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史上最差、也最寵粉絲的《星球大戰》

資深觀眾毒船長 發佈 2019-12-20T06:04:25+00:00

(全文無劇透)在點映之前,《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第一波媒體口碑就解禁了,爛番茄新鮮度僅有57%。57%是什麼水平?

(全文無劇透)在點映之前,《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第一波媒體口碑就解禁了,爛番茄新鮮度僅有57%。

57%是什麼水平?

在《星球大戰9》之前,這個大IP系列已經拍了10部之多,3部前傳,3部正傳,兩部後傳以及兩部外傳,兩部外傳由於屬於番外篇性質,所以此前的正統電影通俗地講只有8部,而最新上映的第9部作為重啟三部曲的終章,評分卻連及格都沒有。

要知道過去的10部星戰真人電影,獲得紅番茄好評的多達9部,只有1部不幸得到綠色爛番茄差評,那就是《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分數僅有53%,所以進影院之前我就在想,這部終篇真有那麼難看嗎?

帶著這個念頭我看完了全片,才明白它為什麼會不受媒體待見。

當然,在吐槽之前,我首先想表達一下敬意和仰望,我個人非常認同星戰電影對於全球影視文化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它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視覺奇觀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它是當代流行文化的一個特殊符號,意義早就超越了電影本身,尤其是1977年的開篇之作,在那個時候就能夠製作出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特效,給當時人們帶來的思想衝擊絕對是心靈震顫級的,所以用偉大、劃時代等言辭來形容這個系列一點都不過分,甚至尷尬又痛心地說一句,就算是時隔42年後的我國,幾乎都還弄不出這種級別的科幻片,說「幾乎」,那還是得感謝出了一部《流浪地球》。

所以不要質疑我對星戰歷史地位的承認,實話講應該也沒有哪個弱智噴子會噴到這種神作的頭上。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件事物功成名就之後,往往就會與利益產生了深深的羈絆,之所以會誕生重啟三部曲,說白了還不是因為賺錢,用電影來賺錢沒有任何毛病,只是觀眾願意買帳的關鍵,一定是看上了好故事,船長多次說過,一部電影能被大多數人評價為好電影,一定是內容大於形式,倘若光有炫目迷離的特效,沒有引人入勝的精彩情節,這樣的電影即便是聲名顯赫的星球大戰正統之作,我也並不認為是一部優秀電影。

在我看來,《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一部合格的粉絲向電影,也是一部不失水準的特效大片,但也僅此而已。

標準公式化的流水線產品

如果你問我能不能客觀公平地評價這部電影,恕我辦不到。

什麼叫客觀公平?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這部電影的觀眾都可以分為三撥人:資深粉絲,影評人,普通觀眾,也就是說肯定會有三種不同的聲音,你告訴我哪一種才算客觀公平?

資深粉絲說:你儘管去看就是,想要的都有了,信媒體評分你還是星戰粉?

影評人說:不要懷著太高期待,否則很可能失望,因為一切都很好萊塢。

普通觀眾說:特效很棒,畫面很贊,嗡嗡嗡,咻咻咻。

要我說,這是一部非常標準的好萊塢流水線工業化作品。

當一部電影爆紅之後,它就具有了成為IP的潛質,接下來的續集拍攝,對於投資方和出品方而言如果是追求機率最大化的盈利考量,而不是藝術性或者以獲獎為目的,那麼就肯定選擇保守的方案,將風險降至最低,套用公式的好處就來了。

把取得成功的電影裡面的邏輯和框架梳理乃至提煉出來,變成了一個所謂的「公式」,這個公式有固定套路,固定流程,甚至連人物的情感都是預設好的,只要如法炮製,把後來的東西往裡面一套,就能批量生產出讓觀眾買單的商業片,核心元素都在的話,最差都不會虧本。

有水平的導演拍電影是不會有標準公式的,他們總能憑藉獨樹一幟的風格和才華為觀眾帶來新意,從而贏得滿堂喝彩。

但很遺憾,《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只是一部流水線生產下來的好萊塢特效片,勉強可以形容為新瓶裝舊酒, 你更可以直接當成是對原版作品的回顧和致敬,既然是回顧,毫無疑問就不會讓你有「劇情反轉再反轉」的驚喜,看到開頭,你能猜到中間,看到中間,你可以看一會兒手機才接著看下去,反正結尾也就那樣,難不成Rey真的會打敗大反派成為新的大反派,開啟另一個輪迴的星戰新世界嗎?

不,即便是拍過好評如潮星戰第7部的導演J·J·艾布拉姆斯也不敢這樣拍,況且星戰第7部的成功根本不是因為劇本有多棒。

所以這部號稱天行者傳奇的最終章,沒有令我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地方,注意,它沒有任何缺點,但也沒有任何優點,給人的感覺像喝白開水,你喝之前就已經知道什麼味,一切都很戲劇化和娛樂化,甚至有點低齡化,用平庸至極來形容劇本並不誇張,影史上很多系列電影最終章的套路都大同小異,星戰9也不例外,什麼宿敵洗白聯手對抗更強敵人,什麼力量懸殊兩方陣營,但因為號召到了更多同伴扭轉局勢,正義戰勝邪惡,從此天下太平。

愛與正義的故事我們還看得少嗎?

結局我以為在看《復仇者聯盟4》,甚至還跳戲到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我多麼希望Rey會打個響指,毀滅反派軍隊的同時,也毀滅了她自己,或者這部星戰會多了一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救贖意味,那樣的話媒體評分可能就不至於這麼低。

另外Rey盤膝漂浮在半空,我以為在看中國的修仙電視劇,西斯大帝帕爾帕廷召喚出超級大閃電的場景,我甚至已經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自己在看的不是全球知名的經典科幻片續集,而是腦洞大開、毀天滅地的神話傳說。

粉絲大電影

這也許是最討好粉絲的星球大戰電影。

上一部星球大戰粉絲非常不滿意,即使已經過去兩年可吐槽的聲音直到現在仍未停止,所以這次的劇組極有可能是把粉絲的意見和感受考慮了進去,拍出了一部各方面均衡的商業電影。

雖然爛番茄的爆米花指數也就是大眾評分還沒有出來,但我已經可以預料到,應該不會低於80%,就如我前面所說,《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一部合格的粉絲電影,如果你就是資深星戰粉,那這部電影你可以考慮去看看。

所有的劇情走向以及主要人物的命運歸宿,都是順理成章,合乎期待,沒有令粉絲有無法接受的地方,該死的死了,該活的活了,該輸的輸了,該圓滿的都圓滿了,至於嗡嗡嗡的光劍對砍以及形態各異的穿梭機對轟也多得讓你眼花繚亂,至少在「過足特效大片的視覺癮」這一個點上,最終章的完成度我承認是一如既往地出色。

熟悉的開頭,熟悉的BGM,熟悉的節奏,熟悉的場景,以及熟悉的角色,對於影評人來說,故事無驚無喜,劇本平庸至極,但對於粉絲來說,也許就是另外一番感受了,比如重溫經典,皆大歡喜,暖心慰藉,再一次幫星戰粉圓夢等等。

電影中的彩蛋有很多,也即所謂的致敬,這裡我說一個,楚伊在戰爭勝利後獲得了獎牌,而在1977年《星球大戰:新希望》的最後,盧克以及漢·索羅都獲得了萊婭授予的獎牌作為功勳,然而付出汗馬功勞、任勞任怨的楚伊卻並沒有,當年很多粉絲都怒罵,今年算是把這個遺憾補上。

另外《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請了不少老演員回歸,或者是真人參演,或者是以配音形式,資深星戰粉看了也會感動和開心。

感想

2017年《星戰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被粉絲噴得體無完膚(爛番茄大眾評分僅有43%),所以迪士尼趕緊請回了J·J·艾布拉姆斯,來為天行者的終章保駕護航,不可否認,2015年由J·J·艾布拉姆斯執導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叫好又叫座,全球票房暴收20.68億美元,高居全球影史票房總榜第四名。

但是別忘了,之所以能大獲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一部聲勢浩大、主打情懷的回歸之作,當時距離上一部星球大戰真人電影(前傳3)已經過去了十年,所以粉絲願意買單,普通觀眾也願意花錢買體驗,在銀幕感受科幻史詩的魅力,然而星戰7之後的每一年都出了一部電影,說不產生審美疲勞是假的,沒有曲折離奇、盪氣迴腸的新故事,再炫酷的特效也會看膩,至少重啟三部曲空洞的劇情我已經乏味。

而且,這真的會是星球大戰最後一部電影嗎?

據稱迪士尼已經宣布製作下一階段的新三部曲,也就是說未來可能還會有星戰10,星戰11,星戰12......迪士尼這是不榨乾星球大戰剩餘價值誓不擺休的節奏啊。

其實拍不拍不是重點,重點是能不能拍好,觀眾永遠都不會嫌好片多,可迪士尼收購後的盧卡斯影業出品的重啟三部曲,劇本實在不敢恭維,原版的感覺再也回不來,作為半個星戰粉,我衷心希望這個「很久很久之前在一個遙遠銀河星系」的傳奇故事,在這一部就此終結。

正如結尾致敬的塔圖因夕陽,請讓星戰在黃沙中逐漸落幕,就此定格在粉絲們的心中,好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