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入魔」第一人,百年後仍有人高仿她的貼身配飾

石黛講珠寶 發佈 2020-01-11T10:05:39+00:00

慈禧太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對她的評判有好有壞,我們今天且不論這些,只說她生前最愛的翡翠。慈禧痴迷於翡翠,可以說塑造了一段傳奇。她痴迷到什麼地步呢?這位老佛爺為了把一塊叫「翡翠西瓜」的罕見翡翠弄到手,不惜花了500萬兩白銀。


慈禧太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人們對她的評判有好有壞,我們今天且不論這些,只說她生前最愛的翡翠。

慈禧痴迷於翡翠,可以說塑造了一段傳奇。她痴迷到什麼地步呢?

這位老佛爺為了把一塊叫「翡翠西瓜」的罕見翡翠弄到手,不惜花了500萬兩白銀。要知道當年的北洋艦隊全部軍費也才400萬兩,這種奢靡可想而知。

那麼喜愛翡翠「入魔」的慈禧,究竟與翡翠發生過哪些淵源呢?石黛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她的傳奇。

大清朝時期,西方的奇技淫巧開始傳入國內,當然一些珠寶也被洋人帶過去獻媚。

曾經有一位洋人向慈禧貢獻了一顆鑽石,高調的老佛爺瞟了一眼,揮手表示不喜歡。反而有人向她進獻翡翠時,她倒是眉開眼笑道「好東西,有賞!」

這麼一件小事,就看得出慈禧獨愛翡翠,其它再好的東西也不入法眼。後來,其他人再向朝中進攻,就選擇上等的翡翠,以博得慈禧的歡心。

也正是慈禧的這個偏好,翡翠在朝中成為主流飾品。

在宮中翡翠成為了權力和優雅的象徵,那時候人們把翡翠叫做「帝王玉」。宮廷女眷佩戴首飾有冬戴金夏戴翠之說,宮廷外只有重臣和達官顯貴才能佩戴翡翠。

就這樣在慈禧的帶動下,大清朝流行起了翡翠熱。即便是小小的翎管,高官貴爵也會不惜萬兩黃金買成翡翠的。

1901年(光緒二十一年),慈禧老佛爺要接見西方各大駐華公使,各國使節公使到齊後,這時他們被告知「皇太后正在玉尺洗面,各位稍後片刻。」

當時的慈禧已經接近70歲,但是面部光滑溫潤;洋人一直猜測皇太后用了奇妙的丹藥;所以聽到「玉尺洗面」,頗為驚奇和疑惑。

這群洋人在猜想,玉尺拂面是不是和養顏有關呢?

有些想弄明白其中原因的公使,就找到太監李蓮英。被團團圍住的李蓮英無奈, 只能拿出一把玉尺,並告訴他們緣由。下圖做個誇張的形容:

這傳說中的玉尺就是一把翡翠如意,呈條狀,長約尺許,玉質極佳。一端如意頭,形似靈芝,金絲水綠種;冰種苘底手柄,手可握。

因為翡翠如意長度有一尺,所以也叫玉尺;在古代,這個東西也叫搔玉杖,是用來抓背的。

慈禧自從聽聞「玉能養顏保健」後就一直隨身佩戴翡翠;從未離身。這也是她痴迷翡翠的主要原因。

李蓮英把慈禧和翡翠的秘密告訴那群公使後,這群洋人瞬間茅塞頓開。

他們大呼:「太不可思議了,簡直是魔玉,東方魔玉!」

在清朝電視劇中經常看到貴妃,皇后戴著長長的指甲套,最開始咱還以為那是用來撓人的。後來才知道這裡面還有不少講究。

古代人認為指甲蘊含著生命的精華,因此她們捨不得剪掉。在這種觀念下,古代人就開始留指甲,指甲長了就打造護甲套保護。

對於慈禧這麼保守的人來說,肯定選擇留指甲;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為了保護好指甲,慈禧每天要用溫水浸泡、用剪子修理、並按手指粗細、指甲的長短精心製作各色指甲套。

這其中就有一對帝王綠級別的翡翠護甲套,頗為亮眼。

慈禧這麼喜愛翡翠,這些東西都去了哪裡呢?

在慈禧去世後,她生前愛的各種翡翠珠寶都跟著陪葬了。因為陪葬品太勾引人的慾望了,在民國時期就出了孫殿英這個盜墓賊,他炸開了慈禧墓把珍珠翡翠偷走了。

幾經流離,翡翠西瓜、翡翠護甲套等都不知了去向;這聽著真是令人心疼。

最近「百年失蹤的翡翠護甲套」驚現人間在網上流傳起來;細一看不是慈禧那一對呀。經過確認,這是一場鬧劇啊,這塑料一樣的貨完全是B+C高仿出來的。

這三個假貨竟然揚言3000萬,比起老佛爺的御用品,還是太短了啊。

說了這麼多,就一句話,慈禧喜愛翡翠,如痴如醉。在她一生擁有很多罕見的絕世珍寶,雖然有些沒有了蹤跡,但有些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那些曠世奇石:

《一露甘甜》和《富春蘭聚》:

《春曉新生》和《福從天降》:

《福地福人居》和《御風而上》:

《喜迎仙客》和《海闊天空》:

石黛小結:慈禧喜愛翡翠,是看中了翡翠東方文韻的氣質,更利用翡翠美容養顏;除此,現在翡翠也是投資升值的一項不錯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