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人的大腦的秘密

對牛彈琴不是牛的錯 發佈 2020-02-04T13:29:03+00:00

各位好,我們今天是在樊登書店的北京旗艦店,跟大家分享本周的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作《怪誕腦科學》。你一看英文名字就明白了,它叫作kluge。

各位好,我們今天是在樊登書店的北京旗艦店,跟大家分享本周的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作《怪誕腦科學》。

你一看英文名字就明白了,它叫作kluge。Kluge是一個特別奇怪的詞,很多人不知道這詞什麼意思,叫作克魯機。什麼叫克魯機呢?就是你用一大堆完全不搭嘎的東西拼湊起來,然後形成了一個裝置,去解決一個複雜問題的這種東西,就叫作克魯機。

克魯機不是沒有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次特別有用的克魯機,就是阿波羅13號,1970年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發明太空梭,這時候人們發現這裡邊的二氧化碳過濾器突然壞掉了。當二氧化碳過濾器壞掉了以後,如果沒有辦法維修,那麼這裡邊所有的太空人,都會因為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而死亡。這時候他們就呼叫,二氧化碳過濾器壞了,然後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這問題。

結果這個地面的人員就快速地找了很多專家,趕緊研究。最後就是用一個塑料袋、一個硬紙板箱、一雙襪子和幾個膠帶,做了一個拼湊版的二氧化碳過濾器。雖然看起來很難看,可能味道也不好聞,但是它起作用。

那這個克魯機跟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呢?就是大家會覺得我們人類的身體是非常精妙的,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這麼美好的世界,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我們的大腦,是所有動物裡邊最聰明的。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說,我們整個人體的進化就是一個克魯機。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們知道我們的眼睛是很湊合的。就是在我們的眼睛的那個視網膜,不是在眼球的前邊,而是在底部。因此在所有人的眼睛當中都會有盲點,盲點就是你有些地方你看不見。因為那個地方,有那個神經叢擋著你,只不過是我們的大腦這麼多年來習慣了,我們會把它翻譯過來,然後似乎能看見一樣。實際上這個地方都有盲點,你看不到。

最重要的克魯機就是我們的大腦。我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在講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是一部克魯機。就是你得了解我們的大腦不完美,為什麼我要講這本書呢?讓大家了解我們的大腦不完美。只有你了解了我們的大腦不完美,你才知道自己有多麼需要,不斷地學習和調整自己,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意義。

如果你把這本書和《思考,快與慢》結合起來讀,你會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思考,快與慢》給的是理論層面,這個給的是大量的事實層面的這個論據。所以這是一本心理學非常重要的著作。

那人為什麼會把這麼一個湊合的身體進化過來呢?這有一個名詞叫作進化慣性。進化慣性導致的,就是當這個生物體在不斷進化的過程當中,它沿著最熟悉的路線在走。然後你說這個路線不是最好的,你可以走那個更好的路線,來不及了。因為它已經朝著那個路線走過去了。

你比如說,咱們就說第一個模塊叫作記憶這部分。記憶是我們每個人的痛點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忘記過,很多重要的東西。你比如說我們家前兩天看電影,然後我們第一次看電影,就買了三個3D眼鏡。等到第二次去看電影之前就提醒,我還提醒說把眼鏡帶著,眼鏡帶著。然後嘟嘟跑去,把眼鏡拿出來放在桌上,說這次一定要帶著這個眼鏡。結果臨出門還是忘記了。

然後走到那兒說再買三個,買三個我們家六個眼鏡。六個眼睛我們自己安慰自己,說沒事,將來總有一天我們全家一塊兒看電影,就用得上。然後等到第三次去的時候,又忘了,然後就買九個眼鏡,說萬一家裡來親戚也用得上。所以家裡的3D眼鏡變得越來越多。

為什麼呢?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個發生在你面前的事情,而且對你來講只不過是一分鐘之內,你只要記得它,就好了的一件事情,就是記不住?然後還有很多人,把手機往哪兒一扔,轉身找不著了。出門不帶鑰匙,坐飛機不帶身份證,就是各種各樣奇怪的這種記憶。還有見到一個熟人叫不上來名字,這人那個名字好像就寫在臉上,但是你就是叫不出來人的名字,非常尷尬。

那為什麼我們人類的大腦會這麼讓你沒面子,這麼讓你糟心呢?你反過來跟它對比,什麼記憶是更科學的呢?你看你的電腦什麼時候丟過東西?它的記憶方法是分布式的,是郵政編碼式的。你有一個記憶,給你放在這個時間區位裡邊,再有一個放在這兒。所以你需要哪個記憶,調那個地址,調了那個地址,直接那個記憶就出來,它絕對不會丟。

如果我們當年人類的記憶是這樣設計的話,那人腦跟電腦一樣,凡是進到我腦子裡的東西都跑不掉。但是人類大腦的記憶方式,不是這樣科學的、叫作郵政編碼式的記憶,而是背景聯想式的記憶。什麼是背景聯想式的記憶,就是你給他一個線索,他能夠突然想起來。

那天我就在想,我給別人推薦雲南的一個特別美好的火車站。在那個紅河州有一個火車站拍那個《芳華》和《無問西東》那個地,我就怎麼想都想不出來。我就使勁想,使勁想,想不出來。結果我那天回到家裡邊以後,突然看到他們拿出來了一個圖片,上面是一個寨子。我看到了寨子這個圖片我馬上想到,那個車站叫碧色寨。因為我們整天都在想車站,叫什麼站,什麼站,什麼站都不是,叫碧色寨。

結果這個聯想的方法,就是人類大腦的典型記憶方法,叫作背景聯想式。這種背景聯想式的特點是有助於我們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生活,我們打獵,我們見到豹子,我們聞到氣味會感受到危險。但是它犧牲了可靠性,它是犧牲了可靠性換來的靈敏度。

所以我們大腦在記憶這個層面,你會發現有特別多難以被依賴的這種克魯機的現象。有一個心理學家做測試,他讓兩組不同的人去看一個 沒有加聲音的車禍畫面,然後描述,就問了一個問題。說這兩個車碰在一起的時候,大概車速是多少?你們估計一下,碰。

第二組說,這兩個車撞在一起的時候,車速大概是多少?你注意,同一個錄像,這個錄像是一模一樣的,沒有聲音。然後第一組用的是碰這個詞,第二組用的是撞這個詞。結果兩組給出的估計的那個速度,完全不一樣。用撞這個詞,要估計的速度快得多,用碰那個詞估計的速度小得多。

你看,你還那麼依賴你自己的記憶,你還覺得你能夠記得住?你們現在去回顧和檢視你們自己的人生,你會發現我們有大量的記憶可能是偏差的,你跟當時的那個當事人對一下,你就會發現你們兩個人對同一個場景的記憶完全不一樣,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所以我們得知道我們的記憶,就是典型的克魯機的一個表現,那應該怎麼辦呢?這裡邊有一個方法告訴大家,大家看過《最強大腦》裡邊特別多那種記憶力特彆強的人,我跟那個《最強大腦》的王峰聊過天,我說你是從小就這樣嗎?你就特別能記住,二維碼都記得住?就給你100個二維碼,能認出哪個是哪個,你說哪有這樣的人呢?他可以。

他說我不是,我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生,在武漢大學讀書。讀到大二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結果有一次跑去參加了一個記憶培訓,他就去聽,聽完了以後覺得很有意思,就開始練習,不斷地練,從大二練到大四。他說這個是可以練的,然後他就告訴我說,如果你真的願意練的話,你是可以做得到的。

這裡邊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我們說當你能夠學會一些記憶力的時候。你比如說我們要記一個特別長的很多詞,很多詞你記不住,一大堆詞記不住。那麼你在腦子裡邊想出一個房子,想像出一間大別墅。然後進門的那個門上貼著什麼字,走廊是什麼字,桌子上放著一個字是什麼,廚房有一個字是什麼。當你能夠把這些互不相干的大量的字,或者數字,或者什麼別的信息,跟一個具象的房子結合起來的時候,這種記憶法就是管用的,這就是能夠幫你記住很多東西。

所以這本書告訴我們說,記憶樹是可以無限發展的。就如果你真的願意學記憶樹的話,你可以無限發展。不過,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就是記憶力強不代表智力強,記憶力和智力是兩回事。而記憶力、智力,也不代表你最終的成就高。

沒有事實證明說一個人記憶力很強,他做事業就一定能夠成功,這個不一定。所以我們說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養成習慣來降低對於記憶的依賴性。就比如說我現在出門就很少漏忘手機、錢包、車鑰匙這樣的東西。就是因為我每次出門之前念一遍,手機、錢包、車鑰匙、身份證,然後念一遍摸一下,都有了就走。

如果你能夠養成這樣的良好的習慣,你把你的東西一定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你就能夠減少丟三落四的這個現象。所以人們會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對付我們記憶的這個克魯機,這是第一個模塊,記憶,知道它不靠譜了。

接下來我們說信念。信念這個東西是更有意思的事,就是你相信什麼,你為什麼堅定地相信這些東西。我念一段話你們聽聽看,我說:你需要來自他人的喜歡和讚賞,卻常常對自己很挑剔。雖然你有一些人格缺陷,但自己一般還是能夠對它們進行彌補。你還擁有很多尚未開發的潛能,這些潛能還沒來得及轉化成自身的優勢。你表面上看起來循規蹈矩,具有自律精神,但內心卻常常充滿焦慮和不安。

請問,我說的像你們嗎?都覺得像,這就是說我。假如我給前面加一個定語,我說我現在說的是雙子座,我現在說的是射手座,我現在說的是白羊座,我現在說的是屬龍的,我現在說的是黃色人格,是綠色人格,好,對。因為我們太容易相信這些東西,這就是一種模稜兩可的表述方法。

這是一個心理學家,叫作伯特倫·福瑞爾。他模仿星座占卜用語所做的一段文字性的描述,就是我們對於這種模糊性的描述,會存在一個過度解讀的現象,這個就導致我們所相信的東西。其實沒有那麼靠譜,擁有明確的信念並對其進行討論、評價和思考,是如同語言一樣,新近才出現的進化產物。

千萬不要覺得我們的信念、我們的理解,已經是一個亘古不變的很多年的東西,比語言要晚得多。新近出現的進化產物,難以完全排除其固有的缺陷。讓人吃驚的是什麼呢?我們的信念能力,與人類記憶特性之間的關係特別密切,並深受後者的影響。而且大自然在進化過程中,似乎是走了捷徑,而沒有對其好好地進行設計,其結果是使我們很容易輕信他人,上當受騙。

歸根結底,儘管讓我們具有信念能力的認知系統功能強大,但它仍然容易被人操縱,飽受迷信和謬誤的影響。這可並非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信仰以及我們用來對其進行評價的不完美的神經中樞,會導致家庭衝突、宗教紛爭、甚至爆發戰爭。

就是莫名其妙地產生一股強大的信念,覺得這個東西一定是真的。而這種一定是真的這種信念,會導致我們和他人之間區隔。然後我們是一個部落,他們是一個部落。所以我們得經常地反思我們自己的信念,我們都不知道,我們的信念從哪兒來的。

你比如說,心理學裡邊有一個光圈效應,跟它相對應的叫作音叉效應。音叉效應就是如果你看一個人很糟糕。那麼這個人幹什麼事,你都覺得糟糕,光圈效應跟它相反,如果你看一個人特別美好,那麼這個人幹什麼事,都是很美好的。

所以他們拿了一個實驗來做,拿一張照片給你看,一個小男孩的照片,說這個小男孩剛才扔石頭,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然後請你來評價這個小男孩的行為。兩組人,一組人給的這個小男孩的照片,好看一點;一組人給的這個小男孩的照片,難看一點。然後就問他說你們怎麼評價。

幾乎沒有例外,就是只要給好看的那組的小男孩,然後大家的評論就是孩子,調皮、好玩、好動,誰小時候沒犯過錯,不就這樣。你看光圈效應,因為他長得好看。然後給那個難看的那組的那個小男孩,他故意拍一張那個很調皮的照片,給他看,說熊孩子。

實際上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各位你們想想看,我們評論一則新聞,我們評論一個當事人,有多少是你真的了解那個事實?有多少是你經過了理性的探索?然後有法律的準繩,最後衡量?所以光圈效應和音叉效應,你要小心,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商家會特別善於利用這件事。因為有一個你喜歡的大明星,穿這樣的鞋,所以這個鞋都顯得貴了很多,人的不理性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我們還要小心的。

除此之外,除了光圈效應之外,還要小心叫作聚焦錯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他們找來一群大學生,問這些大學生。第一個問題說,你覺得自己幸福嗎?讓他給自己的幸福打一個分。打完分以後再問說,你最近約會過幾次?然後他說自己約會過幾次,這是第一組。然後第二組人來了以後,先問你最近約會過幾次?然後再問你覺得自己幸福嗎?這有什麼區別呢?你會發現第一組人,先問他是否幸福,這是一個不受污染、不受感染的一個問題。他會很客觀地說自己幸福不幸福,再問他約會了幾次,你會發現,他給自己的幸福程度的打分和他約會的次數毫無關係。因為那個問題在先,這個問題在後。

但是當你問第二組人,你先問他最近約會過幾次,再問他幸福嗎?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人的幸福程度都跟他的約會次數是相關關係。我們甚至覺得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很準,還有誰比我更懂自己?你根本就不懂自己,你被別人的一句話就誤導了,你就完全受到了那個聚焦錯覺的影響。就是當別人能夠有辦法把你的聚焦稍微調整一點點,你就跑了,你就喪失了對自己幸福感的評價。

再看配偶吵架的時候,你發現夫妻兩個人吵架在那個吵得特別凶的時候,你滿腦子能夠想到的全是這個人的壞,這個人好在哪兒,你為什麼跟這個人在一起,如果真像你說的那麼糟糕,你幹嘛跟她結婚呢?忘了,她所有好的部分完全想不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大腦在聚焦錯覺的這個時候所出現的問題。

所以人的心理特別容易受到污染,這個叫作心理污染。就是你不知道自己的判斷是真還是假。《思考,快與慢》裡邊有一個案例,在這本書裡面也出現了。它就說讓一群人投飛盤,給你這兒放一個飛盤,上面有很多數字。然後嘩一轉那個飛盤,就嘣,投一下。投完以後問,說非洲國家在聯合國裡邊,大概占多少個席位?

就這個問題和飛盤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你會發現,只要他投飛盤扎中的那個數字大,他猜的非洲占比就高。然後他只要投的那個數字小,他猜的非洲占比的就少。就是我們的這種感知,對於常識的這種判斷,就受那個飛盤的影響。就是只要你之前聽到一個數字,你馬上就變了。這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叫作錨定效應,所以錨定與調整。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一個東西。他說這樣,讓你用左手,就你不是平常用右手寫字嗎,讓你用左手在這個桌上寫名人的名字,這個世界上各式各樣的名人。想到一個就寫一個,范冰冰,寫,李冰冰,寫,一個個寫。然後右手讓你幹嗎呢,右手第一組人,讓你把手心朝下摁在這桌子上,手心朝下摁在桌子上,寫名人的名字,喜歡的不喜歡的隨便。然後第二組讓你把手,放在這個桌子下邊托著這個桌子,這樣寫名字。然後讓把你寫出來的,所有名人的名字分兩類,喜歡的一類,不喜歡的一類。

你們猜怎麼著,這個真是我沒想到的,就是觀察下來發現,如果是你把手摁在這個桌子上,右手刻意地摁在桌子上,左手開始寫名字,你寫出來的大部分是你不喜歡的名人的名字;而當你把手心朝上放在這兒,寫出來的都是劉德華、梁朝偉、樊登這樣的名字,都是你喜歡的名字。

心理學家後來給了一個解釋,說有可能當一個人手心向下的時候,是一種遠離的姿態;當一個人手心向上的時候,是一種接近的姿態。就這麼一個彆扭的奇怪的設計,人就變了。你的腦子裡邊的選擇就變得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人的心理,特別容易走那個叫作心理捷徑。什麼叫心理捷徑,你沒法判斷一個畫到底好看不好看,但是如果是名人畫的就很好,這叫心理捷徑。就你覺得這個好判斷,因為它是捷徑。我們沒法看說一個電影好不好,別人都說好,那就好。

所以有人云亦云的現象,看一篇文章之後,根本不加思索地就點讚,或者就反對的這種現象,或者看到一張圖,就覺得已經知道答案了。這種現象,我們不去反思?我們的大腦是多麼可怕,我們就輕易地調動了我們的情緒,立刻就去罵人,或者就去寫東西,就去幹嗎,原因就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大腦是這麼的不靠譜,我們的信念往往是來自於很多很奇怪的東西。

就是這本書裡邊講說,我們的體內有兩種系統,一種叫祖傳系統,一種叫慎思系統。其實就是丹尼爾·卡尼曼所講的快和慢。祖傳系統,快。你就比如說這兒來一隻老虎進來,你想什麼想趕緊跑,你不用想,這就是祖傳系統。所以祖傳系統在大量的時候是能夠保護我們的。

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變得這麼複雜了以後,你需要跟很多其他的人合作,你需要調動自己的理性的時候,祖傳系統不管用了。祖傳系統不夠理性,它是純感性的判斷,這時候需要調動你的慎思系統。

但是我們的慎思系統,往往敵不過我們的祖傳系統。因為慎思系統需要訓練,慎思系統不訓練根本做不到。來舉個例子,我們大家都知道演繹推理是比較靠譜的推理方法。比如說所有的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結論呢?蘇格拉底會死。

那麼我給你們試一下,這個新的演繹推理。說所有的昆蟲都需要水,老鼠也需要水,所以老鼠是昆蟲。問題出在哪兒呢?你看,演繹推理的這種理性的工具需要訓練,它不是我們靠本能就能夠學得會的。所有的昆蟲都需要水,蒼蠅是昆蟲,所以蒼蠅需要水,這才是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論。但是當我們加入了這個老鼠也需要水的時候,並不是大前提後邊緊跟著小前提,但這個你得訓練。

這裡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就是一群心理學家,跑到中亞的山區裡邊去,然後就問他們一些最基本的簡單的歸納法和演繹法的這種練習。首先告訴他北極熊都是白色的,然後湯姆到了北極看到了一頭熊,請問是什麼顏色的?你猜他們得到的答案是什麼,就是大量的這些淳樸的牧羊人,就會問,那你應該問湯姆,你幹嗎問我呢?

就是這個案例要證明什麼,我們不是要嘲笑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這是一個人類學的研究。它是告訴我們說,這種在我們看來特別簡單的推理過程,特別簡單的邏輯,如果你沒有受過訓練,你的系統A是做不到的。就是你的那個祖傳系統,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得知道,我們根據眼見為實就判斷一個事情是正確還是錯誤,我們根據一點點線索,自己就下定一個結論,說這個人是什麼,那個人是什麼,不靠譜。這是克魯機的表現,是你腦海當中的那個祖傳系統,在起作用。

所以孔夫子告訴我們叫,克己復禮為仁。什麼叫克己復禮,就是你要不斷地去克制自己體內那個原始人的部分,要增強你那個社會人的部分,增強你那個理性的部分,所以這是非常珍貴的建議。

第三個模塊就是我們說我們的大腦在做選擇的時候,是不是足夠的靠譜。這個最有名的實驗,就是那個棉花糖實驗。就是讓一個孩子在這兒放個棉花糖,說你要現在吃,就吃這一個,你要能堅持15分鐘給你倆。你會發現大量的孩子堅持不了15分鐘。實際上從理性的角度講,你肯定應該堅持15分鐘,拿倆回家多開心。

但是很多人忍不了,包括很多成年人。你知道最搞笑的是,有一個人被判入獄90天,在監獄裡邊服刑90天,89天的時候他還搞越獄,你說奇怪不奇怪。這個叫作選擇的這部分,我們的意志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是相當薄弱的一件事。

你比如說問你,丹尼爾·卡尼曼問說有一個微波爐,然後打折。100塊錢的微波爐,打折省25塊錢。然後1000塊錢的電視,打折省25塊錢,一樣。然後問你願不願意開車,跑那麼遠去參加這個打折活動?

從理性的角度講,都是25塊錢對吧,你願意去或者不願意去,都是25塊錢,一樣。但是當人們說是100塊錢的微波爐,省25塊錢的時候就願意去;說是1000塊的電視,省25塊錢就不去了。一點都不理性,就實際上25塊錢就是25塊錢,跟1000塊還是100塊沒關係。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說你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走到電影院突然發現票丟了,這時候問你還看不看?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走到電影院發現丟了20塊錢,本來買這個電影票要20塊錢,結果你剛好丟了20塊錢,請問你還要不要看?這兩個事一樣,你丟了一張20塊錢的票,和你丟了一個20塊錢,是一模一樣的事。

但你會發現這裡邊的,這個差錯有多大呢?從50%上升到88%。也就是說,凡是丟錢的人有88%都說看啊,幹嗎不看?再花20塊錢買張票。但是如果是丟了票的那個,有一半說不看了,就走了。為什麼?沒有理由。

城市裡邊統計犯罪率,每次公布我們的犯罪率是多少,犯罪率降低了多少,顯得這個城市特別不安全。但是如果這個城市說,我們的無犯罪率是多少,我們的無犯罪率提高了多少,顯得這個城市特別安全。其實是一回事。

所以大量的人在做選擇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經常處於一種知錯不改,然後只看重眼前,忘記了未來,缺乏理性這樣的一種狀態。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前兩天發朋友圈還說了,說有人問巴菲特說,你的投資理財的方法這麼簡單,找到一家好公司買進去,20年不變,50年不變,不就行了嗎?為什麼很少有人像你一樣有錢?

巴菲特說了一句話,就是這個。巴菲特說,因為很少有人願意慢慢變得有錢。就是人們就喜歡急功近利,我也是。所以人在做選擇的時候,有時候你明知道正確答案,你都做不到。所以有時候祖傳系統,會給你帶來特別多的麻煩。

但是你要知道,偶爾有些情況下,祖傳系統會很管用,什麼時候呢?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這邊地震了,或者過馬路有個車,突然衝過來了等等。凡是遇到這種緊迫的、關乎生死存亡的危險的那一瞬間,你的那個祖傳系統會突然之間調動,讓你汗毛倒豎,然後做出一個正確的決策,這就是祖傳系統在起作用。

所以我們不要把祖傳系統,全部都拋開,那就真的變成電腦了。祖傳系統會幫到我們進化,但是你必須得能夠知道我們的祖傳系統,和理性的這個系統是不一樣的。

什麼時候能夠感受到這個衝突呢?有一個現象叫作道德錯愕。就是你從理性的推理上你會覺得,這是一個結果,但從感性的層面上你不能夠接受,這一刻你所體現的那種感覺就叫作道德錯愕。就是我就在道德上沒法接受,但你讓我說理由,我也說不過你,但是我就是不能接受,這種叫道德錯愕。

道德錯愕出現的時候,是什麼現象呢?就是當你的理智跟情感脫節的時候。當你的理智跟情感脫節的那一刻,你就會出現這種道德錯愕的狀況。所以以後你遇到這種情況,你就理解這是你的理智跟情感打架,這兩者不能夠一塊兒解釋同一個事情,產生了道德錯愕的狀況。

這是關於選擇的模塊,下邊這個模塊更有意思,語言。你們覺得,我們的語言進化得怎麼樣?人類的語言是一個特別糟糕的東西,就是它會導致特別多的麻煩。你比如說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上班,然後去工廠裡邊,領導帶著他參觀這工廠。參觀到一半,領導說我去方便一下,走了,方便一下。然後這個外國人就問,說方便是幹什麼?然後旁邊人講方便就是去廁所,這不好意思說,說方便,這中國人一般這麼說的。學會了,方便去廁所。

然後第二次,這個外國人見到一個中國朋友。然後聊天聊完了很開心,那個中國朋友走的時候,說那個回頭方便的時候,我請你吃飯。然後這外國人說我可不吃,方便的時候我不吃飯。

還有人說一個中國人騎著自行車,從高坡上下來。然後旁邊有個人自行車閘沒了,閘沒了,他說不好啦不好啦不好啦,然後嘭撞,撞飛了。撞飛以後這人說,這下好了。然後讓外國人填空說,請問到底是好了還是不好了?沒法整。

所以人的語言當中,我們的進化其實是不完美的,也是一個克魯機,湊合用,我們的語言基本就是湊合用。

外文也一樣。外文裡邊有一次,這是一個真正的慘案,死了583個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飛行員在講自己的那個飛機狀態的時候,說錯了一個詞,他想說的是,ready for take off,就是我們準備起飛。然後他說,at take off。你看在我們來理解,at take off和ready to take off好像差不多。但是at take off,是起飛中了;ready for take off,是準備起飛。塔台聽到這樣的詞,給了錯誤的指令,結果導致機毀人亡。

就是你語言當中的一點點的錯誤,就會導致很大的這個麻煩。所以有很多人在努力地改變人類的語言。但是這個努力到今天為止,幾乎沒有什麼用。你們知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門語言叫作世界語。世界語是柴門霍夫這個人發明的。他說英語、德語、義大利語,都不靠譜。就這些語言,要麼就是特別難,要麼就是特別複雜,要麼就是這個太簡陋。

所以他說,我們應該綜合所有語言的優勢,我們發明一門語言,語法又簡單,又沒有歧義,一個詞就是一個詞的意思,沒有多音字,這樣一來全世界的人學語言不都簡單了嗎?所以他們就推行了世界語,我記得我小時候還有一段時間,有很多人在推廣這個世界語。我給你們表演一段世界語,我在這書上學會的,聽著,他說Saluton,Cu vi parolas Esperanton,Mia nomo estas Gary。一門新的語言,這就是世界語。

我剛說的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好,你講世界語嗎?我的名字叫蓋瑞。所以人們在語言方面所吃過的苦,所創造的這個錯誤、誤解,多了去了。什麼語言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歧義呢?就是計算機語言。所以計算機語言,就不受這方面的困擾。

在Pascal、C、Fortran,這些語言當中,我們找不到防不勝防的不規則表達,或者無處不在的模糊語義。防不勝防的,就是老外到了中國整天都是防不勝防的表達。就是很多詞你都不明白,怎麼會這樣?只要程序語言構建良好,計算機就不會在執行下一步任務時,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只要依照由這些語言創建出來的程序執行下去,電腦程式就絕對不會出錯。

所以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變成程式設計師,大家之間打招呼,都是用程式設計師的語言。然後表示布置任務,幹嗎,都是程式設計師的那種方式,這個世界的錯誤會少很多,但是我相信這個很難實現。首先我就學不會要把這些程序的語言都學會。

為什麼人的語言會產生這麼天差地別的區別呢?是因為人的生理構造就不一樣,你們有沒有發現,全世界各地的語言,描述狗叫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按理說狗是一樣的,狗的叫聲差不多,但是全世界描述都不一樣。

所以導致我們的語言不可能周嚴,我們的語言不可能沒有歧義。你就接受這件事,你要知道自己的語言有時候描述出來的就會惹麻煩。

所以人跟人之間,發微信的時候一定要加表情,不加表情一定吵架,對嗎?因為你的語言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對方看這語言,表達是另外一個意思。發明表情包的那些人,真是特別了不起,減少了大量的人類的紛爭。

所以語言也是一個,進化當中的克魯機,我們得知道語言不是那麼完美的一個東西。

倒數第二個叫快樂。就是關於快樂這件事,我問問大家,你們覺得什麼東西最能夠代表幸福?有人說陽光、沙灘、水、是嗎?OK,洪水呢?陽光,沙漠裡邊曬著?沙灘給你埋起來了?所以就算是陽光、沙灘、水,這樣的東西,都不能夠代表一定的快樂。所以我們對於快樂幾乎沒法定義,問你什麼叫快樂,找不到,不知道,你說我的快樂激素分泌得多的,那個狀況就叫快樂?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我沒法定義快樂,但你讓我感受到快樂的時候,我就能知道這叫快樂。快樂是模糊的,快樂有它的意義,快樂是人類進化的嚮導。就是如果人沒有快樂做嚮導的話,我們就不願意繁衍生息,我們就不會這麼快樂地製造人,然後一代一代地這麼流傳下去。所以有人說快樂給我們帶來了生殖的可能性,有人說快樂是我們頭腦當中一些化學物質等等。

我們在這兒有一個探討:歸根結底,事實的真相就是我們的快樂中心,並非是由某套經過完美配飾並可以促進物種生存的構造機制組成的,而是由多種簡陋粗糙的機構機制,混雜而成,很容易而且還很樂意上當受騙,受人愚弄。人類的快樂感覺與進化生物學家,所稱的生殖適度之間,僅存在鬆散的聯繫,其實我們對此應當心存感激。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很容易用其他的東西來欺騙自己,在快樂這件事上。你看電視,其實它沒有給你帶來特別多的東西,但你欺騙自己,給自己製造了一些快樂的那種感覺。那如果從快樂再進一步到幸福,你會發現衡量幸福的手段更是糟糕。因為我們人類有一個習慣,叫作自圓其說。人不能夠接受認知偏差,你比如說狐狸,看到那個葡萄吃不到它會說什麼?酸的,為什麼它說酸,它沒吃到就說是酸的呢?因為它的認知失調了。假如它看到了葡萄。但是又吃不到,難受。所以它就得說那個東西是酸的。

這就是解決認知失調的方法,這個方法叫作自圓其說。這裡邊做出很大貢獻的一個人,叫作費斯廷格。費斯廷格是個很了不起的心理學家。我們在生活當中,曾經講過一句話說,生活中90%的煩惱,並不是那個煩惱本身,而是你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所帶來的煩惱。這就是費斯廷格所說的一個叫費斯廷格法則。

費斯廷格還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找來了一群大學生,讓他們幹活。幹什麼活呢?給他們一些釘子,在這桌子上釘進去,鐺鐺鐺,釘。就是你都不知道釘啥,反正就是往木頭裡邊釘釘子,就這麼釘。

然後第一組大學生,說每人每小時20美元。第二組人說弄完了以後,整個釘完,1美元,每人每小時1美元,讓他們釘1個小時。這是一個相當無聊的工作,就是一塊木頭,拿著個釘子這麼釘。釘完了以後,問這兩撥人,說你們覺得剛剛做這個工作有什麼意義嗎?

你們知道區別是什麼嗎?特別好玩,凡是掙到了20塊錢的那些人,就是說沒啥意義,就釘嘛,不就是為了掙錢嗎?鐺鐺鐺地釘不就完了嗎?這沒意義。然後只收1美元的那組人說,很有意義,這件事情磨練了我的心性。為什麼,就是為什麼那個沒有賺到什麼錢的人,反倒會有這麼多的解讀呢?會覺得這個事特別有意義呢?明明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釘釘子的這麼一個事?

原因是只收了1美元的那個人,不能夠接受自己幹了這麼傻的一件事。而那個得了20美元的人,覺得理所應當,我幹這活掙錢了,夠了,這就叫作自圓其說。

所以我們人類在面對幸福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經常是處於一種自圓其說的狀態。就是我們給一些沒有意義的事賦予一些意義,我們在大腦當中欺騙自己,我們說這個東西大概是有一個什麼樣的意義,因為我們不能夠接受這種認知失調的這種症狀。

這裡邊還揭示了一個現象,就是為什麼青少年往往容易犯錯。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你的大腦裡邊,獲得慾望、獲得體驗、獲得快樂的那部分已經成熟了。在青少年時期,你已經能夠感受到來自物質、來自異性這些快樂和美好,但是你抑制自己行為的那部分還沒有成熟。

就是當你長到三十歲,你突然覺得說我應該能夠控制我自己,我不能想幹啥就幹啥。但是十五六歲的時候,就覺得我想幹啥就要幹啥,我必須得到,我得不到受不了。不是你的這個智力問題,不是你的簡單的什麼家教的問題,道德問題,不是,是你的大腦就沒長成,你的大腦裡邊控制自己慾望的那部分沒長大,所以你控制不了。而那個慾望的那部分又長得很快,很快就跟成年人一樣,成年人想要的你也想要。所以就會導致你失控。

因此,其實只要你把這個道理講給青少年聽,都會有助於他們更好地自律。原因是他能夠理解,我的大腦現在正在成長。所以他會能夠促進大腦快速地去理解這件事情。這就是我們說的,關於快樂和幸福的這個認知。你發現,它並不科學、並不周嚴、並不具體、完全是克魯機,完全是拼湊在一起,給你一種湊合的感覺。自己自圓其說,感覺到幸福就行了。

最後一個叫精神崩潰。你們記得嗎?你們可能不記得了,我小時候看世界盃,羅伯特·巴喬射點球,記得嗎?羅伯特·巴喬是巨星,扎個小辮子的那個,然後特別東方范兒,很帥。然後最後義大利隊跟別人決賽,決賽的時候讓他射點球,我們就覺得十拿九穩。因為不射點球都能進,結果一腳踢飛了。

我當時難過得,我跟他一塊兒哭。我覺得這我偶像,球能踢飛了,這種狀況叫什麼呢?叫作精神崩潰,就是在最後的那一個狀況之下,你的實際水平肯定能踢進,但是你會把它踢飛了。我們大量的人都會出現生活當中這種精神崩潰的狀況。

我原來也是運動員,我打桌球,業餘的。然後參加那個校際的比賽,有一局比賽當中我打得特別好,連贏了兩局,打得很精彩。結果到第三局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精神崩潰,然後就是所有的球都跟傻子一樣,就是直接打出台。就動作完全失調,那個狀態我特別能夠理解羅伯特·巴喬。就是在那一刻你突然僵硬了,你突然喪失了過去所練習的那些所有的能力。包括我們在生活當中,會莫名其妙地走神、發獃,對於一件重要的事情嚴重拖延。甚至我們患有神經官能症,我們明明身體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我覺得不行,上不來氣、緊張、焦慮。

那天我在首都機場碰到一個空姐,拉著我跟我說了半天,她就說我們講書幫了她,她就是那種叫作幽閉空間症。然後她有一次開車的時候,開著開著,突然之間覺得上不來氣了,就抽搐,不得了。在路邊停車,覺得要死了,叫救護車送到醫院,沒事,然後到現在不敢開車。

這就是人的這個身體會突然出現大腦崩潰的狀況,包括雙相情感障礙,然後抑鬱症、焦慮症等等。為什麼呢?就是如果我們出現了這種抑鬱症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出現一種螺旋式的下降。什麼叫螺旋式的下降?因為你的精神崩潰了,你覺得感覺不好。然後你從外界所吸收的信息,就開始變得更糟糕。你看到的更負面,你看到的越負面,你的心情越不好,越不好看到的越負面。最後就一直沿著一個深淵一直走下去,這就是我們的大腦帶給我們的這個精神崩潰的狀況。

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原因是什麼: 混合了各種認知,克魯機的特釀美酒會讓正常人也偶爾失控,其中包括,用於自我控制的拙劣機制,在盛怒之下我們的反射系統,往往更加容易占據上風。愚昧的確認偏誤,它讓我們相信自己一向正確,或者差不多就是這樣。它邪惡的孿生兄弟叫作動機性推理,引導我們堅持自己的信念,哪怕那些信念並不可靠。結果,只要對某人動怒,我們往往就只記得他過去所做的其他一些讓我們生氣的事情。簡而言之,這就是讓急躁的熱系統凌駕於冷靜的理性之上,結果理性當然就蕩然無存了。

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把我們前面所講的所有的這些非理性的克魯機,非常不幸地在你身上集中爆發的時候,精神崩潰了。就在那一刻,你原本擁有的能力你也做不到,甚至會得大量的精神類的疾病。所以這就是我們說,我們得理解我們的大腦,我們得知道我們的大腦並不是完美的,不要那麼自信地憑著自己的感覺去生活。如果一個人覺得在生活當中,我的感覺都是對的,我就覺得這沒問題,這事沒什麼好討論的的話,你一定要小心,你太信任你的克魯機了。

那麼不能光批評,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書的作者,給了我們十三條建議,這十三條建議,其實綜合起來就是一件事,就是批判性思維。各位還記得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思辨與立場》嗎?我說過,那本書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本書。就是批判性思維是用來批判我們自己的,我們得經常性地用批判性思維,來反思我們自己。所以這個作者給了十三條建議,我簡單地念一下就好了。因為重點都在那本書裡面,我們把批判性思維學好,我們就能夠減少克魯機現象。

第一個,儘可能考慮有無其它可行的選項。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問一問有沒有別的選項,擴大一下想法。

第二個,重新界定問題。就是當你被別人引導,去看待一個問題的時候,你能不能換一個角度重新界定,萬一不是他引導的那個方向呢?

第三個,始終牢記相關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相關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有一個事出現,另外一個事跟著出現,但這兩個事之間可能沒有因果關係。

第四個,永遠別忘了控制樣本的大小。就是你說我身邊有一個人,炒比特幣掙錢了,我又認識一個,又炒比特幣掙錢了,我認識了十個炒比特幣掙錢的人,你是不是就敢炒比特幣呢?兩回事。因為這個樣本量還是太少,只有十個人,你怎麼能夠確定這件事呢?

第五個,預知自己的衝動並事先約束。讀了這本書的目的就在這兒,預知自己會有衝動事先約束自己。

第六個,別只是設定目標,要制定應變方案,僅有目標不能夠保證目標的效果,你得制定理性的方案,在你理性的那一刻制定方案,你才有可能更理性地執行它。

第七個,在任何時候如果你已經疲憊,或者心裡還在考慮其它事情,就儘可能不去做重要決定。所有的這些大額的成交,幾乎都是要在最疲勞的時候,疲勞戰。很多談判談到最後談崩潰了。就是能夠去進行大型商務談判的人,一定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堅定的意志,就你能夠談到半夜,你沒事,對方崩潰了,誰崩潰誰讓步。所以千萬不要在疲憊的時候做決定。

第八個,隨時在收益和代價之間,進行權衡比較,你要會算帳。

第九個,設想你的決定可能會被他人抽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就你做了一個決定,中國古人講得好,叫抬頭三尺有神明,為什麼要這個呢?就是你要經常想到說,如果有人看著你的話,你這個決定對不對。如果有人能看你這個決策過程,你這個決定是不是科學。這個能夠幫助你冷靜和理智。

然後第十個,和自己保持距離。就是別老待在自己的體內,去看待這件事情,換一個角度想像一下你是牆上的攝像頭,你是牆上的攝像頭在看你做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這就是把你和自己分開,把你的肉體和你的觀察這個點分開,這是一個很有效的保持理性的方法。

第十一個,要當心生動化、個性化和軼聞趣事。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講一個東西,講得特別繪聲繪色,流眼淚、動情、振臂高呼,一定要小心。就所有情緒化的方式,號召你的東西,你要冷靜,要理智,這是很危險的。

第十二個叫作挑選重點。就做決策的時候,你要學會去挑選重點。當然這很難,這說起來容易,很難。布里丹之驢就是典型的,你明明知道說吃草也行,喝水也行,挑不出來,到底吃哪個?最後餓死了。這就是典型的叫作難以選擇的情況。

第十三個叫儘量理性。就是這作者告訴你儘量理性,他也覺得很無奈,他說我只能幫你幫到這兒了。就是你儘量理性就好了。因為如果真的是這麼一本小書,就能夠解決人們的非理性的問題,那這人應該得十個諾貝爾獎。不可能,人類能夠進化到今天,他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作品。儘管他是克魯機,儘管他擁有這麼多非理性的部分,但他依然是一個偉大的作品,你想要扭轉這一切是很難的。

但是這本書的意義在哪兒呢?我們得不斷地提醒自己,我們人生修煉的路還很久。當你能夠通過不斷地修煉,一件一件的事,一次一次的交易,一次一次的活動,讓你自己修煉得變得更好,讓你的克魯機比別人的克魯機更嚴密一些,更棒一些,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方向。

所以這本書裡邊,引用了孔夫子的一句話,送給他的學生。他說孔子講,叫作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送給大家,讓大家理解我們的大腦是一部克魯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保持謙虛、學習、和慎思反思的這種習慣。

非常感謝大家收聽這本書,希望能夠給你們帶來營養和支持,如果您覺得這本書有意思的話,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或者送給你的朋友們一塊兒來聽。這個世界上每多一個人讀書,我相信就會多一份祥和。

那麼最後我們有一個小小的互動,我們希望大家在留言區裡邊可以給我們寫下來,找出一個你自己非理性的例子。這種非理性的例子能夠提醒你,以後要儘量地保持理性。謝謝大家,下周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