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夜裡聽不見貓頭鷹叫了,這是為什麼呢?

小魔女n 發佈 2020-01-03T05:22:16+00:00

那時候聽爸爸講過,說80年代村裡糧食減產,人們都沒糧食吃,所以到了冬天后,一些壯年就會滿田野的尋找老鼠洞,倒也不是為了抓老鼠,通常會找到老鼠洞之後,用鐵鍬仔細挖開,一個老鼠洞有十幾米長,彎彎曲曲的,裡面存放著很多糧食,有玉米、花生等等,老鼠是「勤勞」的動物,它們儲藏起來的糧食顆粒

生態是個圈,一環連著一環,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那麼都將造成其它生物的數量的減少,而人類作為生物圈中最高端的生物,往往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改變,以及居住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其它生物的減少,或者說造成其它生物更多的逃離人類生活圈,不得不回歸野外。

同樣的,農村老鼠的減少,與人們生活、生產方式改變,以及居住環境的提升有著很大關係,而作為貓頭鷹的主要食物來源,老鼠數量的減少,也使得貓頭鷹逃離農村或者數量減少,因而如今在農村我們不僅發現老鼠少了,貓頭鷹叫聲少了,還有其它生物同樣大量減少,譬如蛇類、大雁、老鷹、布穀鳥等等動物的數量都出現了大量減少。


1.

在我小時候,老鼠還是農村的「四害」之一,對糧食的破壞很大,記得小時候我們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儲存糧食,我家有幾口大缸,以及專門用來存糧食的鐵皮倉,平時都將倉門以及上下緊緊的密封住,生怕一不小心老鼠偷糧食,即便如此,每年還是會有很多老鼠通過種種渠道進到倉里偷糧食。

那時候聽爸爸講過,說80年代村裡糧食減產,人們都沒糧食吃,所以到了冬天后,一些壯年就會滿田野的尋找老鼠洞,倒也不是為了抓老鼠,通常會找到老鼠洞之後,用鐵鍬仔細挖開,一個老鼠洞有十幾米長,彎彎曲曲的,裡面存放著很多糧食,有玉米、花生等等,老鼠是「勤勞」的動物,它們儲藏起來的糧食顆粒飽滿,數量眾多,爺爺他們就是靠著挖老鼠洞過的冬天。

反觀現在,農村生活越來越便利,種地都是機械化,用不了太多人力,每年糧食收割之後就趕快賣掉了,人們早就沒有儲存糧食的習慣,老鼠在農村的食物來源減少,所以老鼠也越來越少。


2.

再有,人們生產方式的改變,也直接導致農村;老鼠大量減少。

過去農民種地都是人工播種,翻地,也少用化肥、農藥,每年都是將家裡人類、牲畜的糞便混合著秸稈雜草等漚肥,然後將發酵好的有機肥上到地里。那時候農村可供老鼠吃的東西,遍地都是,且非常綠色天然。再看現在,農村人大多數在外打工賺錢養家,種地反而成為附屬品,為了提高效率,人們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生態圈造成了很大影響,而且現在研發的老鼠藥,幾乎非常靈敏,鼠藥散發的氣味吸引老鼠前來,一吃便死。


3.

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改變有很大關係。

以前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子裡養幾頭豬,養十幾隻雞鴨,養一些牛羊或兔子,那時候農村院子裡也是黃土地,院裡放的雜物也多。老鼠最喜歡在牆角禽畜窩棚周圍打洞生活,我們家在90年代翻修房子時,在家屋內和院子裡挖出來好幾窩老鼠和蛇。

後來農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開始追求更加整潔的生活環境,將院子裡土地砌上地板磚,屋子裡的地面砌上瓷磚或抹上水泥等,而且農村現在也很少有人再在家裡養雞鴨牛豬等動物,這些居住環境的改變,使得村裡老鼠越來越少。

不過,反觀城裡,因為老鼠缺少天敵,城裡下水道又多,人類食物殘渣更多,所以現在城裡的老鼠數量反而越來越多,而農村的一些老鼠甚至有向城裡去的傾向。

4.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以上3個方面的原因,現在農村的老鼠少了,而老鼠的減少又直接導致貓頭鷹的主要食物來源減少,貓頭鷹只好去尋找食物多的地方,因此現在農村已經很少能聽到貓頭鷹叫了。而農村的其它動物數量其實也都在減少,想一下你有多久沒在農村聽到過大雁南飛的叫聲,多久沒有聽過布穀鳥的叫聲,多久沒見過成群的麻雀,又有多久沒有見過遷徙的燕子來家裡築巢了。

(文/李阿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