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實長白黴、變軟腐爛還落果?是什麼原因?

廣州立德農資科技 發佈 2020-01-03T11:57:30+00:00

柑橘疫霉褐腐病,又叫褐腐病、疫霉病,是高溫多雨季節和柑橘成熟期時的高發柑橘種植病害。一旦發生,極易造成果農的種植收益,所以下面小編就和您講下柑橘疫霉褐腐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危害症狀  柑橘疫霉病果實發病稱為褐腐病,樹幹發病稱為腳腐病。


  柑橘疫霉褐腐病,又叫褐腐病、疫霉病,是高溫多雨季節和柑橘成熟期時的高發柑橘種植病害。一旦發生,極易造成果農的種植收益,所以下面小編就和您講下柑橘疫霉褐腐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危害症狀

  柑橘疫霉病果實發病稱為褐腐病,樹幹發病稱為腳腐病。

  果實發病時,病斑近圓形,褐色水浸狀、病部質地堅實,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濕度大時迅速擴展到全果,有酒味,只侵染白皮層,不爛及果肉,以後呈水浸狀軟腐,果實很快脫落。帶菌果貯藏遇合適條件,發生迅速,傳染快,可引起整個貯藏室果實腐爛,危害十分嚴重。

  樹幹發病時,一般危害主幹的根頸部位,初期呈現黃褐色水漬狀,基部樹皮腐爛,具較強刺鼻酒糟氣味,併流出褐色膠液,氣候乾燥時,病斑乾裂,天氣潮濕時,病部擴展快、皮層腐爛,並向根頸四周擴展,當根頸腐爛環割整個樹幹基部時,引起植株大量異常落葉,嚴重時樹體枯萎死亡。有時根頸部和樹幹、枝條無異樣,刨開根系後,可見鬚根皮層不同程度變褐腐爛,並有魚腥臭味。

發病特點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組織和土壤中越冬。次年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時開始活動,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隨雨水飛濺到近地面的果實上侵入為害,導致果實發病。水源充足的果園,灌溉水常起傳播孢子的作用。

  氣溫高、悶熱並暴雨或連續2-3天下雨即可發病;澇害、果園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可加重此病發生;通透性差或果實披垂堆疊的果園極易發病。9月中旬至10月是發病高峰期。

此外,以下情況易導致該病大爆發:

  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果園。

  掛果偏多、果實下垂的果園。

  水改田、低洼果園。

  偏施氮肥、忽視有機肥、中微量元素補充的果園。

  接近成熟的果實。

綜合防治措施

  柑橘疫霉病病原主要潛伏於土壤中,因此疫霉病的防治主要從果園防治著手,對該病常發生的橘園,要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肥水管理:

  多施有機肥,以增強樹勢,增強植株抗病性;開挖排水溝,使果園內不積水,低洼地塊的果園,可以築桔墩。同時果園操作時避免損傷主幹,及時除去樹盤內雜草。掛果量大時用竹竿支撐起柑橘枝條距地面1米以上,防止病菌借風雨侵染果實。

  2、鋪設地膜:

  有條件的地方,在9月開始鋪設反光地膜,以降低病原菌的感染幾率。

  3、選擇抗病品種

  新建果園,選擇抗病品種,這是防治柑橘疫霉病的切實可行措施。種植時先做好規劃,改良土壤,施足有機肥,有條件的採用脫毒營養壯苗,適當稀植,栽60-80株/畝。

  4、減少病原菌

  褐腐疫霉病菌大多在樹體、病蟲枝、落果、殘枝落葉及土壤中越冬,成為第2年初次侵染源,因此冬季清園必須乾淨徹底,要把死樹、病樹體上的病蟲枝、落果、殘枝落葉等帶出果園集中燒毀。在冬季進行全園深翻曬土、調理土壤理化性質,破壞病菌的生存環境,從而減少病源。再結合剷除性病菌殺菌劑處理,降低第2年的侵染病源。生長期及時摘除染病果和落地果,集中銷毀,防治再次侵染。

  5、藥劑防治

  9月份上旬開始應噴施保護性藥劑,如3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甲霜靈·錳鋅等,15天左右一次。如果使用銅製劑,如喹啉銅,7到10天就要噴一次藥。雨前雨後及時用藥,重點噴施中下部果實。

  如果病害已經發生,則使用咪鮮胺+乙膦鋁或者乙磷鋁+代森錳鋅,5天一次,連續3次,基本上能夠控制病情蔓延,其中乙膦鋁可以和惡霜靈、甲霜靈、疫霜靈藥劑進行輪換使用,兼防炭疽病。

  注意:疫黴菌喜濕怕光的特性,噴藥要在雨前雨後進行,噴施均勻,重點在距離地面30公分以內果實。對於快成熟品種,後期高溫後雨水多是發病關鍵,一定要在9月中上旬做好預防措施。

  如果農友們想了解更多的柑橘種植技巧,歡迎點擊下方藍字「了解更多」,關注我們,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我們及時更新的實用種植技術文章。#三農# #帶你看三農# #柑橘種植# #種植技術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