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房」,還是「賣房」?任正非、馬雲說出了其中關鍵

煮酒君論房 發佈 2020-01-28T22:23:16+00:00

這種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每年春節之後的三四月份,本就是購房旺季,人們購房意願較強,加之之前積累的購房需求,交易量必定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今年的返鄉置業潮,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並沒有出現,一批想買房的人群被積累下來。因此,一些人擔心等春節之後,這些被積壓的剛需購房者會被集中釋放,這樣可能會導致房子過熱。

這種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每年春節之後的三四月份,本就是購房旺季,人們購房意願較強,加之之前積累的購房需求,交易量必定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面對這種情況,現在不買房,未來房子會更值錢,還是會更便宜?

首先我們要明確,現在的樓市,已經不同於5年前、10年前的樓市,一個小陽春帶不出一個大牛市。房子不像過去一樣,是"剛需產品"。2年前,也就是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了39平方米。潘石屹對於這個數字的評價是:與已開發國家處於同一個水平了。

人們的居住條件大大地改善了,這是房地產市場最大的變化。除此之外,我們看到樓市還有4個情況。

一是"房住不炒"的長期定位不會變。無論是2019年620次的樓市調控,還是2020年"購房人購買新建商品住房,自網簽之日起4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打響"網簽限售"第一槍的唐山,都是在強化房子的居住功能,遏制與打擊炒房。樓市調控,並不像一些人預想的那樣只是暫時的。從近3年的數據來看,調控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房住不炒的定位也已經深入了人心。


二是人口對樓市的影響不可忽視。雖然中國總人數突破了14億,達到了140005萬人,但是出生人口卻在降低。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比2018年的1523萬,減少了58萬;比近10年以來出生人口高點的2016年,減少了321萬。而這個數字,是近50年以來的最低點。

原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指出,30年時間,年輕人"減少1個億"。 姚景源說,1980年至1989年,我國出生了2億2800萬個孩子;1983年獨生子女政策出台後,90後降到了1億7400萬,00後只有1億2600萬。

而未來樓市是靠年輕人支撐的,可是隨著老齡化的增加。勞動人口的減少,樓市的需求必然會減少。

三是舊改升級,棚改弱化。過去的幾年間,房地產最熱的話題非"棚改"莫屬。不少人因為棚改坐擁幾套房,貨幣化的安置也使一些人的購買力大幅提升,從而推高了房價的上漲,特別是三四線城市。


但是,從2019年開始,棚改幾近腰斬過半。2018年棚改626萬套,2019年僅有316萬套,相當於上一年的50%。

在棚改猛踩急剎車的同時,"涉及17萬個老舊小區,上億人將受益"的舊改卻大步走來。舊改不同於棚改,它只是小拆小建,不改變房子的格局,只改善居住環境,不會推高樓市。對於剛需購房者而言,舊改的升級、棚改的弱化,就是利好。

四是房地產作用發生了變化。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定調,被越來越的人們所熟知,叫做"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其實釋放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經濟不再過度依賴房地產。

現在的房地產,與以往的房地產不再相同。以前人們缺房子,那時"五口一房"並不新鮮,但時至今日房子並不再緊缺,房地產也不再唯"房子論"。


房地產發展到今天,早就已經脫離了"只是蓋房"這一概念,當下房地產與教育、文化、金融、健康等產業愈加融合。也許不久的將來,文化、傳統建築、青山綠水可能更值錢。

任正非、馬雲對房地產的看法:

華為老總任正非在回顧自己的創業歷史時感慨道:過去,我最應該去搞房地產,不應該搞通信,這麼傻,又苦又累又不賺錢。

連任總都說過去錯過了房地產,可見以前房地產確實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是,現在以及將來可能就未必如此了。

馬雲說:"如果都像今天這樣買房子,30年後,每一對年輕人至少要管理5套房子,贍養8個老人"。到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用馬雲之前的話來回答就是,"未來,最便宜的東西可能就是房子!房價如蔥"。

想要了解更多房產知識,可關注此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