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野心

米宅海外 發佈 2020-02-27T14:11:23+00:00

一、曼谷的崛起曼谷位於泰國南部,湄南河的沖積平原,湄南河口,昭披耶河東岸,海拔不到2米。在曼谷2013年制定的二十年規劃中,有這麼一段話:「未來二十年,曼谷希望成為亞洲的首都:曼谷要成為東協和亞洲經濟、社會的驅動力量。全世界的人提起亞洲,就會想到服務第一、安全美麗、便捷宜居的曼谷


一、曼谷的崛起


曼谷位於泰國南部,湄南河的沖積平原,湄南河口,昭披耶河東岸,海拔不到2米。

曼谷建城之前,只是個小漁村,屬於依靠灣區發展起來的城市。

曼谷區域自古水產和糧食作物豐富,而且位置獨一無二:

與泰國全境的各大區距離適中,可以有效地發號施令;


處於灣區,在冷兵器時代,有利於戰略物資的採購;


把握海上貿易命脈,有利於設關卡徵稅費;


進能北上,退能從海洋撤退到其他地方。

所以曼谷在歷史上一直都受到統治者的偏愛。

直至今天,曼谷在泰國經濟發展中,首位度依然非常高。

早在1782年,泰國的曼谷王朝第一國王——拉瑪一世,將宮殿遷到了曼谷,建都於此。憑藉獨特的河口、泰國灣區位,曼谷由200多年前的小型貿易中心和港口,發展成為泰國的經濟中心和龍頭,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到了1950年代末,隨著西方國家逐漸從二戰中恢復,經濟全球化開啟,泰國方面也開啟了工業化之路,開始逐漸從原材料的出口國,向製造業輸出國邁進,其中有兩個政策影響了今天的曼谷:

泰國有了現代化的建設規劃;


為了保護國內工業,泰國開始了進口替代政策。

曼谷作為泰國的首都,也加入到這一大潮之中。到了1980年代,一件戲劇性的事情,改變了泰國和曼谷的命運。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最終達成了著名的「廣場協議」。

日元在美國、歐洲以及日本央行的干預下,大幅升值,同時美元宣布貶值。日元大幅升值,直接造成日本原先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出口貿易受到重創。

這也意味著靠勞動密集型工業撐起日本繁榮的時代,結束了。於是在短短几年間,這些日本的企業家,都發瘋地把低附加值的工業轉移到海外,曼谷以其天然的港口、地理位置和人力資源優勢,成為東南亞首選,沒有之一。

因為從交通區位上看,曼谷地區湄南河橫穿其中,河道縱橫,坐擁泰國重要港口曼谷港,可同時停泊百萬噸海輪,承接全國90%的貿易運輸。

其次,泰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充沛,而且有龐大的市場和陸地縱深。當然,泰國長期以來秉承開放政策,也是重要吸引。

受日元升值的影響,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的企業,也紛紛將流水線轉移到曼谷。

曼谷在1985年到1990年之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五年間,吸引到的外國工業投資,增長了七倍。儘管泰國也在引導外商分散投資,但曼谷還是吸收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外國投資。到了2020年的時候,大曼谷的人口已超千萬門檻。


二、泰國第一的首位度


三十多年來,曼谷發展迅猛,聚集了全國50%以上的工業和企業,承擔了泰國90%的貿易往來。

全國約80%的高等學府集中在曼谷,如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學、泰國法政大學和博仁大學等。

曼谷也成為國際知名城市,它是世界佛教聯誼會總部所在地,國際勞工組織、世界衛生、世界銀行以及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總部等20多個國際機構的區域辦事處都設在曼谷。每年,曼谷國際會議頻繁,充滿活力。

曼谷以雄厚的經濟實力,成為整個東南亞重要的經濟支柱。

曼谷還是享譽全球的著名米市、寶石和貴金屬交易中心。

曼谷在泰國的首位度超乎想像。

大曼谷區和曼谷合在一起的GDP占比全國GDP近八成,人口占比全國四分之一,100%的銀行總部,都聚集在曼谷。

同時曼谷還有著東南亞最大、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載客量超1億人次,貨運吞吐量超過640萬。泰國的南、北、東線鐵路也均以曼谷為起點,曼谷是泰國當之無愧的核心交通樞紐,其交通優勢輻射泰國。

亞洲沒有城市像曼谷這樣具有如此高的首位度。


三、「亞洲之都」


但經歷了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工業、商業發展,泰國和亞洲許多重要港口城市一樣,面臨著工商業升級轉型的問題。

泰國政府提出了「泰國4.0」的概念,將工業發展的重心逐漸從輕工業、重工業的依賴中擺脫出來,瞄準數字化發展,側重高附加值產業,提高社會福利,泰國政府將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尤其是數字經濟方面著重發展。

如在去年11月初,第35屆東協峰會在曼谷舉行,曼谷的重要展示主題是「數字泰國大爆炸2019」,吸引了包括華為、中興、微軟、寶馬等約200家企業和機構。

顯然曼谷是要和馬來西亞、新加坡在數字經濟競爭中一比高下。

東部經濟廊道和中泰高鐵引領:

曼谷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發展的重要一環。泰國在4.0計劃下,將通過機場、深水港修建、東部高鐵項目,將曼谷與差春騷(北柳府)、春武里(芭堤雅所在地)和羅勇(烏塔堡機場所在地)三府連成一片,發揮曼谷的輻射作用,帶動東部經濟繁榮,加強互動。

而曼谷同時,又是中泰高鐵重要的一環,如果2023年高鐵順利通車,曼谷在東南亞的中心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致力於解決交通擁堵:

由於經濟首位度高,曼谷就像一個不斷虹吸的大都市,多年來曼谷一直是亞洲交通堵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甚至有人把曼谷比作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造成擁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曼谷上世紀早期發展缺乏規劃,「攤大餅式」發展造成了交通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曼谷市政府(BMA)在城市規劃中也將通過完善軌道交通、立體交通,推動曼谷的郊區化發展,即鼓勵更多中產向城市周邊遷移,釋放中心城區壓力,擴大曼谷的容量,保證市中心的健康發展,解決大城市病的問題。

很顯然,這一計劃也將進一步鞏固地鐵沿線房產的價值。

曼谷魅力:

曼谷一直是全球遊客嚮往的理想之地。湄南河周邊有各類特色集市,水上市場,這裡還有特色東南亞美食,服務業發達,就連紅燈區,也非常著名,最關鍵是消費相對低廉,可謂超值。

曼谷在2018年之前,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年遊客數量最多的城市,2018年、2019年兩年蟬聯世界第一,年遊客人次達到了2278萬。

在曼谷2013年制定的二十年規劃中,有這麼一段話:

「未來二十年,曼谷希望成為亞洲的首都:曼谷要成為東協和亞洲經濟、社會的驅動力量。全世界的人提起亞洲,就會想到服務第一、安全美麗、便捷宜居的曼谷!曼谷將一如既往地獨具魅力、純真樸素、充滿活力!」


四、結論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歷40年的發展。曼谷作為東南亞重要金融中心、國際化都市的地位已經確立。

曼谷未來的發展計劃,已經將產業升級、交通優化、郊區化、數字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

在曼谷完成這些的過程中,將持續不斷地吸引外資,投入基建,釋放紅利。

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曼谷片區的外擴、交通的優化,基建的持續,必將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五年後、十年後的曼谷,註定大有不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