只能怨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特殊性。
從根本上講,宦官專權只要是具有君主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都非常容易發生。因為在此制度下,皇帝個人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但權力和義務要相對等,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因此皇帝要管理整個天下,以皇帝的個人精力又無法將天下大小事情一把抓,只能分權給身邊的人去管理。


皇帝有三個選則,一是朝臣,二是宗室外戚,三是宦官。朝臣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倒是很合適的,再說協助皇帝本來就是他們分內的事情,名正言順的。但朝臣因為不是自己人,皇帝很難對他們放下戒心;宗室就更不用說了,唐朝皇帝還嫌兄弟鬩牆,手足相殘的事情還少嗎,不行;選來選去,只有宦官是最讓皇帝順眼的,因為宦官本身是個不完整的人,是根本不可能成為皇帝的人,宦官集團的特殊性,註定了宦官只能是皇權下面的一條狗。唐朝皇帝不是不知道宦官專權的危害,但宦官是不會削弱皇權的,皇權強則宦官強,這些宦官不會蠢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不管唐朝宦官專權如何嚴重,皇帝照樣對宦官寵信不衰。而朝臣,宗室外戚的種種行為也給宦官勢力膨脹,最終達到大權在握非常好的契機。

宦官勢力膨脹因素

一:朝臣

唐朝後期朋黨爭鬥和官僚的投靠使得宦官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中唐以後,官員的來源大都來自科舉考試和邊塞將領入京為相,在政治鬥爭及其激烈的京城,這些根基薄弱的官員就會找政治勢力來做靠山,以期達到鞏固權勢,升官進爵,有皇帝身邊的宦官為自己的勢力說話是再好不過的選則了。宦官也需要這些外朝的人士來達到擴大政治基礎,排擠政治對手的目的。像中期著名宰相元載就是通過投靠大宦官李輔國向皇帝推薦,逐步取得皇帝信任而獲得相位的。


不過宦官專權驕橫,奪去了許多朝臣的權勢與地位,也引起了朝臣和宦官之間的鬥爭。宰相的官署在宮廷以南,稱為「南衙」;宦官所在的內侍省在宮廷北部,稱為「北司」,朝臣和宦官的鬥爭故稱「南衙北司之爭」。唐朝後期發生了多次「南衙北司之爭」,在這期間,宦官憑著手中的軍權,皇帝的寵信,發動了二王八司馬事件,甘露之變一系列政變,使南衙勢力大大削弱。南衙到了後期甚至連立皇帝這種大事都沒有發言權,全憑宦官意見(「自穆宗至昭宗凡八帝,『而為宦官所立者七君」)。

二:外戚
就唐朝而言,中唐以後外戚宗室勢力的衰微,給宦官勢力膨脹提供了大好的機會。

皇帝以內廷牽制外朝,是常用的統治術。在內廷中,除了利用宦官外,還倚重外戚勛舊勢力。作為帝王母后親屬的外戚,又大多出身於官僚士大夫之家,具有一定的政務處理能力,由於血緣關係,他們很容易與皇帝形成強大的政治同盟。事實上,這些外戚內輔帝王,外控宰輔,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在外戚勢力強大的情況下,宦官勢力必然被分割。但是外戚給皇權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宦官,唐朝皇帝可沒有忘記自己的姑表親隋朝皇室是怎麼憑著外戚身份奪得帝位的。

而且本朝武氏外戚家族也是差點搶奪他們李家的天下,因此,外戚是絕不可能親信的,只能是平衡朝政的工具。加上安史之亂,科舉制度興起後外戚勢力的衰弱。沒了外戚,皇帝在宮廷中也只能依靠宦官勢力,宦官勢力正是通過皇帝不斷信任而膨脹起來的。

三:宗室

外戚和朝臣勢力的衰微給了宦官勢力發展的機會,而混亂不堪的唐朝宗室內部,也讓宦官得到大規模的重用。李唐王族出身於胡漢世家,李淵母獨孤氏,李世民母紇豆陵氏,李治母長孫氏,均為漢化胡人。李唐王朝的支柱北周「八柱國」軍事集團,又多是鮮卑拓跋氏出身。這使得唐朝宮廷中保留著濃厚的異族風格與習氣,例如打馬球,穿窄袖胡服,吃胡食,說胡語等,皇位繼承也不例外,受胡人「諸子有勇力者即位」的影響甚深。

像唐朝初期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的登基哪一次不是伴隨著刀光劍影,唐朝二十四位皇帝,嫡長子繼位的寥寥無幾,大多數皇帝都是依靠武力奪取政權的。及其依賴暴力給唐朝宮廷帶來的就是動盪不安的現狀,各方宗室勢力都迫切的想知道宮廷和皇帝的最新情況,而皇帝也必須要最親近的人來壓制這些不安定因素。宦官就是雙方勢力的最好選擇,宦官久居內廷,對宮廷的任何風吹草動都了如指掌,並且宦官還有往來導引,開關宮門,扈從侍衛之便利,簡直是政變協助的不二人選。如果宦官依靠政變擁立新君,新君在立足未穩,朝政大亂的局勢下對宦官的依賴只會加深。唐朝後期著名大宦官例如魚朝恩,李輔國都是依靠政變而獲得皇帝寵信的。

黑暗

帝王的腐敗和政治的黑暗,則與宦官專權為害互為因果。因為唐朝後期一系列糟糕的政治形態,導致皇帝逐漸喪失政治信心,逐漸長期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皇帝又是天子,許多政務都要由皇帝最終拍板,但皇帝又不願意處理政務,最高權力還是落入宦官手中。而宦官擁有皇帝賦予的權利,為了不讓權利流失,自然千方百計的讓皇帝沉湎與酒色之中。一個胸無大志的皇帝,是最符合宦官集團的整體利益的。

曾侍奉過6個皇帝的大宦官仇士良,專權20餘年,皇帝有時雖對他飛揚跋扈不滿,但卻不願將他除掉。


就是因為他「有術自恃,恩禮不衰」,讓皇帝欲罷不能這個「固寵術」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要讓皇帝玩弄聲色犬馬,使他高高興興而不想閒著。不能讓皇帝讀書,接近儒學之士,如果皇帝和這些人親近,就會對宦官專權不滿,宦官的恩寵和權力也就會越來越小。(「天子不可令閒,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使日新月盛,無暇更及它事,然後吾輩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讀書,親近儒生,彼見前代興亡,必知憂懼,則吾輩疏斥矣。」)。是啊,仇士良這番話道出了唐代宦官專權干政的訣竅與經驗。在朝臣和宗室外戚都不可信的情況下,皇帝不相信宦官還能相信誰,大權和享樂一個都不能少,宦官,無疑是最好的幫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