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年獻詞|何道峰:公益的未來屬於誰?

中國發展簡報 發佈 2020-01-02T07:04:56+00:00

公益,本來作為一個用私力通過自由結社來構建公共空間的社會部⻔,卻在政府部⻔和商業部⻔的雙重擠壓中日益變形,以致公益部⻔空間收窄,資源增⻓停滯,公共選擇失向。

▏何道峰


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時代。


公益,本來作為一個用私力通過自由結社來構建公共空間的社會部⻔,卻在政府部⻔和商業部⻔的雙重擠壓中日益變形,以致公益部⻔空間收窄,資源增⻓停滯,公共選擇失向。每一個有思考的公益人都能體悟到這個時代的無可奈何。







但常識告訴我們,世上沒有萬能政府,也沒有萬能市場,二者所無力企及及與創造出日益增⻓的社會難題,又等待著弱小而殘缺的公益部⻔去排解。歷史總把 重擔置於稚嫩的肩頭,不是摧殘,便是試煉。


於是,無論主旋律如何雷霆萬鈞地隆隆滾過天際,無論那些高大上的各種峰會論壇如何成為人間時尚,總有那麼多頑強的野草在公益的天涯海⻆紮根曠野,去排解這個社會日益增⻓的深層問題。媒體人宋厚亮發起創辦的《社會創新家》,便是中國當下這些公益野草堅守和創新的媒體。


社會創新家的媒體很重要,它當然不能解決公益所面臨的無可奈何的時代問題,但它通過這些故事的解析讓我們知道這些公益野草如何在頑強尋求排解中國社會問題之道,如何在堅守中創新和在創新中堅守,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可能性,如何在公益人的互動中去培育人的現代性並促進社會的現代化。



夫⻛,起於⻘萍之末。或許這些公益野草的故事裡,就隱藏著未來的無路之路;或許那細細的草尖上,便醖含著未來旋律的時代樂章。公益,終究要肩負起緩釋社會深層不安與培育人的現代性這一慢變量的歷史重責。公益未來,永遠屬於那些胸懷公益深刻信仰而又富於紮根實踐的人,而不關乎他們今天是否只是一根紮根曠野的小草。空中漂浮的氣根,大多會在⻛的潮流中朽壞。


END


來源:社會創新家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文人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