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腔熱血報國,卻受到權貴排擠,用一首詩道出其不滿

一更歷史 發佈 2020-04-28T06:49:12+00:00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李白用自己的想像力,為我們描寫雲霞明滅或可睹的天姥山。全詩亦醒亦睡,讓人捉摸不得,尤其是最後一句,道出了李白不卑不亢的心境,並無消沉之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李白用自己的想像力,為我們描寫雲霞明滅或可睹的天姥山。當我們沉迷於天姥山勢拔五嶽掩赤城的氣勢時,李白又話鋒一轉,告訴我們這只是他做的一場夢。

全詩亦醒亦睡,讓人捉摸不得,尤其是最後一句,道出了李白不卑不亢的心境,並無消沉之感。

節選片段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天寶年間,作者就是袖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詩人李白。初入翰林時,在朝堂上,他錚錚傲骨,不把蠅營狗苟的官僚看在眼中。

在私下裡他自視清高,不願與世家權貴過多往來。在後宮中,他自命不凡,漠視貴妃,戲弄高力士。

故無論是前朝赫赫有名的官員,還是後宮煽風點火的內臣,都對李白很不滿,可他們礙於李白的名氣,不敢得罪他,便多次向唐玄宗進言,暗中排擠李白。

且李白到長安後,名義上是威風八面的翰林官員,實則是陪皇帝貴妃嬉鬧的侍從。如他般自命不凡,怎會忍受這樣的屈辱?故做官未滿一年,李白便被賜金放還。

其實賜金放還,表面上看是皇帝的恩寵,實則與被罷官沒有什麼區別。若是常人十年寒窗之苦,一朝化為泡影,可能會如范進般瘋魔。

可李白並沒有,他不卑不亢,收拾行囊再次踏上了行程。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便是告別朋友時所作,詩中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當今社會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詩句賞析

李白開局不寫天姥山,而先寫虛無縹緲的瀛洲,用仙境之地,引出如夢幻般的天姥山。這簡簡單單的小細節,便體現出天姥山在他眼中的地位。在他眼中,天姥山勢拔五嶽,它高高聳起,直插雲霄,一眼望不到頭。它若隱若現的身影,只能在雲彩中驚鴻一瞥。

山水交融,煙霞繚繞,在這樣的人間仙境中,他幻想自己穿著謝靈運的木屐,看初升的太陽,看層疊的山巒,看林立的怪石。在李白眼中,天姥山異常陡峭,像是難以攀登的天梯。

《南史·謝靈運傳》中記載:「尋山陡嶺,必造幽峻,岩嶂數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目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後齒。」

李白把天姥山看作仙境,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仙人凜立百獸附歌,自己忽而驚醒,才意識到這是一場夢。夢醒之後,李白才知曉自己如今的處境,一腔報國熱血被為政者無情澆滅。他忽而明白,與其摧眉折腰事權貴,不如且放白鹿青崖間。

詩中景色皆為李白想像,可他卻將陡峭的山峰,層疊的山巒,甚至山間的流水,都刻畫的淋漓盡致,讓人感受到美景仿佛就在眼前。全詩曲折多變,雖是詩人頹廢時所寫,但全詩毫無頹然之氣,仿佛是煥發新生的豪俠。

李白心境

自認不凡的李白慘遭罷免後,頓時心灰意冷。他實在想不明白,自己這樣的鬼才,為何難以在俗世中立足。迭造失意的他,只能將自己的情緒寄托在夢中。唯有仙境,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他眼裡,無論是皇帝,還是貴妃,都是無法與自己發生共鳴的凡夫俗子。

可仙境終究是神話,人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幻境之中,所以他暢享片刻便醒了過來。「世間行樂亦如此」,人世間的快樂,大概就如夢境中一樣。這一句道出了李白醉心夢境,能讓浪漫主義詩人沉醉於夢境。由此可見,這次被罷官,給李白造成了多大的陰影。

正當我們為他的際遇打抱不平時,李白又接著說「古來萬事東流水」。他由夢境寫到現實,感慨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還。自己也想像流芳萬世的好官一樣,卻苦於沒機會。

看著自己眼前的境況,他才明白,自己不可能與夢境中的仙人比肩,自己不是飄然於塵世的謫仙,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然而正當我們以為李白要自暴自棄的時候,他又筆鋒一轉,寫到「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大夢初醒,接受現實的李白,並沒有一蹶不振。

人生雖然失意,但他仍舊能振奮精神,既然眼前的境遇不能讓自己滿意,那不如暫時拋下所有,回歸自己想要的生活。

既然無人賞識自己治世之才,那便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山水之間,難得來人間一遭,不如活得痛快。

他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此句讓整首詩得到升華,仙境難以融入俗世,難得理解,與其苦苦尋找知音,不如徜徉山水。

既然自己不願與這些蠅營狗苟的小人為伍,不如趁早離開。既然做官讓自己不愉快,那便不做。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最可貴的不是他的奇思妙想,而是他那份豁達樂觀的心境,是在不如意時,仍然有一往直前、從頭再來的勇氣。

他在這裡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