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長津湖:日本三菱重工連夜趕製的橋樑終讓陸戰一師死裡逃生

南濠 發佈 2021-10-05T20:56:02+00:00

「指揮三個團打的,在朝鮮打的,殲滅北極熊團,我指揮的。」長津湖,美國人管它叫Chosin Reservoir,是一個人工水庫。

詹大南老人躺在病床上。

他曾是志願軍9兵團27軍的副軍長。

「指揮三個團打的,在朝鮮打的,殲滅北極熊團,我指揮的。」

長津湖,美國人管它叫Chosin Reservoir,是一個人工水庫。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時,第九兵團正在無錫、蘇州以及上海等地訓練備戰,準備解放台灣。

9月7日,陳毅向第九兵團軍以上幹部傳達中央指示:9兵團解除解放台灣的任務,北上山東準備作為第二批部隊入朝作戰。

九兵團司令宋時輪,湖南人,黃埔5期,脾氣火爆,打仗敢啃硬骨頭。

九兵團下轄第20、26和27軍,原為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和9縱,曾在孟良崮戰役全殲張靈甫的整編74師、淮海戰役活捉杜聿明,是解放戰爭時的絕對主力部隊。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

10月7日,美軍越過38線繼續北進,逼近中國邊境。

10月8日,毛澤東主席發布命令,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彭德懷任司令員。

麥克阿瑟,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當過號稱美國將軍搖籃的西點軍校的校長,在二戰中是盟軍太平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接受了日本投降,個人決定赦免了日本天皇裕仁,妥妥的日本太上皇。

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首批參戰部隊入朝,拉開了韓戰的序幕。

10月29日,朱德在山東曲阜向九兵團師團以上幹部做入朝動員。

韓戰第一次戰役以後,美軍雖然遭到志願軍打擊,但麥克阿瑟仍然認為中國主力部隊沒有入朝參戰,因此命令美軍繼續在東線和西線同時北進,力圖在聖誕節前就結束戰爭。

10月底,美軍第10軍陸戰一師從元山港登陸,準備一路向北,先到長津湖,再到江界,直抵鴨綠江。

江界是當時北韓的臨時首都,陸戰一師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在東線直撲江界,徹底消滅人民軍。

在向北進軍的第一天,陸戰一師就在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遭到志願軍42軍阻擊,和志願軍打了一個禮拜而寸步未前,直到11月7日早晨,美軍突然發現前方的志願軍部隊全部消失了。

長津湖戰役由此拉開了大幕。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精心計劃的一個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對美軍進行分割包圍,力圖全殲北進的美軍的戰鬥,調第九兵團這隻王牌部隊入朝就是為了全面負責這次戰役的。

美軍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對陸戰一師北進的速度很惱火,他命令陸戰一師必須在11月27日到達長津湖並發起總攻,但師長史密斯卻滿腹狐疑,尤其在黃草嶺和志願軍打了一個星期後志願軍突然消失讓他更加擔憂。史密斯覺得從黃草嶺到長津湖只有一條簡易公路,一邊靠山,一邊就是懸崖,此行實在是凶多吉少,麥克阿瑟和阿爾蒙德純粹是昏了頭,因此嚴格控制行軍速度,確保後勤供應,並且他還在陸戰一師的指揮部駐紮地下揭隅里修了一個簡易機場。

按照宋時輪的部署,長津湖圍殲戰,20軍負責分割包圍、27軍負責進攻殲滅,26軍作為預備隊。

11月14日,九兵團發布命令,要求各個部隊按計劃進入戰鬥位置,27日發起戰鬥,志願軍和美軍雙方決定發起進攻的日子居然不謀而合。

九兵團的戰士大多來自南方,缺乏禦寒經驗,入朝時由於時間緊迫,部隊甚至未能換上厚冬裝,在按命令向戰鬥陣地進軍時為了躲避美軍偵察又大多在晚上行軍,還要避開大路翻山越嶺,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天氣中艱難行軍,缺衣少暖,部隊凍傷非戰鬥減員非常嚴重。

儘管條件異常艱苦,10萬餘人的部隊仍然在27日前按計劃進入戰鬥陣地。

陸戰一師已然抵達長津湖,宋時輪命令集中20和27軍8個師的兵力,將美軍從北到南分割包圍在柳潭裡、新興里、下揭隅里和古土裡。

11月27日下午4點30分,志願軍總攻開始,宋時輪命令部隊猛烈攻擊,務必殲滅被包圍的美軍。

到了晚上,長津湖的氣溫降到了零下35度,槍凍住了打不響,志願軍就用手榴彈進攻,衝進敵人陣地同美軍拼刺刀。

美軍則利用裝備優勢,用坦克密集圍成反進攻陣地,用火力壓制志願軍進攻。

一直到28日天亮,志願軍仍然未能殲滅被圍美軍,美軍則開始呼叫空中支援對志願軍進行狂轟濫炸。

28日一整天,被圍困的美軍試圖突圍均未能成功,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發布命令,調整北上進攻目標,轉為力圖打通被分割包圍的美軍各部。

29日,古土裡的美軍派出英國皇家陸戰隊第41突擊隊1000多人北上,企圖打通和下揭隅里的聯繫,被志願軍阻擊,全隊投降。

「我打過日本鬼子、偽軍、國民黨軍,跪在地上投降的,美國人是頭一個,他是真的跪在地上投降的。」

雙方打了幾天,白天美軍憑藉坦克大炮加空中支援試圖突圍,晚上志願軍趁著夜色掩護進攻,雙方來回拉鋸,美軍突圍不了,志願軍也無法殲滅美軍。

志願軍由於後勤薄弱,部隊發生了嚴重的斷糧問題,僵持下去對志願軍更為不利,宋時輪決定改變戰術,集中27軍力量,先消滅新興里美軍步兵第7師。

11月30日夜,志願軍以5個團的兵力向新興里的3000多美軍發起進攻,突破了大炮坦克圍成的美軍陣地,同美軍短兵相接,殲滅了第七師的北極熊團。

北極熊團的覆滅震撼了美軍,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親自飛到下揭隅里,命令第10軍全軍立即向南撤退,特別是陸戰一師,絕不能被志願軍全殲,這是美軍的顏面。

宋時輪則命令志願軍,無論如何不能讓撤退的陸戰一師匯合在一起。

58師在公路上阻截美軍, 但是當美軍通過的時候,負責阻截的部隊竟然沒有發起攻擊。

師長非常生氣,親自趕往陣地,才發現負責狙擊的連隊全連有一半的士兵全部凍死在陣地上,如冰雕一般。

柳潭裡的美軍終於撤退到了下揭隅里同那裡的美軍匯合後繼續向南撤退。

美軍撤退的路上有一座水門橋,是美軍的必經之路,美軍派了一個營,40輛坦克守橋。

12月1日,志願軍炸毀了大橋,美軍很快架起了一座木橋。

12月4日,志願軍第2次炸毀了大橋,美軍又在炸毀的橋跟處架設了鋼製橋樑,修復了大橋。

12月6日,志願軍第3次炸毀了大橋,連橋跟都全部炸掉。

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聽到大橋第3次被炸毀,意識到了志願軍絕不僅僅要逼退美軍,而是一定要全殲美軍。

史密斯致電美軍司令部,要求用盡一切辦法修復橋樑,否則陸戰一師將全軍覆沒。

美軍立刻命令日本二鬼子連夜趕工,在三菱重工製作了8套M2型鋼樑,空投到了水門橋附近,美軍又一次修復了橋樑,確保了陸戰一師撤退。

1950年12月12日,陸戰一師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終於撤退到了興南港,避免了全軍覆沒。

陸戰一師,美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戰鬥傷亡減員13961人,即使在太平洋戰爭最殘酷的登陸戰中,第一師也未曾遭受過如此重大的損失。

在美軍記者的眼裡,這支部隊再也不是那支傲氣十足的王牌軍,而是一群毫無生氣的幽靈。

第九兵團自身也犧牲巨大,戰鬥減員14000多人,凍傷減員30732人。

韓戰結束時,第九兵團司令宋時輪,曾站在鴨綠江邊對著長津湖方向深深地鞠躬,長津湖一戰,有太多太多的戰士,永遠地留在了朝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