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生育若全面放開,會發生什麼?

小白讀財經 發佈 2020-02-22T07:25:02+00:00

從2011年我國開始施行雙獨二孩政策,到2013年的單獨二孩,再到2015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在這幾個關鍵節點中,國內的新出生人口並沒有大幅上升。

從2011年我國開始施行雙獨二孩政策,到2013年的單獨二孩,再到2015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在這幾個關鍵節點中,國內的新出生人口並沒有大幅上升。數據顯示,我國全面二孩政策實行後,2016-2017年出生人口有所反彈,但2018年即較2017年下降200萬。因此,如果當下進一步放鬆生育政策的話,人口和出生率大機率不會出現大幅增長。

進一步放開生育,人口數量會增長嗎?

由於當下房價高漲、結婚成本和養孩成本水漲船高等現實問題,國內的出生率持續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我國的出生率錄得1.09%,是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9年國內約1460萬嬰兒出生,環比上年下降近4%,創1961年以來最低。


此外,中國社科院2016年在《中國社會形勢與預測》中也得出結論稱,在打算生育二孩的一孩育齡人群中,未來五年內計劃二孩生育的比例不超過70%。看得出,在整體放開二胎後,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國民的生育意願並沒有大幅增加。

未來人口變動有何影響?

有機構通過對其他國家人口歷史數據對比分析預測,到2027年中國人口總量將達14.22億,老年人占比將達到15.39%,老齡化趨勢更加明顯。社科院甚至認為中國人口或在2027年開始負增長。

但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或增長,會帶來更多宏觀或微觀影響:


1、總體人口的緩慢增長對消費有促進作用。數據顯示,我國城鎮人口占比從1980年的13.72%不斷上升至2018年的60%,城鎮人均居民消費支出逐漸升至鄉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兩倍以上,城鎮化的加深總體對消費起到了促進作用。

2、人口如果依然在緩慢增長,那麼隨著人口基數增大,總勞動人口還會繼續上升,這意味著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將獲得充足的勞動力,增加產出;相反,如果總人口負增長或人口老齡化,會讓勞動密集型產業成本不斷上升,不利於我國大多數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

3、總人口的增長或老齡化,會加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服務等公共財政負擔,同時勞動人口比例的下降也會導致個人所得稅稅基減少,財政收入受到挑戰。不過這也會迫使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


人口是財富而不是負擔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人口也是一樣,既然有老齡化和出生率下滑等困境,自然也有其他新機遇:

1、資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不足會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得到逐步解決,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會節約傳統產業中的勞動力,但同時又會催生新產業中更多的就業需求。就比如傳統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不斷上升,但單位GDP能耗卻在下降。人口對資源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但利用率卻不斷提高。

2、眾多人口可以形成統一大市場和人口紅利,這也是中國過去幾十年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兩個重要因素。

3、我國的人口危機現在已經不是總人口過多,而是人口總量即將見頂、未來總量萎縮。有機構預測,2050年中國勞動力規模將比2018年大幅減少24%。因此在當下全面放開生育,讓生育權重新回歸,進一步挖掘人口紅利才是真正需要做的。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