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之後,各軍事大國改革調整,空中力量編成趨於高效合成化

兵者觀察 發佈 2020-01-28T17:53:39+00:00

海灣戰爭之後,世界各主要軍事大國以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為原則,紛紛開始實施軍隊轉型計劃。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空軍參戰部隊4.5萬人,數量雖然不多,但由於信息化武器裝備與高素質作戰人員的有機結合,作戰能力很強。

海灣戰爭之後,世界各主要軍事大國以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為原則,紛紛開始實施軍隊轉型計劃。美國國防部在2001年版《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明確提出軍隊由"基於威脅"型轉變為"基於能力"型的新主張,強調要把軍隊建設成為"平時能懾服、戰時必取勝"的信息化作戰力量。

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國軍事力量的調整,總體上呈現出核力量的地位相對下降,常規力量的地位顯著上升;陸軍兵力的比重下降,空海軍兵力的比重上升;戰鬥部隊的比重縮小,保障部隊的比重增大;重型部隊的比例下降,輕型部隊的比例上升;一般指揮參謀軍官的比例減少,技術性軍官的比例增加等發展趨勢。

一、以提高質量為目的壓縮空中力量規模

在未來的信息化戰場上,軍隊的數量、質量對戰爭結局的影響將發生根本變化,主要表現為質量將升至主導地位,數量將退居次要地位;質量可以彌補數量的不足,數量則難以抵消質量上的差距,等等。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空軍參戰部隊4.5萬人,數量雖然不多,但由於信息化武器裝備與高素質作戰人員的有機結合,作戰能力很強。因此,大幅度削減規模,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空軍高技術武器裝備,已經成為世界空中力量發展的基本趨勢。

美國空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過三次削減規模,已經從里根總統時期的70萬人減至現在的30餘萬人。下一步將主要加快新一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列裝。2010年,第四代隱身先進戰機F-22取代現有的F-15C成為新一代主力戰機,用於替代A-10, F-16的新型戰機F-35將與F-22形成高低搭配式結構。2020年,美國空軍的作戰飛機基本實現"隱身化"。

空軍的編制體制還將會縮小,航空隊將由行政機關轉變為作戰指揮機構而減少50%的機關人員,戰鬥機和轟炸機將分別削減35%和32%,支援保障飛機將減少6%至11%。作戰部隊編制將實現小型化、聯合化,以多類型、多機種混合編組戰術分隊,使作戰力量具有能遂行多種作戰任務的功能和極強的戰略戰術應用靈活性。

二、著眼作戰效能進一步強化指揮系統建設

息化空中力量編制體制的最重要目標是,使信息這一戰鬥力主導要素能在整個組織體系中順暢、快速、有序地流動,以加強結構的整體性,提高整體作戰效能。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從發現目標、目標信息處理、分析判斷、指揮決策一直到武器系統採取攻擊行動,整個周期只需10多分鐘的時間。這除了使用先進的指揮控制設備外,採用"扁平網絡化"的指揮機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種扁平網絡化指揮體制的特徵是縱向壓縮、橫向聯網、縱橫一體,具有信息流通快的優點,能滿足實時決策、實時指揮的要求。

傳統的機械化戰爭由於規模大、戰線綿長、戰場廣闊,再加上通信手段相對落後,作戰部隊通常只能與自己的直屬上級保持聯繫,因而形成了"樹"狀的指揮控制體系。這種"樹"狀的指揮控制體系,使信息流程長而慢,平級單位之間不能橫向溝通,火力與機動不能與情報直接相連,常常由於必須經上級中轉而導致貽誤戰機、指揮控制效率不高、抗毀能力差的後果。"扁平網絡化"的軍隊指揮控制體系,是在信息化技術的保障下實現的"網"狀指揮控制系統。

在縱向上,雖然仍存在從最高指揮機構到基層分隊所形成的逐級控制關係,但作戰單元的數字化指揮控制系統成為指揮體系的最小層次。指揮中心與作戰單元之間可以處於相同的信息流動層面,因而可以減少指揮層次,縮簡訊息流程。

在橫向上,各指揮系統間的橫向聯繫更加緊密,不僅包括平行指揮機構之間的聯繫,還包含非同一層次間指揮機構的橫向聯繫;不僅包括不同軍兵種各層次指揮機構間的聯繫,還包括同一軍兵種平行指揮層次指揮機構間的聯繫。而且各個作戰平台之間也能實時交換信息,指揮中心、網絡接點乃至作戰終端之間,可以實現信息採集、傳遞、處理、存儲、使用的最優化信息流程、實時化信息流動,火力和機動也更加實時、高效,具有縱向扁平、橫向連通、縱橫一體、實時高效的顯著優勢。

三、以合成為標誌組建模塊化聯合作戰部隊

美國國防部在《四年防務報告》中提出,軍隊轉型理論的核心,就是從作戰需求出發調整結構,以組建聯合部隊為結構優化目標。美軍要求:"聯合部隊必須規模靈活,按任務編組為模塊部隊"。"這種模塊部隊的編成必須有利於提高部署和增援的速度,必須能比當前的部隊更好地與多國部隊實施網絡化、一體化作戰"。

所謂模塊化,就是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打破傳統的軍兵種組合形式,按照效能最優原則將各種軍事力量重新進行分化組合,組建合成化程度高、聯合作戰能力強的一體化作戰部隊。這種有效運用系統集成原理而混成的部隊,避免了傳統軍兵種的條塊分割,陸軍中有航空兵,空軍中有特種部隊,海軍中有航空兵和陸戰部隊,可根據不同任務靈活地將使用不同武器裝備的部隊聚合在一起,具有結構合理、編組靈活、經濟適用、功能多樣等新特徵。

從伊拉克戰爭看,美國空中力量的編成已經從以作戰平台類別為主的區分模式,轉向以統一作戰任務為主。根據遂行任務的要求,空中力量實行以小型多功能部隊為基本單元的靈活組合模塊化集成式編制。在戰爭中,美空軍還廣泛使用了快速反應作戰的航空航天遠征部隊。這種部隊按照任務需要,除編有戰鬥機外,還包括轟炸機、電子戰飛機、戰術運輸機和預警機等多種機型,形成了一支功能完整的作戰力量。這樣編成的優點是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大為提高,可獨立遂行信息化條件下的各種作戰任務。

在實施軍隊建設轉型的基礎上,美軍在《2020年聯合構想》中,又進一步確立了實現軍兵種聯合的觀念,強調"聯合部隊因其特有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將是未來取得作戰勝利的關鍵因素。為了在2020年建立一支最有效的力量,美軍必須完全聯合,即在思想上、行動上、體制上、理論上和技術上實現聯合"。

為此,美軍設想要組建四種一體化部隊,一是由裝甲兵、炮兵、機械化步兵、飛彈兵、攻擊與運輸直升機分隊組成的一體化地面作戰部隊;二是由多機種組成的空軍混編聯隊和中隊;三是編有飛行坦克的陸軍機械化部隊;四是由一支旅特遣隊、一個空軍戰鬥機中隊、一支海軍艦艇部隊和一個陸戰分隊組成的聯合特遣部隊。

四、以空天一體為目標建立新天軍

重視空天力量建設已經成為世界各大國軍隊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空軍條令首次以"航空航天力量"一詞代替"航空力量",把地球表面以上的整個空間稱為"航空航天空間",並視之為空軍的作戰環境。1982年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空軍航天司令部,1984年建立了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航天力量的戰區總部級的聯合航天司令部。同年,定名為《美國空軍航空航天基本概則》的空軍條令指出,"航空航天部隊的基本任務是打贏航空航天戰爭";1992年版的該條令名為丈美國空軍航空航天基本理論》,把"制空制天"確定為空軍的首要任務。1998年8月空軍又頒發了《AFDD2 -2美國空軍太空作戰》條令。

進人新世紀以來,美軍相繼成立了三軍聯合航天司令部、空軍太空作戰中心、專業太空管制中隊和空間作戰中隊。2002年10月1日,美軍把聯合航天司令部與戰略司令部合併,規定新的戰略司令部"擔負太空控制使命,以保證全球行動的太空優勢",同時還負擔控制美國的核力量、計算機網絡對抗、戰略預警和全球作戰計劃等。2003年3月,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增設的空間態勢感知辦公室開始運轉,負責與國家及軍隊的相關部門進行協調。

2004年8月,美空軍頒發了《AFDD2-2.1美國空軍太空對抗行動》條令。目前,美國已建成了多種高性能、多用途軍用空間系統,部署各類偵察、監視、導航、通信、氣象等衛星近百顆。此外,還部署了具有軍事用途的空間站和太空梭,並加緊研製天基反導和攻擊性武器。在空天交聯方面,美軍通過統一編組航空航天部隊和發展空天交聯技術等措施,建立了完備的航天支援機制,使空中力量與航天力量密切交融。美空軍《航空航天部隊:保衛21世紀的美國》白皮書中,再次強調要將現在以空中作戰為主的空軍,轉變為既能實施空中作戰、又能進行太空作戰的"航空航天一體化"空軍,以確保成為"全球警戒、全球到達"的作戰力量和"全球交戰"任務的完成。2020年,美軍將建成一體化航天航空力量。

俄羅斯從1992年9月開始組建獨立的軍事航天力量,1997年把軍事航天力量與防空軍中的飛彈空間防禦部隊合併到戰略火箭軍。2001年6月,俄羅斯將軍事航天部隊與飛彈空間防禦部隊從戰略火箭軍中分離出來,成立戰略火箭兵和太空兵兩個獨立的兵種。

2003年,俄羅斯國防部制定了空中——太空防禦構想,指出由於空中、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戰略性空天戰役已經成為未來遂行軍事行動的基本樣式之一。構想強調,未來空天作戰行動將由俄軍最高統帥部組織領導,由空軍以及參與作戰行動的其他軍兵種共同實施,通過使用高技術武器對敵空間、空中以及地面、海上的兵力兵器實施決定性的打擊,挫敗敵空中、空間作戰行動,為己方奪取制空、制天、制海權提供保障。根據構想,俄羅斯還將陸軍航空兵劃入空軍,將戰略火箭兵和太空兵劃入空軍,實現大空軍的遠景計劃。


【參考文獻】

《空軍學術思想史》,華人傑等主編,解放軍出版社;

《世界空軍史》,李樹山主編,軍事科學出版社;

《世界空戰發展史》,李恩波等主編,解放軍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