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種什麼能賺錢?推薦一種稀缺粗糧,潛力大、效益好

小魚兒仙倌 發佈 2019-12-22T03:03:25+00:00

藜麥,俗稱金穀子,屬於藜科雙子葉植物,具有很不錯的食用價值,是一種蛋白高、熱量低的糧食食材。而且藜麥易熟、易消化,具有淡淡的堅果清香的口感,是一種優質蛋白的鹼性食物,被素食主義愛好者們追捧為素食之王,是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農作物。

藜麥,俗稱金穀子,屬於藜科雙子葉植物,具有很不錯的食用價值,是一種蛋白高、熱量低的糧食食材。而且藜麥易熟、易消化,具有淡淡的堅果清香的口感,是一種優質蛋白的鹼性食物,被素食主義愛好者們追捧為素食之王,是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農作物。

近年來,藜麥成為世界各國比較稀缺的糧食作物之一,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廣受消費者歡迎的時尚食物, 市場銷售前景及其廣闊。因此,應加強藜麥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實現藜麥的規範化高產種植,不斷提高藜麥的產量及品質,實現藜麥種植的穩步發展。

一、生長環境的選擇

1、優選良田

藜麥作為一種原產於高寒山區的農作物,具備耐瘠薄、耐鹽鹼、耐旱、 耐寒的優良特性,藜麥的最佳種植溫度應控制在10℃-16 ℃,一般溫度高於-5℃即可正常生長發育,但溫度過高時,會導致藜麥出現大面積死亡,嚴重減產,一般要保證3個月左右的無霜期進行種植,以保證藜麥的產量;藜麥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在5.0-8.6較為適宜,我國大部分地區土壤PH值均可滿足期生長要求,適應生長的地形範圍較廣泛,一般普通的灌溉地、山地、梯田等地形均可以進行生長,一般光照充足、氣候涼爽、降雨適宜的高海拔山區更有利於藜麥進行生長,有利於提高產量。

2、整地施肥

為了提高藜麥的產量,應提前對種植地進行精耕細作,施足基肥。一般在8月中下旬進行深耕土地,清除土壤中的石塊、硬土塊、雜草等雜物,有利於土壤蓄水保墒;春季化凍後進行一次耙耕,深度15cm以上,以保證土壤的疏鬆程度,避免土壤固化現象,有利於藜麥的生根發芽。結合春季的耙耕進行施基肥, 每畝施1000-1500kg的腐熟有機農家肥,以及45-55kg的三元複合肥或尿素,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為藜麥發芽生根發芽提供充足的肥料,為提高產量及品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藜麥的生長特性

藜麥屬於四倍體雙子葉植物,具有耐乾旱、耐鹽鹼、耐高寒、耐瘠薄的優良生長特點,能夠在我國大多數生態環境中繁殖並且生長,是一種易種植、效益高的經濟作物。

藜麥植株的莖為木質中空,株高一般在1-5-2m之間,在生長初期為綠色或深綠色,成熟階段逐步變為黃色、紫紅色;花穗一般為穗狀、圓錐狀和傘房狀,長度因品種而有差異,10-30cm長度的花穗;藜麥植株的根系較為發達,紮根深度在15-20cm,側根發達,網狀分布在主根周圍,具有良好的固土作用。

藜麥的果實形狀主要有圓柱形、藥片狀,扁圓形,直徑一般為1.0-2.0mm,結穗初期一般為綠色或乳白色,成熟時逐步變為黃色、紅色,甚至紫色, 一般單穗重量約是為1.0-2.0kg。

在種植藜麥時,一般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市場需求,選擇產量高、品質佳、抗病毒能力強、適應性廣的優良品種。目前,各地種植用的品種大多從國內外引進後自繁自用,具有一致性差、多亂雜、產量、品相以及生長趨勢差異性較大,我國氣候環境當前較為適宜的種植品種有青藜1號、青藜2號。

三、適時播種

1、播種育苗藜麥成熟的果實粒繁殖能力較高,在空氣濕度較高的條件下,極易發芽生根,因此,藜麥種子應選擇空氣乾燥、通風條件好、低溫的環境進行密封保存。

藜麥一般適合在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春播。為避免雜草叢生可使用覆蓋地膜的方法進行種植,還能進一步起到保持地溫及土壤水分的作用,土溫控制在12℃以上較為適宜,土壤含水量在120-180g /kg即可保證種子的正常發芽土壤不易過濕,易導致種子腐爛。

播種時,可採用條播或者點播進行播種,一般點播每畝用種量250-300g左右;條播用種量相對多一些,一般需要350-400g左右。點播時,按照行距30-40cm,株距30-40cm,深度3-5mm挖種植穴,每穴播種 4-6粒種子,可根據土壤濕度適量澆水,避免種子因土壤過干無法正常發芽,然後覆土壓實,一般5-7天即可出苗。

2、間苗、補苗

藜麥長出幼苗後,應及時進行間苗、補苗工作。一般幼苗株高3-5cm時,按照株距30-40cm進行間苗即可,主要去除病苗、弱苗、矮苗等不良發育幼苗,每穴可預留1-2棵壯苗,藜麥苗過密易導致土壤養分不足,影響生長勢頭;對缺苗的地方及時選取健壯幼苗進行移栽,移栽後及時澆水,有利於移栽苗的成活。

當幼苗株高6-8cm 時,進行二次間苗,並結合間苗進行定植工作。間苗時,按照株距30-40cm預留1株壯苗,並及時差苗補缺,如果出現斷壟現象,及時移栽壯苗進行最後一次補苗,保證株距合理,才能充分利用水分、養料以及光照空間,保證種植效益最大化。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為保證藜麥苗生長勢頭,要儘早除掉雜草,以避免雜草浪費過多的水分、肥料、光照和空間等資源,一般藜麥苗主要生長野燕麥、馬刺蓋、野莧菜、苦苦菜等阻礙藜麥苗的生長。一般出苗20-25天後,幼苗株高可達50-60cm,即可進行機械或者除草鬆土,中耕除草時,圍繞幼苗5-10cm進行淺鋤除草,避免除草損傷幼苗的根系;根據種植地中雜草情況,進行二次除草,一般待幼苗株高達到80-90cm時進行即可,去除雜草的同時,進行中耕培土,可以促根系的不斷生長,增強根系的固土能力,後期防止倒伏情況的發生而利於進行收割。

2、施肥與灌溉

在藜麥種植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提供不同的水分及肥料條件。首先,出苗後的20-25天左右,不易過分施肥、澆水,避免幼苗長勢過旺,導致倒伏情況的發生;其次,在開花期,應進行一次1灌水施肥,每畝灌水量控制在90-110m3,結合灌水進行施肥,每畝追施有機農家肥800-1000kg,尿素或三元複合肥20-30kg 較為適宜,對幼苗長勢過旺的地塊可實施一些蹲苗措施;在果實穗生長期,應進行第二次施肥、灌水,若充足的降雨可不考慮灌水,每畝追施有機農家肥800-1000kg,尿素或硼肥3-5kg,以保證果實生長,獲取足夠的養分,提高最終的產量。

3、病蟲害的防治

在藜麥種植過程中,應做好病蟲害 防治工作,以提高藜麥的種植產量。藜麥主要容易受到金針蟲、螻蛄、根腐病、葉斑病等病蟲害的侵害,應及時採取合適的措施進行防治,避免導致藜麥苗大範圍缺失,進而影響藜麥的產量及品質。

▶金針蟲的防治:金針蟲一般聚生在藜麥苗的嫩葉或嫩莖上,蠶食莖葉,導致植株生長緩慢,發黃變形,易導致植株成片死亡。適合採用選用10%吡蟲啉 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 乳油 2 000 倍液噴霧防治。

▶螻蛄的防治:在藜麥生長過程中,螻蛄一般會咬食藜麥苗的根系,導致出現缺苗、斷壟的現象;播種前,結合深耕翻土均勻施入20%毒死蜱顆粒處理土壤,後期可選用45%高氯·辛硫磷乳油 800倍液進行管根防治;

▶根腐病的防治:根腐病主要由於地溫過高,田間積水嚴重,導致土壤透氣性太差,滋生大量病毒,進而導致根系大面積腐爛,最終導致植株枯萎。一般可選用30%銅製劑5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

▶葉斑病的防治:葉斑病主要導致葉片出現銹斑後,銹斑密布,導致出現葉片變褐乾枯,進而向其他葉片不斷蔓延,導致植株枯死。可以選用4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 64%錳鋅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結語】: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藜麥作為一種發展潛力極大的農作物,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市場需求日益劇增。因此,農戶可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利用藜麥具備的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鹼等優良特性,大力發展藜麥種植,運用合理高效的種植技術,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