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奸雄曹操,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

雲選好物 發佈 2020-03-03T04:31:02+00:00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太尉曹嵩之子,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人,太尉曹嵩之子,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曹操舉孝廉出身,以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後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通過一系列措施,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216年,被封為魏王。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諡號武,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機警,既長,喜結交名士。20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在任期間,造五色棒懸於尉廨門上,有犯禁者,不論地位高低,皆棒殺之。後遷頓丘令,征拜議郎。


後遷頓丘令,征拜議郎。靈帝光和7年(184),改任騎都尉,隨皇甫嵩鎮壓穎州黃巾軍,遷為濟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與袁紹討伐董卓兵敗。後鎮壓黃巾軍,隊伍日益壯大,於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都許縣,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大權在握,號令四方,滅呂布、破袁紹,征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聲奪人的優勢,而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制",為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曹操堅持"薦賢任能,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多方延攬人才。在軍事上曹操"自作兵書十餘萬言",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戰中度過的,指揮作戰"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若神"。從39歲至53歲的14年間,他經歷50餘戰,先後消滅了楊奉、韓暹、袁紹、袁術、陶謙、呂布,收降了張繡,征服了烏桓,統一了北方。赤壁兵敗之後,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戰合肥,逐馬超,據關中,平定河西、隴右諸地,鞏固了北方統一。在文學上,曹操倡導文學新風,創作了許多優秀詩歌和散文,對建安文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公元189年,董卓帶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后及少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看不慣董卓的驕橫跋扈,於是逃出了洛陽。到陳留後,號召天下英雄共同討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聯軍。2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自己則焚毀宮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二百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曹操認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應乘機與之決戰,於是獨自引軍西進,結果遭遇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雙方兵力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好得到堂弟的救護。

回到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別向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進軍,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並不合作。他們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不久,聯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拚。聯合軍至此解散。曹操單獨去了揚州,在那裡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公元193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曹操在眾人推舉下出任兗州牧,領兵對抗黃巾軍。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軍擊敗。曹操將黃巾軍的精銳力量收為己用,組成軍隊,號青州兵,實力大增。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公元195年,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連糧食也不充裕。這時,駐兵在許城(今河南許昌)的曹操接受了謀士毛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親自到洛陽朝見獻帝。公元196年,漢帝遷都許城,從那時起,許城成了東漢的臨時首都,改名為許都。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對於曹操,向來有很大的爭議,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有人奉為偶像,有人嗤之以鼻。

曹操,是治世能才,也是亂世奸雄,更是一個被後世之人紛綸不休的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可謂是在歷史長河中狠狠地畫上了濃厚的一筆。


提及曹操曹孟德,腦海中就難免浮現出這樣的一幕,挾天子以令諸侯。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白面奸雄,落在很多學者的眼中,卻又是另外的一幕來。

大一統北方政權,結束了北方的割據動盪,同時還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時常講,一個人的性格,源於一個人從小身處的生長環境及其周圍人的影響,而曹操,自然也是如此。

和所有官宦世家子弟一樣,曹操二十歲時,就通過舉孝廉這個途徑,被任命為郎官,不久後又被任命為除洛陽北部縣尉,在之後升遷為頓丘(今河南清豐縣)縣令。


那時的曹操,年剛二十,本就是男兒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之時。身入仕途,懷揣報國復興之志。

掃蕩官場污穢,立場剛正不阿,他以為,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這樣的現狀。

但是現實終究是現實,當人心的善知被物慾所迷惑,那便是永墮黑暗。

縱然曹某有青雲之志,有力挽狂瀾之勢,但是身處濁世之中,依舊如同浮萍。

三番四次的調動,豪強們試圖藉此徹底磨滅曹操那可笑的志向。可是曹操呢,豈肯言棄,銳意進取,試圖推翻腐朽。最後主君無奈,給了他有名無實的儀郎一職。

但是縱然如此,曹操依舊敢言敢諫,試圖改變這日漸微末的王朝天國。

可即便如此,依舊是無用之功。曹操卻發現,奸臣依舊當道,腐朽仍在蔓延,百姓淪落於四海,絕望之音悲愴淒涼。

這時候,曹操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這個朝廷早已千瘡百孔,百姓的青天們只顧著自己,而從未想過這朝堂之外那些苦難的百姓。


要想改變這一切,光憑這滿腔熱血不過是空口白話,唯有徹底改變這機制,才能匡復大業矣。

轉眼間,四十年歲月更迭,當年那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如今已是一介老暮朽夫。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枯槁老人,卻實現了北方一統的偉大宏圖,列土封侯,這一次,他站在了這個權力的最中心,亦或是,他成為了這個權力。

身居萬萬人之上,揮臂一震,自當群雄逐鹿。

當年立志效忠東漢,可是幾十年歲月更迭,自己卻成為了親自覆滅東漢的亂政者,這其中心澀,當真只有曹操懂得。

歷史長河中,締造出了一位偉大的君主,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更是藉此而衍生出了一位建安詩人和一熱血「奸」雄。


曹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政治見識深遠而正確。最開始董卓占領帝都洛陽,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殺董卓並且是他自己去刺殺才行,無論成功與否,將打響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殺失敗後,逃到陳留招兵買馬,等待時機。後來袁紹召集18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知道自己要去且必須去,首先他已然算是一路諸侯,其次討伐國賊董卓人人有責。看到各路諸侯各懷異心,知道成不了事果斷放棄。董卓被呂布所殺後,曹操從李傕,郭汜手中迎回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占領政治高度,名正言順。

曹操還會利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譬如踐田割發、得敵人部下死力、不計較與袁紹通書等,他還知道維持一個平衡,在該殺的時候絕不為小仁而去大義,具備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條件和綜合素質。

有極大的人格魅力,很強的知人識人能力。在動亂的三國時期,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才放首位,不論德行。他用人有四大特點:第一: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第二:推誠取信,用人不疑。第三:令行禁止,賞罰分明。第四:虛懷若谷,見賢思齊。有了雄厚的人才,還怕江山不定?荀彧、郭嘉都是在曹操勢力還很弱小的時候,就從強大的袁紹那邊投奔過來的。程昱兩次被當地的刺史(省長)徵辟,都不為所動,等到曹操一過來,立馬就出山了。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于禁、樂進作為非親非故的小吏,得到提拔重用,這在曹操之前是從未有過的。一大批文臣武將用的都很好,不因為一些人格上的缺陷就棄之不用,總能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



有過人的膽識、魄力、英勇、謀略和才學。著名的《短歌行》,介紹了自己一生,詩中描述了曹操一生中各種情感,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曹操一生生活節儉,家產還不及曹洪,當然他心繫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了,還在乎家產,這是何等氣魄!曹操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虛懷若谷,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虛心接受他人的正確意見。張繡反叛之戰,輸了,曹操作自我檢討,說「張繡投降了我,錯在我沒有馬上收取他的家屬做人質,他才敢反叛,導致了今天的局面。我已經吸取教訓了,大家觀察我,從今往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烏桓之戰,贏了,回來之後,曹操調查當初誰反對打這場仗,大家都很害怕,以為要秋後算帳。結果曹操厚賞了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說:「我這次出征,非常危險,僥倖贏了,還是靠的運氣,這不是常有的事。你們的勸諫,是真正的萬全之計,所以要賞賜你們,以後不要為提這種意見感到為難。」

曹操也是有缺點的,這樣反而讓他的形象更真實。曹操最大的缺點就是疑心太重。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投宿呂伯奢家之後,見有人磨刀懷疑呂伯奢家人要害他,於是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八口,陳宮見後嘆息:「孟德心多,誤殺好人!」後來,在他們逃離途中,曹操為了斬草除根,又有意殺死了呂伯奢本人,陳宮便嚴厲指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稱:「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犯頭痛病,無人可以醫治,於是找到華佗。華佗診斷後說要醫此病,需用利斧將曹操頭顱劈開,把腦中的毒瘤取出,曹操聽完驚疑不定,華佗就講出關羽的故事,譏諷曹操膽小。曹操卻又犯起了疑心,怕華佗和關羽有交情,來刺殺自己,於是殺了華佗。

殘暴。為父報仇討伐陶謙的時候,屠城,泗水為之不流。曹操的部下夏侯淵、曹仁也多有屠城的記錄,而他們的屠城行為也是接到曹操指示的。說到屠城這方面,以「仁德」著稱的劉備還真沒什麼污點。而到孫權那邊,屠城屠得也不少,除了要對中原攻城略地,孫權還要征服山裡的少數民族,為此殺了不少人。衣帶詔事件東窗事發後,曹操殺董承之女,皇帝之妾董貴人,董貴人身懷六甲,漢獻帝為她求情,也不能免。伏完書信事件曝光後,又殺伏皇后和皇子,滅族。《曹瞞傳》說,有次白天曹操帶愛姬睡覺,睡前說好睡一會就叫醒他,結果愛姬看曹操睡得太香,不忍叫醒他,等到曹操自己醒了,一看睡過了,很生氣,下令棒殺了這名愛姬,等等。


好色。因為納張繡的嬸嬸導致張繡反叛;和劉備當年打呂布的時候,關羽請求曹操破城之後把呂布手下秦宜祿的前妻杜氏給他,曹操當時也答應了,城破之前關羽又屢次提起。曹操就起了好奇心,想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美女,結果一看果然是好貨色,就自己收了,搞得關羽內心不安。秦宜祿之死也與奪妻有關;納何晏之母;還將袁熙之妻甄氏許配給曹丕。

曹操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名聲是如此的曲折,也引來千百年來世人的爭議。先是遭到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書的歪曲,後來受到毛宗綱父子的謾罵,在人們的眼中,曹操的形象被徹底顛覆,變成了實實在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


三十年來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實一些歷史學家的更正,再是百家講壇的熱播,然後是新三國的普及,似乎曹操人是個人物,千百年後,人們又開始為曹操平反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如今曹操他老人家已經離世上千年,至於曹操究竟是哪樣的人?讓後人說,其實後人也很難說,無論怎樣,評價一個人從來不能非黑即白,這個世界也從來不是用好壞來定義一個人。

或許就像新版《三國》里曹操臨死前所說:「世人昨天看錯我曹操,今天看錯我曹操,或許明天還會繼續看錯我曹操,但是我依然是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